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选中央委员时,战功过人的彭总,为何得票低于其他9位元帅?

近现代史源 2024-05-23 22:10:49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时间长、并且召开时间特殊,被称为“胜利的大会”。七大十分隆重,在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的十大元帅有九位到延安参会,只有罗荣桓因主持山东根据地大局未能出席。不过七大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关于彭德怀元帅的。

大会提名并选出了44位中央委员,后来的开国元帅们全部当选,这本在情理之中。不过元帅里高居第二的彭老总,七大时票数很少,竟然只排在44名中委的的第33位,比其他开国元帅位次都要低。要知道彭总长期担任人民军队副总司令,和他声望相近的朱老总票数很高。朱德的票数只少于毛主席,在所有中央委员中名列第二,这与彭德怀形成鲜明对比(罗荣桓没来参会,票数都排在第十六)。所以彭总当年的得票似乎有蹊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朋友认为,彭总虽在建国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享有极高的国内外声誉;但1945年时我军的力量还不那么强大,抗日战争也没取得完全胜利,所以像彭德怀这样的军事型高级将领,党内威望、知名度未必像后来那么突出。现场投票时,很多参会成员不熟悉他,所以没有投。

相应的,在延安或后方时间较长的将领,更为人所熟悉,票数会占一些优势。比如朱老总、林总、徐帅,投票结果确实排在了前面。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不是主因。彭德怀的职务和知名度,总还是要超出多数元帅。但七大上,他比叶剑英、聂荣臻等人的得票还要少,这自然不寻常,背后有具体原因。

1942年,总部开始了“延安整风”运动,很多方面取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争议。军队当中被涉及较多的将领,就包括了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领导了百团大战。起初百团大战是得到党内外盛赞的,重创日军的嚣张气焰,歼灭日伪军超过5万人。然而在“整风”时,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彭总,说他“暴露”了人民军队的真实实力,在国内顽固派面前,会增加我们继续扩军、发展根据地的难度。

当时这种论调占据上风,彭德怀也不得不多次向中央作出解释,甚至进行检讨式的发言,这令老总十分郁闷。所以在1945年6月七大投票时,一些同志的认识没有被扭转过来,对百团大战仍然持有相对否定态度,看待彭德怀时戴着有色眼镜。如此背景下,彭总能够被选为中央委员已经不错了,票数低一些,也是风向所致。

除了这个直接而特殊的因素外,众所周知彭总性情刚直,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军事研究和指挥上,对于其他领域涉足甚少。尤其是处理上下级关系方面,他的方式方法往往比较生硬,在延安期间没有和大家“搞成一片”,主动为彭总投票的人进一步减少。当然这只是彭总军政生涯中的一个“插曲”,后来彭德怀元帅的地位越来越高,凭实力受到军民的敬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9 阅读:2207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