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明白,为何世人总说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老郭有于谦这句话

娱子厦 2024-02-22 17:30:49

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话:

“对所有的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

真正的友谊,有一人即可。

就像郭德纲和于谦。

“曾经我跟郭德纲说过,如果有朝一日你不说相声,我也就不说了,因为我回来说相声是因为你”

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郭德纲明白,众人也明白。

当时,并不能理解,为何郭德纲对于谦如此重要。

如今回过头看,才懂他们之间的感情。

也堪堪理解,为何世人总说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老郭有于谦这句话。

郭德纲与于谦的相遇,颇有戏剧性。

一开始,于谦是在北京曲艺团,后来调到了铁路文工团。

那时,恰逢相声进入寒冬时期,只要台上有相声演员,还没开口就被观众轰下台。

所以,他坐了整整十年的冷板凳。

这十年,他已经放弃了相声,转而去做演员主持。

也算是娱乐圈小有名气的演员。

后来团里有了演出任务,下乡表演相声。

可团里的大腕儿都调到了别的团,老一辈的也都不愿意上台。

没办法,为了演出任务顺利完成,只能从外面找人。

这一找,找到了郭德纲。

“演完了,给你一个编制”

彼时,郭德纲已经是第三次闯北京,也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有一个编制,已经成了执念。

所以高高兴兴和于谦搭档下农村。

第一次搭档,彼此心中有了惊艳。

“说相声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合适的搭档,尺寸劲头火候都恰到好处”

于谦也对郭德纲很满意,心里重新燃起了对相声的热爱。

带着对相声的憧憬,和搭档的满意。

他们顶着寒风站在拖拉机上表演。

一天有三场演出,有时候饭也吃不上。

即便如此,仍旧满腔热血。

没想到,从乡下回来团里答应的编制没有兑现。

于是,郭德纲离开。

但离开并不意味着分别。

后来,郭德纲又和李菁等人创建了相声大会。

度过艰难时期后,郭德纲找到于谦:

“我起了一个小的相声摊,你有空来玩儿”

起初于谦只是偶尔上台,后来便留了下来。

这一搭,就是小半生。

对于于谦,郭德纲说他是祖师爷疼他,才给了这么好的一个捧哏。

确实,于谦在郭德纲的人生路上,必不可缺少。

人们总说,郭德纲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

还离不开妻子王惠。

因为当年相声大会生意不好,各项支出压力很大。

郭德纲不得不外出工作,赚来的钱支撑这个小团体。

但这些钱根本不够。

几次,都是王惠拿的钱帮着度过难关。

有两次,王惠甚至卖车卖首饰。

所以人们羡慕郭德纲有一个不顾一切支持他追求梦想的妻子。

但他的成功之路,于谦也很重要。

于谦懂得郭德纲心中对主流的执念和不甘。

所以,在自己的干爹侯耀文面前提了一嘴郭德纲。

2004年,侯耀文真正见到了干儿子口中的天赋型相声演员,果然觉得名不虚传,

于是联系了于谦,要认郭德纲为徒弟。

有了于谦的牵线搭桥,郭德纲才算有了师门。

如果不是他的师傅是侯耀文,后来的路恐怕会很难走。

“郭德纲睚眦必报”

这是侯耀文对他的评价,也是最客观的评价。

正是因为睚眦必报,所以主流对他一直没有接纳。

那些年,他带着更名的德云社,一直处于风雨中。

师傅去世陷入遗产风波,别墅圈地、徒弟出走、记者冲突。

一桩桩一件件,只要有一个挺不过去德云社面临的就是崩裂。

那时候,于谦从不多言而是默默地陪伴。

那天,郭德纲带着德云社一众去祭拜师傅侯耀文。

刚刚跪下,于谦泪流满面,

“师傅,我们太难了”

其实德云社对于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离开德云社于谦的路仍旧平坦。

但他没有离开,反而心疼郭德纲。

明明德云社的起势,有于谦一多半的因素。

但他却不贪功不贪利,甚至一分股份都不要。

回看这二十几年,郭德纲吃不起饭的时候,于谦在。

郭德纲没有出路,被别人刁难的时候,于谦还在。

这样的情意,世间太少。

人生在世,有三五知己不算白来。

而三五知己中,有一人像于谦,就是人之大幸。

怪不得他人总说,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老郭又于谦。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不管你是自己洗还是AI,发现一次举报一次。

某公众号别抄袭,我也发公众号的。

0 阅读:0

娱子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