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鲜为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叹服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6-09 15:19:4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鲜为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叹服。

毛主席满门忠烈,一共生了十个孩子,却只成功留下四个,剩下的要么不幸夭折,要么寄养给老百姓后,便就此下落不明、身份成谜。

1953年,贺子珍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十九年前走丢的“毛毛”,可正当她准备将孩子接回身边的时候,一场变故,却让“毛毛”的身世,再度扑朔迷离了起来。

毛毛

在众多下落不明的孩子当中,最让毛主席和贺子珍挂念的,就是毛岸红了。

毛岸红虽然不是夫妻二人的第一个孩子,但在他们心中却胜似第一个孩子。

因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在战火中夭折了。

所以对于毛岸红的出生,夫妻俩都格外珍视,一直将孩子带在身边悉心照顾。

给他取名一个“红”字,也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像是红色革命之火那样生生不息。

而毛岸红也给夫妻二人带来了许多欢乐,他长得很好看,眼睛大大的,跟毛主席极为神似,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只要一有空,都要把毛岸红抱过来又亲又逗,还给他取了个亲切的小名,叫做“毛毛”。

哪怕毛岸红睡着了,毛主席都还依依不舍地把他放在贺子珍身边,盯着母子俩一看就是一个钟头。

随着毛毛逐渐长大,懂了些事了,每逢毛主席出门,他都要在门口守候着,等爸爸回来。

有时候,到了饭点催他吃饭,他也摇摇头说:

“我不饿,我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

毛毛的存在,显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革命形势的徒然骤变,他们不能继续把毛毛带在身边了。

1934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惨遭敌人重兵围剿,不得不被迫面临战略转移。

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红军不得不只能在夜晚行动,趁着夜色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人眼皮子底下溜出去。

而这意味着,一旦在转移的过程中动静过大,就极有可能引起敌人的注意,将整个队伍都置于危险境地当中。

尽管贺子珍真的很想带上毛岸红一起撤离,但是毛主席却提醒他:

“毛毛还小,要是在转移路上哭闹起来可不好。”

于是贺子珍和毛主席只能忍痛割爱,将毛岸红暂时交给毛主席弟弟毛泽覃抚养。

毛泽覃夫妇当时负责留在当地打游击,所以把孩子留给他们照顾,既不会耽搁大部队转移,又方便联系,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

临行前,贺子珍又依依不舍地给毛毛缝制了一件小棉袄,生怕冬天来临之前,自己来不及见到孩子,孩子没有衣服穿。

未曾想,等了一个冬天又一个冬天,贺子珍都再也没有等来和儿子重逢的那天,大部队转移后不久,就传来了毛泽覃牺牲的噩耗。

在毛泽覃牺牲前,因为局势恶化,他担心敌人会发现毛岸红的身份,便将他交给了一户老百姓抚养。

然而,随着毛泽覃的牺牲,关于孩子究竟交到了哪家人手里,也就此下落不明。

再加上当时革命形势危急,贺子珍和毛主席一直没有机会,回到当年住的地方去找毛毛,只能托人四处打听,可依旧是一无所获。

自此,毛岸红便成为了两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牵挂,转眼间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际,局势都稳定了下来,贺子珍才终于又有机会,仔细寻找毛毛的下落。

1953年,贺子珍终于得知一个消息,那就是江西有个叫做朱道来的孩子,也是被当地老百姓收养的,从收养的时间、以及样貌上来看,他很有可能就是毛岸红。

当贺子珍看到寄来的朱道来照片时,顿时都愣住了,因为他看上去简直就跟年轻时候的毛主席一模一样!

思子心切的贺子珍,久久地看着朱道来的照片,嘴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他就是我的小毛毛...朱道来就是我的小毛毛啊!”

于是贺子珍立马拍电报,恳请组织能够请朱道来和他养母一同来上海,自己想亲眼看看他们。

扑朔迷离的身世

本来贺子珍只是怀疑,但是当她真的在现实中看到朱道来的时候,顿时忍不住喜极而泣,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毛毛!你就是我的毛毛!”

而养母手中那件熟悉又陈旧的小棉袄,也无疑是一桩铁证,证实着朱道来就是毛岸红!

贺子珍再和养母一仔细核对,发现孩子的诸多细节也全都对上了,再一验血型,更是发现贺子珍和朱道来的血型都一模一样,这意味着毛岸红成功找到这事儿,几乎就是铁板钉钉了。

于是贺子珍又迫不及待地带着朱道来和养母,一路来到北京,向毛主席告知这个喜讯。

当时毛主席事务繁忙,一时半会儿抽不出时间跟孩子相认,但是在仔细辨认了朱道来的照片之后,也肯定地表示:“这孩子很像年轻时候的毛泽覃。”

孩子长得像叔舅,不算什么稀奇事,所以大家更加肯定,朱道来就是当初遗失的“毛毛”了。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欣慰,毕竟当时的毛主席正沉浸在毛岸英牺牲的丧子之痛中,另外一个儿子毛岸青,也因为小时候头部受伤,留下的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

所以在这个时候,毛岸红成功找回来,无疑能给毛主席带来安慰,也能让贺子珍多年来的心结被结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圆满温馨的结局,即将到来之时,却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事情的发展,扑朔迷离了起来。

因为这时,南京忽然来了一个中年女干部,言之凿凿地表示:

“朱道来是我的孩子,你们还给我!”

这下众人立刻蒙圈了,怎么一个孩子,还能跳出两个妈来呢?

这个中年女干部叫做朱月倩,她也是那个时候为了战略转移,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乡,然而后来她的丈夫牺牲了,自己又改嫁了,所以一直不方便跟儿子相认,如今眼见儿子要被别人给认了,她这才按捺不住,表示朱道来就是自己的儿子,你们所有人都搞错了。

贺子珍自然不服,因为许多证据都能够证明,朱道来就是毛岸红,怎么可能是别人的孩子呢?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巧合?竟然有别人家的小孩,跟她的孩子这么相像?甚至连那件小棉袄都一模一样?

于是贺子珍连忙找来朱月倩,决定跟她亲自对峙,可谁料朱月倩竟然早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朱道来养父母面前去,把孩子给要走了!

朱道来养父母表示,当时也没想太多,眼见朱月倩哭得这么真情实感,便相信了,虽然心中再不舍,也还是决定将朱道来还给他的亲生母亲。

就这样,朱道来便跟着朱月倩回到了南京,而贺子珍也被迫与朱道来分隔两地。

贺子珍怎么也没有想明白,明明眼见一切都水到渠成,为什么忽然毛毛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贺子珍心中不服,当即拍电报向毛主席报告此事,可毛主席的答复,却再一次出乎众人的意料,只见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

“生育之恩哪有养育之恩大?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人民的孩子。”

其实并不是毛主席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身处在他那个位置,更需要从大局考量。

在毛主席看来,孩子究竟是谁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养育他长大的那对农民夫妇,他们跟孩子感情最深,肯定也不舍得将孩子送走,不能因为个人私欲,就将孩子从他们手中夺回来,三方争夺,势必会搞得大家都不堪,更会伤害人民的感情。

于是最终,毛主席一锤定音,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既然都是革命的后代,那么就应该交给组织,交给人民来处理吧。”

言下之意,也就是不打算与孩子相认了,孩子今后的路,任由他的养父母,和他自己做决定,而组织能照顾的就多照顾,能培养的就多培养一点。

贺子珍得知毛主席的想法之后,也大度地表示了理解,逐渐放下对于毛毛的执念,不再执着于非要让毛毛同自己一起生活,觉得只要知道毛毛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她就很满足了。

可谁料没多久,朱道来那边,又出现了新的转折。

最终结局

原来,朱道来跟随朱月倩去了南京之后,过得并不好,没多久,他便写信给养父母,表示自己还是希望回到养父母身边,因为在新的家庭环境中,自己总是感到格格不入,新家人的冷漠,让他倍感孤独,使他无比想念自己温馨的小家。

朱道来的这封信,顿时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心想好不容易要回来的孩子,为何非但没有想方设法地弥补,反倒对待他如此冷漠呢?

于是工作人员又询问养母黄月英,朱月倩在带走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任何证据和信物,养母却摇摇头说没有,并表示,当时就是因为朱月倩哭得太凄惨了,所以自己没有多想,就把孩子还给她了。

这样一来,无疑又进一步加深了工作人员的怀疑,于是他们决定对朱道来的身世,进行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结论,那就是朱道来不太可能是朱月倩的儿子,是毛岸红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于是朱道来便被带离南京,由于毛主席早已对这孩子怎么处理,下了明确的定义,所以朱道来还是回到养父母身边,等到上学之后,又被安排到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朱道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继承了毛主席的聪慧头脑,还挺有学习天赋的,最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工科,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一个国防科研单位工作。

只可惜,在1971年,朱道来就忽然病故,英年早逝了,他的离去,也让毛岸红的身世,永远成谜。

其实贺子珍当年苦苦寻找的,也不止毛毛这一个遗失的孩子,还有她和毛主席的长女:毛金花,贺子珍也始终念念不忘。

尽管1973年的时候,毛金花据说也被贺子珍的哥哥贺敏给找到了。

然而由于毛主席早就说过,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找不找得回来不重要,再加上当时有许多人,都出来假冒毛主席另一个下落不明的儿子毛岸龙,让毛主席更加打消了将孩子找回来的想法。

所以,一直到毛主席与贺子珍相继去世,这个传说中的毛金花,都没能跟他们当面相认。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之所以决定不找那些丢失的孩子们,除了因为把老百姓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1949年的时候,毛泽覃遗孀贺怡,出于愧疚决定亲自去江西找到毛岸红,可谁料就在找孩子的路上,她却意外车祸身亡......

原本毛主席就不太赞成找孩子,这个事情一出,毛主席更加不愿意把孩子找回来了,毕竟毛主席又没有给后代搞特殊、子承父业的封建想法,自然也不执着于非要有这么个儿子,只要他们像普通人那样好好活着,那就足够了。

所以在毛主席看来,这么大动干戈,耗费人力物力去找孩子,更不应该,简直就是给组织添麻烦,由此可见,毛主席不愧一代伟人,不管是思想境界还是博大胸怀,都远在常人之上。

1 阅读:11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