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我从支部书记岗位入伍,在新兵连带头让饭,却因此吃上了小灶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5-12 01:49:15

讲述:刘继军,编辑:拾点旧时光

离开军营已有数十年之久了,我也从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变成了一白发老翁,或是年岁大了,时常怀念起那段峥嵘岁月,尤其是报名参军,初到军营的那段经历,这也是让我从一个懵懂青年转变为解放军战士的经历,而这个过程饱含曲折、辛酸,但又夹带着温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小村庄,家里两兄弟,我是老二,哥哥小时候得过一场病,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还得需要人照顾,更别说帮助家里生产了。

或是因为此,父母在快40岁的时候,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生下了我,对我也是给予厚望,供我读书,希望我以后能有出息。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家里条件困难,最终我也只是读了高小,便辍学回家,进生产队挣工分补贴家用。

1968年,我19岁,由于有些文化,工作能力也不错,被选为了大队共青团支部书记,而我也是从这个岗位上去参军的。

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国家开始了征兵活动。当时我便有了一些想法,但内心还是很纠结的。

首先我想到的是家里的情况,毕竟那时父母都年近60岁了,早年为这个家四处奔波,如今年岁大了,身体都不怎么好,已经很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加之大哥的情况也不好,此时,我已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里的重活、苦活都是我做。

如果我去参军,担心家里没个人照应。

可另一边,我又想到了家庭未来的出路,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子弟来说,参军无疑是一条出路,参军或许会是一次改变家庭的机会。

就在我犹豫之际,一件事推动我做了决定。

因为每当大队都是有征兵任务的,当时大队党支部书记便叫我去把大队的青年召集起来,开动员大会,没想到最后却把自己给动员了。

当时我一琢磨:我是回乡的知识青年,说了这么多壮志豪言,自己却没有行动,自己言行都不一致,又有啥资格动员人家。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我率先垂范,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第一个报名了参军。

我记得当时大队党支部书记得知后还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继军啊,你家里的情况特殊,组织上知道你这份心情是好的,但也能理解,我看,参军报名就算了。”

可我已经笃定了自己的想法,激动地说道:“书记,我并非是一时冲动,我已经做好了决定,你就让我去吧,热血男儿就应报国,家中困难大是小事,保家卫国是大事。”

书记见我如此坚定,最终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再说什么。

就这样,我报了名。

回到家,我便将报名参军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二老先是一脸诧异,最先是母亲开了口,她说家里这样的情况,你走了,以后该怎么办?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我知道,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改善家里的条件,为此,低着头默不作声。

沉默片刻,父亲说道:“去吧,当兵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担心!”

见父亲说话了,母亲便也不再言语。

或是感到不孝,亦或是想给父母以慰藉,我“扑通”一下跪在父母面前,哽咽道:“爸妈,你们放心,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干,为家里争一口气!”

之后,我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如愿应征。

1969年2月,离家那天,我终生难忘。离开父母,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土地,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日的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当天我们这起参军青年汇集到县人武部,领到新的军装,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里,轻轻地抚摸着一遍又一遍,心情万分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兴奋与喜悦!

大家换装完毕,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都挺胸昂头,英姿飒爽,与此同时,每个人眼里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我想,也是因为当兵于我们这些农村兵有着相同的意义吧!

简单的庆祝仪式后,我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当晚就住在了县招待所。

第二天,准备奔赴军营了,内心更是不舍,当时看到其他的战友都有亲人送行,而想到父母年迈,可能无人来时,内心还是有些难过。

但让我诧异的事,我那年迈的老父亲在最后却出现在了送行的队伍中,看着两鬓斑白的父亲,我激动的说不出话,不禁热泪盈眶。

当时我的身上有二十元钱,是大队和生产队给的。我知道家中非常困难,而我这一走,意味着好几年才能回一次,为此,我将所有的钱都塞到父亲手里,可父亲无论如何都不要,最后我只得偷偷的把钱放在换下来的衣服口袋中,让父亲带回了家。

随后,我们踏上了奔赴军营的列车,来到了山东泰安某部驻地。

一下火车,远远地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山系,这巍峨的气势一下就吸引住了我们的视线,

就在我们感叹之际,部队领导领着我们来到了军训基地。

当时来泰山军训的是一个营的编制,共有七个连队。我当时被安排在了新兵连二连四排十八班。

在之后的新训誓师大会上,我有幸代表二连的新兵发言,并表明决心:“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争当一名合格的军人!”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随着新训的开始,我才知道,当兵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白天我们立正、稍息、正步走,打靶、投弹……晚上有时候还要搞紧急集合以及开班务会,小组学习……

我所在的18班共12人,两个初中毕业,其他都只上过几年小学,只有我一个读了高小,我也就成了班里的知识分子,加之训练比较出色,后担任了副班长。

除训练之外,我还负责给连队文盲战友代写家书以及帮助连队出板报。新兵连的生活,说不苦不累那是假话。

可相比于训练,生活条件也同样艰苦。

新兵连的伙食,众所周知是不怎么样的,比不上老连队,老连队一般都会自己搞生产,开荒种菜,养猪养鸡,改善生活。

而在新兵连是没有的,当时我们供应的口粮是每月45斤,粗粮占70%,而且很少能吃到肉,虽说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新兵,都经历过苦日子,挨过饿,但毕竟正处长身体的时候,加之训练消耗大,常常不够吃。

而部队一直有官爱兵的传统,我们这些班长虽说不是啥干部,但作为兵头将尾,自然应当给战友做表率。

为此,每次打饭,我和班长总是让战士们先盛饭,随后我们才去盛。

事实上,不仅我们班这样做,其实各班的班长、副班长都是如此,为得就是把饭让给战友,让他们尽可能多吃点,可万万没想到,在之后却因此让我吃上了20来天的小灶。

记得那天晚上,周连长突然把我们召集起来,说是开正副班长会议。

等我们到了之后,周连长故作神秘的问我们:“知道为何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召开此次会议吗?”

我们听了面面相觑,把我们正副班长召集起来,不就是为了了解新兵训练的情况吗?还能有啥?

见我们一脸疑惑,周连长也不再卖关子了,笑着说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好样的,不愧是连队的骨干,新兵连的条件确实差点,但你们却勇于克服困难,主动把饭让给战士们吃,是值得表扬的,但组织上也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搞训练,这次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想让大家填饱肚子。”

然后,还冒着热气的小米饭就被端了上来。

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周连长得知了我们给战士让饭的事情,随后就找到老连队要来了一些小米,特意给我们开小灶,改善生活。

也因此,在新兵连三个月的训练中,我们吃了20来天的“小灶”,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部队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也深深影响着我。

三个月的新兵军训结束,彼时训练中的苦和累,在此刻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事内心的幸福和自豪。

因为经过三个月的洗礼,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加磨练了我们的坚强意志。我们也由一个老百姓家里的普通青年,一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也为我之后20余年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我在之后更是如愿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如今这些往事,无疑都成为了人生中的一份美好,回忆起来,总是觉得莫名感动,军营的事、军营的人总是让人难忘,尤其是那种氛围,就如宋祖英唱的那首歌一样:官兵情,战友爱,胜似亲兄弟,好战友,亲兄弟,人生最美是军旅......

军旅岁月难忘!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在整理时,为顺畅阅读,部分细节演绎处理,但均系原创,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0 阅读:0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