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背叛》:方子云的悲剧都藏在他的这首诗中

叶阳研球赛 2022-07-07 12:52:23

俗话说:“文如其人”,在神秘作家豆豆的小说《背叛》中,诗人方子云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个观点,他的悲剧都藏在他写的这首名字叫《塑像的代价》的诗中。

我时常想哭

用空,换取瞬间的解脱

而眼泪,却从不流落

上帝从不宽容弱者

上帝只承认结局而从不问为什么

当活着的责任战胜了死亡的诱惑

当然不仅仅是活着

尊严告诉我

被鄙视

原来比死,更加残忍,深刻

01欲哭无泪的诗人

在小说《背叛》中,作家豆豆是这样描写诗人方子云的:

方子云三十多岁,留着长头发,满脸胡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穿越野装,是人们在影视片里常看到的那种具有艺术和学问象征的作派。他性情怪僻,不善交际,终日与香烟、烈酒和诗歌为伴,先后发表诗作三百余首,素有“前卫诗人”之称,在海内外诗坛颇有名气。

诗人方子云

方子云在报社工作,按说以他的才华和工作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诗歌的爱好,却让他穷困潦倒,没有摆脱穷酸文人的悲剧。他的妻子无法忍受他嗜酒、怪癖和入不敷出,将他定性为“不是过日子的人”,结婚不到一年便与他离婚了,现在他孤身一人在生活。

他痴迷诗歌,但是诗歌却没有给他相应的“回报”,俗话说:“穷则思变”,“前卫诗人”方子云打算“下海”经商,用赚的钱“反哺”自己的诗歌。从诗人方子云的身上,我看到了文人的辛酸和卑微,那些能够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的人,是多么幸运啊!

方子云将自己“下海”经商的想法告诉了好友宋一坤,宋一坤对其评价:“子云这个人哪,人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方子云难耐诗人的清贫,但是又有文人的情怀,没有商人的狼性,这就使得他处于欲哭无泪的尴尬处境。

小说《背叛》中的宋一坤

02不甘心的强者

正如方子云在诗中说的:“上帝从不宽容弱者,上帝只承认结局而不问为什么”。这句诗句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急切改变现状的愿望。出狱后的宋一坤对好友方子云的处境很同情,决定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成立了“方氏保健调味球”公司,完成赚钱“反哺”诗歌的愿望。

方子云满脑子都是诗情画意的诗歌,对于商场的血雨腥风完全不了解,公司的所有行为,都是宋一坤在背后指挥,方子云只需要按照宋一坤的指令照做就行,说白了就是一个牵线木偶。方子云虽然对只是按照宋一坤指令合理合法地做事,但是对不用担风险,就能够拿到巨额的钱财的事情,始终感到不安,同时他也知道这个项目没有那样简单,背后肯定藏着更多的东西。

成立公司的方子云

当公司投资人卷着贫苦人们入股的钱跑路的时候,方子云还在宾馆当中,闲情逸致的写诗,写的就是开头叙述的那首《塑像的代价》。当调查人员对他展开调查的时候,他才如梦方醒,他意识到:“宋一坤终于动手了”。调查人员看到他写的诗,从字里行间判断他可能知道公司内幕,但是从方子云的言语及透明公开的言行却完全排除了他的嫌疑。

03忍受不了被鄙视文人

古人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方子云的文人情怀是深深地刻到骨子里的,是无法面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和血雨腥风的,这一点洞悉人性的宋一坤是非常明白的,所以无论是举报他偷税还是让方子云成立公司,都是将其放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所以公司出事后,方子云才能够毫发无损。

方子云和宋一坤

宋一坤可以心安理得地拿那些贫苦人们的血汗钱,但是方子云不能。当他看那些被骗的穷苦人们,有的人因此妻离子散,有的人被逼得走上了不归路,他感觉到自己被灵魂所鄙视,这是作为一个诗人难以容忍的,他的精神受着折磨,这就是他诗中所说的:“尊严告诉我,被鄙视,原来比死,更加残忍,深刻”。

尽管自己受着尊严和灵魂的折磨,但是他不能背叛朋友宋一坤,于是他决定自杀以醒夏英杰,因为只有作为宋一坤的未婚妻夏英杰才能改变宋一坤的决定,才能救被骗的穷苦人于水火,最终夏英杰劝说宋一坤的好友叶红军,一起秘密退还了骗穷困人们的钱,停止了因此可能继续发生的悲剧。

宋一坤的妻子夏英杰

文如其人,方子云文人的傲骨和情怀,诗人的高洁和灵魂,不容许他被世俗所玷污,但是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当中,当被生活折磨得体无完肤之后,他高傲的心决定了他不甘于下流,所以他想努力攀爬,逾越现实的障碍,解决生存问题,来滋养自己的诗歌,但是攀爬的过程中,受不了残酷现实之中,最终在自尊和灵魂的责问之下,选择了以死警示朋友,达到心安的目的。

1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