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审美有多绝?唐代仕女画中透露的服饰美,追求时髦和新奇

滋滋主娱 2024-06-12 12:20:45

文/阿芷

前言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经济、政治、外交、文化达到高峰的时代之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孕育并发展出令当时世界叹为观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杜甫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经济的繁荣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丰富,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因而当时的女子有了闲暇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唐代崇尚美,贵族女子衣食无忧,追求时髦和新奇之风,个性标新立异。唐代仕女人物画中的女性往往充满自信,具有雍容、典雅的美,散发出中国女性特有的神韵。

服饰、绘画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唐代绘画以慷慨恢宏的气度、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和风貌,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姿的一笔。

唐代仕女画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的女性形象为主要内容,从中人们有机会了解当时女子服饰折射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唐代经济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的变革、文化的繁荣,出现了诸多艺术风格。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风俗文化也变得越发丰富,这尤其体现在具有文化特征的服饰上,特别是当时女性的服饰。

唐代的女性服饰既继承了前代服饰形制,又吸纳了一些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它在保持汉族服饰特征的前提下增强了美观性。

从敦煌壁画和现存的唐代仕女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唐代的女性服饰体现出的形态样式既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又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它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五光十色、花团锦簇的大唐华美衣衫。唐代服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赏唐代仕女人物画中描绘的服饰,今人可以想象出一派大唐盛景。

唐代仕女画作中的服饰是大唐盛世的吉光片羽,那健康的、富于活力的体态,那明艳富丽的着装,彰显出雍容华贵的大唐气度和风范,也折射出当时的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观照、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以及对自身个性的大胆表达。

唐代仕女画作为时代文艺的精华,将唐代经济和审美文化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唐装、唐服早在7世纪就已经站在时代的前沿,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些地区。

唐代仕女画女性服饰的特点和服饰选择性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的秩序条理,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和团结力。”通过仕女画中的服饰以及唐三彩、唐代织锦等,人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生活中的艺术之美,而儒家思想也影响了人们礼乐化的生活。

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唐代仕女画中表现的服饰样式和造型内蕴、社会氛围影响着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感,促进了当时的人们把秩序与和谐全面贯彻于日常生活。

画家通过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体现出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使艺术审美的流丽端庄渗透日常于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实现了艺术的生活化,或者说生活的诗意化,展现了时代审美和生命的意义,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审美基因跨越越时空,使人们倍感亲切。

同时,唐代女子地位的提升也使她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乐于将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体现在服装搭配上。她们在追逐潮流的同时,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样式,整体服饰风格富丽明艳,用料考究,富有先锋意味。

唐代服装大多偏向开放,衣服华丽、袖子非常宽大,领口也较宽,相较前代其舒适性和观赏性都大大增强。从出土文物、古画作中,人们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的服装设计变得生动起来。

贵族女子、宫廷女子多着半裸胸的宽松罗裙,歌女服饰色彩醒目绚丽,贵族服饰色彩富丽高雅。

孙机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写道:“唐代前期,往往愈是贵妇人愈穿露胸的上衣。”欧阳询“胸前如雪脸如花”的描述也表达了当时女性追求舒适美观、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

从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出,众多宫廷贵妇的衣着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均穿着“裸露装”。

这种裸露装从设计上看,与先前推崇的“保守装”完全不同,是从胸部穿到脚的裙子——束胸襦裙,外面为袖口肥大的开衫。这种衣着在古代可谓大胆出新,即使在现代也不失风采,展现出女性的美。

这种全新的设计体现了宫廷贵妇体态的婀娜多姿,丰腴肥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丝绸,一方面体现了女性性感的美,另一方面又不给人媚俗的感觉。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服饰使人们见识到唐代大胆的服饰文化,体现出女性身体的健康和美好,甚至有些许现代意味。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在图案和色彩上颇具特点。仕女的服饰往往由白色、朱红色、紫色等组成,纱衫上绣着白花格子,长裙是朱红色,罩衫则绘有粉色的花朵和青色的树枝。

其讲究色彩和图案的搭配,显示出唐人独特的审美品位。服饰纹样图案基本可以分为龙鳞、凤凰、珍禽、瑞兽、花卉、虫鱼、人物、几何、吉祥图文等几类。

与虚无缥缈的云气和威风的走兽相比,鸟类纹样更能反映出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社会繁荣现象,受到了当时百姓的追捧。

仕女画中的服饰展现出唐代女子的性感和美感,同时又将尺度把握得恰如其分,艳而不妖,丽而不俗。这与唐代绘画艺术人物造型和色彩方面开放热烈而健康高雅的艺术格调高度契合。

对仕女服饰有选择性的追求,从侧面体现了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如,张萱在《捣练图》中描绘的宫廷妇女有不同的情态与性格特征,她们端庄大方,神态从容,面部饱满圆润,身姿体态优美,身着轻盈的服饰,显得富有生气,令人过目难忘。

开放多元的文化丰富了仕女服饰的多样性

据《唐六典》记载,与大唐建交的国家有三百个之多,周边国家的人们往往会来长安进行贸易往来。

唐代经济发达,政治清明,国力强大,人们自信的心态达到了顶峰,这种心态也体现在唐代的服饰文化之中。

许多外国人的迁入迁出,也给唐代的其服饰文化带来了影响,人们开始注重服装文化的多元发展,这使唐代服饰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状态。

因此,并蓄俱收、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仕女的服饰风格。

在审美意识方面,唐代女性对于美有着超前的判断力和极具个性的创造力,她们不仅传承汉族的传统审美,而且大胆吸收西域的审美文化,这在历代女性服饰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当时儒学文化兴盛,加上诗歌文学井喷式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化,女子可以随意选择裙装、男装,甚至是“奇装异服”,这种行为从侧面体现出当时仕女服饰的多样性。

通过对时代中肖像的描绘,传达时代精神与文化特质,这是历史长河中经典油画给予人们的启示,同时也是给今天肖像画创作带来的启发。

结语

从唐代仕女画描绘的服饰中,人们不仅能领略到画家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而且能体会到其深厚丰富的精神意蕴。

更为重要的是,唐代画家通过对仕女服饰的精美描画,展示了大唐开放博大、自由豪迈的时代面貌,为今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艺术资料,也对当代仕女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唐代仕女工笔画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当时社会中较为上层的皇族公主,贵族宦门女性及后宫,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女性生活特征及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特征。”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与审美观念的更新,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唐代仕女人物画中的华美服饰反映了唐代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盛大局面。丝绸之路的发展带动了丝绸文化、染织业的发展,并且将西域诸国的服饰文化带入中原,女子可以选择的服饰种类众多。

纺织业、手工业、染织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唐代女性服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唐代仕女画描绘的服饰中人们可以看到,那时的女性已经有了独特的审美意识,“这是女性自身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美的统一,在这一特殊的审美活动中,女性既是审美的主体,又是审美的客体”。

伴随社会的变迁,透过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人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对美具有强烈的追求,这对今天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民族审美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池. 在北大听讲座:第十一辑[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37.

[2]黄培杰. 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5.

[3]王金凤,章辉美. 美的历程——中国女性美的演变与社会变迁[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6-108,111.

0 阅读:19

滋滋主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