摸清我国管辖海域地质资源家底!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发布

半岛都市报 2024-05-29 00:50:21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5月28日-29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大会”在青岛召开。会上,全面反映我国管辖海域地质资源环境全貌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海洋区域地质系统国情调查的空白,开启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新征程,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首次以实测资料为主,编制了中国海及邻区综合性、原创性、多层次的海洋地质系列图件29张,形成了一套“志书性”著作,全面展示了我国管辖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层结构、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信息,能有效提升海洋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这也是我国首套基于实测的、系统权威的小比例尺海域地质调查。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我国东部海域海洋基础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张勇介绍,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相当于对我国管辖海域地质资源的一次摸家底式的调查工作,这项工作是其他一切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能为包括渔业、科研院所、生态等方面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张勇介绍,此次调查创新提出了“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作用”等理论模式,建立了中国海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统一了中-新生代地层格架,构建了四大海域晚第四纪标准钻孔,完善了中国海域地貌分类体系,推动了西太平洋边缘海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此次调查新发现并命名地理实体780个,其中388个获国务院批准,在海洋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摸清了海域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固体矿产的分布特征,总结了成藏成矿规律,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找矿靶区;编制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海洋地质资源环境图集10余套,有效服务环渤海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区域协同发展。

该调查实现了调查装备技术的整体跃升,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平台和技术装备,初步构建了“星空地海井”调查技术体系,建立了“多维多参量立体综合调查”等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20余套,制定了海洋地质调查规范和标准15项,调查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此次调查建成了我国海洋区域地质大数据中心。收录了中国海域16种调查数据、5大类分析数据、10类成果图件,形成758个数据集,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全流程数据有效衔接,为深化海洋基础地质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有效的数据保障。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直接领导下,在财政部、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心组织60多家单位、千余名海洋地质工作者,历时二十余载,开创性地实现了我国管辖海域20个国际标准图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取得了基于海量实测数据的“图、书、库”系统性成果,实现了数据集聚、原创发现、理论认知、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创新,重大成果有效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