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喜欢重复听故事和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10年后有5大差距

可妈早教日记 2023-10-23 22:20:01

你家有“磨人”的娃吗?

就是那种缠着你、粘着你、跟着你屁股非要你给他讲故事的孩子,而且最令人头疼的是他们不会随意更换故事内容,往往一个故事要听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作为一个家里有4岁娃的妈妈,我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家可可从1岁多开始,就喜欢重复听故事,比如《三只小猪》从她1岁就是读,一开始她也只能听懂“小猪”、“小鸡”、“小鸭”这类的词语,但是听到拟声词会咯咯笑。

后来2岁时再听这个故事,她能理解故事的意思了,每次听到三只小猪它们建的房子被大灰狼掀翻,她会难过得掉眼泪。

3岁多时我本以为她不愿意再听这个故事了,可她依然是拿着《三只小猪》、《弄脏了》、《站在椅子上》、《大声说不》等这些我早已讲过无数次的绘本,追着我的屁股让我讲。

很多故事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就连她也是起个头就开始往下背了,却一遍遍让我讲,有一次我生气了,冲她喊:“这都讲过无数次了,今晚不讲这个了!”

“为什么?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讲这个了,我就要听这个绘本。”

我相信很多妈妈跟我一样曾经因为给孩子重复读绘本崩溃过。

我们不明白,这个故事都读几百遍了,有什么值得再读的?可孩子为什么就愿意听呢?

儿童心理学家把这种活动称为幼儿专有的“常同行为”,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

是的,父母不知道,对于1-6岁的孩子来说,“重复”是学习的机会,也是大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想象力的好时机。

重复是学习的好机会

对于婴幼儿来说,学习渠道单一,往往是通过父母或家人的语言交流,听儿歌,听故事等方式进行学习,尤其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听觉”刺激就成了孩子学习的主要来源。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听—看—模仿—重复—记忆—再模仿”的方式来学习。他们大脑发育不完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旦听到自己曾经就“听过的”词汇就会很兴奋,就像他见到自己的朋友要比见到陌生孩子更兴奋一些。

孩子的耳朵不断听“重复”的故事或者词汇,几遍之后他们会对故事有印象,几十遍以后他们对故事的熟悉感会增强,几百遍之后他们对故事张口就来,甚至倒背如流,“重复”的次数越多,孩子的熟悉感越强,模仿学习的能力越强,自信心会激增。

因为我一直坚持陪伴孩子阅读,我家可可坚持读了3年绘本,大大小小加起来差不多500多本,我也发现一些奇怪现象:有些书她看过几遍就丢到角落里了,甚至几个月都懒得翻一翻,而有些书她却天天要我陪她读,而且是重复读。

美国婴幼儿脑力开发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吉尔·斯塔姆提到:人是通过「重复」来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重复」有助于巩固学习和记忆效果。

不说婴幼儿,连我们大孩子,甚至成人,理解不了一个问题都要重复,在一遍遍重复读,重复听,重复写的过程中,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大脑对这个故事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有画面感。它能帮助我们连接更多的神经元。

父母不用担心孩子总是读某一套书会学不到新知识,学不到新词汇,恰恰是不停重复读同一套书,孩子对它的理解度,了解度更好,学到的知识反而更多。

因此如果你家孩子总是缠着你给她读故事,不要责备他,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大脑发育很健康。

重复能获得安全感

你知道幼儿为什么喜欢“找妈妈”吗?

因为妈妈就是熟悉感,看见妈妈的脸,听见妈妈的声音,被妈妈抱着的时候,就是他们安全感爆棚的时候。

因为妈妈是他最熟悉最亲近的人,而他们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也是因为一个故事听久了就熟悉了,不再陌生,他们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有了信任,进而有了安全感。

你也许会发现对孩子来说他们新学会了一个词语,新学会了一个动作,就会忍不住一遍遍去说,甚至炫耀,重复做同一件事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验到安全、快乐以及来自家长的关爱。

而“重复读故事,重复听故事”也是一个道理。在他们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的时候,“重复就是他们的保护伞和安全区域”能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满足。

重复让记忆力暴涨

对,你没看错,对婴幼儿来说,“重复”能提升他们的记忆力,为什么呢?

比如你带孩子天天读儿歌,连续读3-4次他就能完整背出来,你带他读古诗词,连续读5遍他也能背出来,甚至很长的一本故事书,你带他读半个月,他就能倒背如流,记忆速度之快确实让大人都自愧不如。

因为,他们通过“重复”一遍遍理解这个故事,读2遍、读5遍,读20遍,甚至100遍,在孩子脑海中构建出的画面是不同的。框架越来越清晰,记忆起来自然更容易。

有时候我们觉得他们在做“无用功”,其实重复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其实是大脑不断思考,不断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说过:“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

我也在带孩子过程中不断发现,我家可可很喜欢听同样的故事,我就带他不停读,比如刚上幼儿园时我带她读《勤洗手》、《刷牙》、《幼儿园》、《妈妈不见了》、《分享》、《我会自己穿衣服》这样的故事。

慢慢地我发现她在听故事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中的小动物,甚至听得多了后,自己在穿衣服时嘴里念着“穿上衣,分里外,先钻头,再伸手,左手伸出来,右手伸出来。向下拉一拉,上衣穿好了。”

可可刚上幼儿园时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早晨起床就嚷嚷着“我不去幼儿园,我怕妈妈不见了”,我会带她读绘本,她学着绘本里面的小松鼠,渐渐明白了妈妈只是暂时不在,晚上就回来了。

重复帮孩子能言善辩

有些孩子说话晚,有些孩子说话早,有些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有些孩子说话清晰流利。幼儿园老师曾告诉我,一定要坚持陪孩子阅读,而且是大声反复读同一本,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清晰度。

为什么呢?

孩子只有在一遍遍重复中理解了故事,才能提出问题,提出思考,进而表达出来。

0-6岁婴幼儿大脑发育关键时期,如果没有丰富的刺激,尤其是大量丰富词汇量的刺激,他头脑中就无法形成有效链接,所以孩子说不出来。而“重复听,重复读”的过程,就是在大脑建立词汇库的过程。这样理解更简单:词汇不足孩子说不出来。

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给孩子读了好多本故事,可他依旧不爱说话,不爱表达。这是为什么?

这时候不得不提醒大家:你给孩子读的绘本有没有经过筛选,他是否听得懂。

比如有些家长孩子才1岁就给他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不是说这些故事不经典,而是他们太小根本理解不了。

他在听不符合年龄段的绘本,理解不了,互动性肯定少了,吸收性更差。

你想让孩子读绘本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就要选择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用得到的内容这样可以学以致用。孩子也愿意参与进来。

比如我家可可从1岁多就在读《幼儿情绪性格60册》里面的《你好》、《好好走路》、《没关系》、《陌生人》、《洗澡》等等。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内容跟孩子每天在做的事息息相关。

比如陌生人给她零食,她不会要。出门总要拉好大人的手,见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走路时不能东张西望,要看前方。每隔两天要洗一次澡。有时候我忘记了,她会提醒我该洗澡了。

读了3年多会本最大的感受,可可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棒。任何时候都能说出自己的需求,也喜欢讲故事。

重复养成好习惯

你会发现,你轻声细语教孩子每天吃饭前要洗手,睡前要上厕所、刷牙洗脸,他们直接无视你,当你大声呵斥他们“快点洗漱,要讲卫生”时,他们才无奈又不情愿地照做,但过几天又忘了。

是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养成好习惯,靠吼叫和打骂是没用的,只会激怒他们。

但是如果你每天固定时间带他们做一遍这些动作,或者每天读一遍绘本,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一个参照物,你会发现他们就会“乖乖照做”。

比如我家可可以前别人帮助她了,她不说“谢谢”,后来她读绘本发现小鹿因为经常对帮助它的动物说“谢谢”,拥有了很多好朋友。于是她模仿小鹿,我帮她盛饭,倒水,拿东西她都会主动说“谢谢”。

比如以前她到了晚上9点不愿意躺在床上睡觉,很多次我都发火了,但是无济于事,很快又忘记了。后来我带她读《睡觉》的绘本,听着“小星星,挂天上,小摇床,轻轻晃。盖上小花被,垫好小枕头”的儿歌,她竟然学着绘本里小老鼠很快就睡了。

孩子们很喜欢模仿,无论是记忆力、语言能力、安全感的获得还是好习惯的养成,都通过“重复”来得以加强。重复使得孩子大脑发育飞速发展,使得孩子越来越聪明。

17 阅读:6741

可妈早教日记

简介:专注于育儿、亲子关系研究,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