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经典南斯拉夫老电影,如今都已成绝唱,只能在光影中去怀念

乐山看动漫 2024-06-23 17:03:53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烙印。这些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特别是二战题材的影片,令人赞叹不已。它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战争的严酷无情,同时也映照出南斯拉夫人坚强勇敢、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

如今,南斯拉夫这一名称已成为过去式,但南斯拉夫电影留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却依然鲜活如初。今天我们只能在光影中去怀念那曾遗失的南斯拉夫时代!

第一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电影于1977年首次在国内公映,引发强烈关注。首部上映的影片便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时的《人民日报》尚未有刊登商业广告或产品广告的先例。然而,在1977年的8月19日,该报却出现了一则电影广告,宣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将于8月20日在全国陆续上映。

实际上,这部电影早在此之前的1973年就已完成译制,但一直作为内部参考片在播放。该片由哈依鲁丁·克尔瓦瓦茨执导,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等人主演,并于1972年在南斯拉夫上映。

故事讲述了1944年,德国E军团面临困境,被游击队包围,只有通过萨拉热窝的燃料基地才能撤退。德军展开“劳费尔行动”,派党卫军上尉康德尔假扮瓦尔特打入抵抗运动组织。但游击队皮劳特等发现德国间谍,擒获并除掉叛徒和假瓦尔特,窃听到“劳费尔行动”情报。皮劳特化装截住德军卡车,混入油库,控制火车,使列车倒退并与德军战斗。最后,列车撞击军列引发爆炸,摧毁燃料火车。成功阻止“劳费尔行动”。德军将领冯·迪特里希失败调回柏林,自嘲未找到瓦尔特,但在离开时表示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

影片以谍战、追杀、枪战为主线,间谍与反间谍的紧张对决及激烈战斗使其充满神秘色彩。主题音乐庄重肃穆,隐含激昂之情,并非引导人们勇往直前,更像是预示着和平即将来临。

该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鲁非、雷明、胡晓光、马尔路,韩延奇、葛存壮、于蓝、凌子风等多位资深艺术家参与配音,使得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影片上映后迅速走红全国,街头巷尾皆在热烈讨论,孩子们纷纷效仿其中角色与剧情。尤其是主角瓦尔特,他的神秘莫测、矫健身手以及英俊外表,使其成为了众多观众心中的英雄偶像。

如今,南斯拉夫早已不复存在,“瓦尔特”的饰演者巴塔亦于2016年因病去世。正如一位影迷所言:瓦尔特保卫了萨拉热窝,但终究保卫不了南斯拉夫。

第二部《桥》

《桥》是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人主演。于1969年在南斯拉夫上映。于1977年引进内地,承载了众多六零年代人的共同回忆。

故事讲述了1944年,德军在南斯拉夫守卫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尽力防止南游击队攻击。游击队少校“老虎”接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内找到建桥工程师炸毁大桥。老虎组成行动小队,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陆续牺牲,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最终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桥》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独特格调。曲折的剧情、生动的角色塑造,以及飞机大炮与游击队的结合,使得英雄形象更为突出。影片很触动人心,即使很多年过去了,许多情节依然清晰如昨,尤其是游击队员班比诺的牺牲,每次看都有让人心碎的感觉。

同样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亦出自克尔瓦瓦茨导演之手。其中以口琴伴奏的歌曲《啊!朋友再见!》在影片上映后广泛传播,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第三部《黑名单上的人》

《黑名单上的人》是由Aleksandar Djordjevic执导,沃伊斯拉夫·博拉约维奇、德拉甘·尼克利奇、米奇·马诺伊洛维奇、斯特沃·齐冈等人主演。于1974年在南斯拉夫上映。

故事描述了1941年夏天,德国纳粹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民勇敢地与希特勒抗争。特别行动小组的人员被德国纳粹列入黑名单,可是他们毫不畏惧并依靠群众的力量,机智、勇敢地与纳粹较量,奇袭德军的车库、抓叛徒、开设地下印刷所,并袭击德军弹药库和军列。

该剧人物及故事情节均具南斯拉夫特色。原本作为88分钟彩色电影推出,因其独特的江湖地位,随后被改编成电视剧。每集塑造一位英雄形象,剧情紧凑引人入胜,跌宕起伏,80年代在国内电视台热播,主题曲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当片尾著名的口琴曲奏响时,充满悲情与忧郁,这是对英勇牺牲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他们是每个民族坚韧不屈的脊梁!

第四部《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

《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由阿历克山大·德乔德耶维奇执导,留比萨·萨马德兹克 、赞瓦克·莱普蒂克等人主演。于1981年上映。

故事讲述了1941年,德国侵略南斯拉夫后,南斯拉夫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火车司机托洛瓦茨虽生活不检点,但心怀爱国心。他被党组织选中,护送地下党交通员布莱基前往克拉列沃。但因行动暴露,布莱基牺牲,将任务托付给托洛瓦茨。托洛瓦茨在列车上躲过敌人追捕,结识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姑娘安娜,并在危急时刻保护她。列车抵达克拉列沃,托洛瓦茨在敌人重压下,击毙特务包里斯,成功递交机密文件。托洛瓦茨暴露身份,党组织安排他和安娜上山加入游击队,途中他因道岔问题下车,被敌人击中牺牲。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战争题材电影,以火车司机托洛瓦茨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二战期间的坚韧斗争。其中,人物性格鲜明,剧情扣人心弦,带领观众走进那个危机四伏却又英勇无惧的年代。该片的叙事手法非同寻常,它并非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趣味横生的情节和喜剧元素,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部佳作绝对值得一看。

本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毕克担任导演,众多知名演员如毕克、曹雷、丁建华、杨文元、于鼎、乔榛、童自荣、戴学庐、尚华等参与配音工作。

第五部《游击飞行中队》

《游击飞行中队》是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执导, 贝基姆·费赫米乌、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等人出演。于1979年南斯拉夫上映。

故事讲述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场上,游击队成立的空中中队首次战斗胜利。德国空军急欲找出游击队机场位置,发动猛烈空袭,导致中队损失惨重。飞行员鲁克、扎尔等不顾危险,驾机抵达中队投入游击战,运用巧妙的飞行战术,多次击败德国空军。

导演以高超技艺与敏锐洞察力,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观众仿佛亲临那硝烟弥漫的时代。主演阵容实力雄厚,他们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添色彩,使角色更为生动鲜明。

这部电影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原班人马打造,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年译制,配音演员包括彭河、李扬、盖文革等。

第六部《你好,出租车》

《你好,出租车》是由维拉斯蒂莫尔·拉多凡诺维奇执导,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沃伊斯拉夫·博拉约维奇等人主演。于1983年上映。这部影片曾于1986年在我国公映,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故事讲述了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出租车司机舒盖尔,以正义和勇气著称,身手不凡。他的妻子与贩毒集团牵连,危害社会。舒盖尔决心铲除这股恶势力,与贩毒者展开激烈斗争。在被劫持的危急时刻,司机安娜迅速通知警方。众人齐心协力,最终成功将贩毒分子一网打尽。

影片延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传统特色,剧情紧凑,角色生动。主角苏卡尔被塑造成高大威猛、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他与社会败类展开激烈斗争,揭示了生活中的黑暗面如吸毒、贩卖人口等问题,成功塑造了苏卡尔这一正直勇敢、坚守原则的硬汉形象。

第七部《乌日策共和国》

《乌日策共和国》原名《67天》,是由Mitrovic执导,博里斯·布泽西科,波兹达卡·弗莱特等人主演。于1974年南斯拉夫上映。1977年,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译制。

故事讲述了1941年,德占欧洲期间,南斯拉夫也被德国法西斯占领。铁托领导成立了游击队,对抗法西斯势力。博罗指挥的游击队在乌日策取得首次胜利,建立了“乌日策共和国”,博罗与娜达在战中发展出纯真爱情。但保皇军与德军联合进攻,新政权仅维持67天即被摧毁。游击队随后继续他们的抗争之旅。

这部影片是南斯拉夫经典战争电影,以其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无情与人民为自由奋斗的高尚精神。影片中使用的武器装备极其逼真,堪称反法西斯及弘扬主旋律主题的佳作。

第八部《苏捷斯卡战役》

《苏捷斯卡战役》原名《第五次攻击》,由斯蒂普·德利奇执导,理查德·伯顿、留巴·塔迪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等人主演。于1973年在南斯拉夫上映。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译制。

故事讲述了二战中,希特勒对东欧展开袭击,南斯拉夫面临危机。铁托率部在苏捷斯卡河谷与德军激战,因敌优我劣而损失惨重。铁托向英国求援未果,决定孤军奋战。德军欲屠杀南军及随军家属,铁托命令部队突围并确保伤员安全。游击队队长尼古拉的女友军医维拉牺牲,更增他对德仇恨。铁托部虽遭德军轰炸且他身负重伤,但战士们坚守前线,不放弃伤员,最终突破包围,以弱胜强。但胜利背后是战士们的牺牲,幸存者将继续使命,为南斯拉夫人民带来和平。

这部电影荣获第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历经三年制作完成,南斯拉夫政府派遣大量陆军、空军及装甲部队参与实景拍摄,战争场景逼真展现,彰显了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领导下,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英勇战绩以及坚定的爱国情怀。

这八部南斯拉夫老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还有哪些南斯拉夫老电影,让你难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

乐山看动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