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木兰形象作为大同的城市IP?

新黄河 2024-06-25 21:11:10

国内最广为人知的IP形象莫过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而国外的比较知名的IP形象如日本的熊本熊、美国的迪士尼卡通等。

当IP形象服务于城市形象时,则是对城市精神、城市意象、城市内容的个性化提炼。通过连贯的精神特质连接融合一系列文化产品,形成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变现能力强等特征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内涵在城市形态上的直观反映。

大同目前正在征集木兰形象城市IP设计,主题是“天下大同木兰有礼”。

《木兰辞》中的木兰形象家喻户晓。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描述,表明了木兰与平城、与大同北魏明堂公园的紧密联系。

木兰和大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赵武灵王、刘邦、北魏孝文帝、昙曜和尚、徐达、朱桂、正德皇帝、慈禧等诸多王侯将相们相比,既有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忠、孝、义、勇、智、信,也有新时代女性所倡导的独立、自信、美丽、担当。

应当说,选择木兰形象作为城市IP,可以彰显地域特色,继承和发扬地方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也能够帮助城市提高辨识度、关注度和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尽管有中国大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金名片”加身,但在对外形象和城市品牌塑造上,大同一直都缺乏一个相对具象且从学术界到社会各阶层均能认可的形象。

打造木兰城市形象IP ,无疑可发挥历史、文学以及年轻一代热衷的游戏、动漫等领域的跨文化表达与传播优势,增强讲故事的能力,增强跨文化叙事的沟通力、表达力、感染力。

前几天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里,有一期题为《文化“30强” 叫好又叫座》的报道。其中,上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中国出版集团研发团队以《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为底本,开发了苏东坡数字人这一IP形象。为了让数字人“动起来”“活起来”,工作人员基于70多亿字的古籍大数据资源,为苏东坡数字人研发了人设数据库,并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开发。这其实也可以给正在征集城市IP的大同一个启示。

从近年来大同断断续续涌现出的各种与城市形象相关作品来看,普遍存在形象雷同与动漫化,基本为二维形式,且服装、发饰、面容等随意性较大。

如果可以通过借助数字人技术进行研发,在实际应用中木兰城市形象结合古籍大数据,让木兰数字人容貌服装、发饰等皆有据可依,完美地体现出木兰的坚毅、勇敢和智慧等特质,并结合现代审美,兼具现代感与亲和力,能够迅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那必将让更多的人对木兰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进而产生对大同这座城市的情感连接。木兰形象无疑是大同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果通过巧妙运用先进的数字人技术,将木兰形象进行创新呈现和广泛传播,并通过衍生递进,以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为代表拓展出为文旅助力的演艺产业、以自然景观和主题公园为载体的演艺综合体,那既可以充分展现多元发展的城市面貌、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以及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形态,又能够达成因其丰富精神内涵、可拓展特色文本、多元表达形式以及世界范围群众基础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与传播特点。数字人有天然的流量优势,更容易满足Z时代跨次元审美及身份投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人技术,对于木兰城市形象IP由单一形象输出、版权输出,升级为文化输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输出有着浑然天成的结合度,运用数字人这样“文化+科技”的手段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出来,用大众能听懂、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有助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城市品牌营销效果。

数字人需要内外兼修才能赋予强大的生命力。以数字人为基础,深入挖掘花木兰相关故事与时代背景,在科技加持下进行现代化表达,还可以探索搭建起“大同文化元宇宙”,通过对全新内容与场景的打造,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造典型大同形象的亲和力、古都大同的说服力,提升城市的国际传播效能,为大同市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邀您共参与!“天下大同 木兰有礼”城市IP形象征集活动开启。

来源:世说翔语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