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荣6次请求进京被拒,1972年见面毛主席埋怨:怎么才来看我

定哥讲历史 2024-06-11 11:41:47

一说起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但谁又知道,毛泽东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毛泽荣,曾经也是一位革命战士。

幼时的他们也曾在田野里嬉闹、在院子里看书。后来毛泽东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毛泽荣也受到启发,以韶山特区通讯员的身份协助当地革命事业的开展。

正是有了许多如同毛家兄弟这样的人参与革命,这才为这个落后的国家带来了新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荣口中的哥哥也早已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他极度思念,想要与兄长叙旧,但6次请求进京都被拒绝。

直到1972年时,毛泽东这才同意,还埋怨毛泽荣怎么才去看他。为何毛主席前后的态度如此不一致呢?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阔别二十年后的初次见面

自从当初毛泽东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后,就极少有时间回到家乡了。等他正式参与革命之后,更是难有机会回家探亲了。有了能力后,毛泽东更是将父亲接到了长沙与自己居住,与家乡的牵绊就更少了。

外出的游子总是会思念家乡的,毛泽东当然也不例外。繁忙之际,他也会想起年幼时与兄弟们的闲暇时光。只是他心中装着家国大义,只能将自己的个人感情隐藏起来。

当弟弟毛泽荣第一次给他写信表示自己想来北京相见时,毛泽东的第一反应是喜悦。等情绪稳定下来后,毛泽东深思熟虑,觉得还是不能破这个例,强忍着内心的不舍,他拒绝了弟弟的入京请求。前前后后,毛泽东一共六次拒绝弟弟。

每次拒绝毛泽荣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手写一封信,在信中他会解释自己为何不让兄弟前往北京的原因。奈何毛泽荣只是大老粗一个,根本就看不懂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只能看懂“不必来京”这几个字。

一直到1972年,属于毛泽荣的机会终于来了。那是毛泽东母亲那边的一个亲戚要前往北京面见毛泽东,毛泽东想着多次给他写信的毛泽荣,便特意给那位亲戚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顺便带上毛泽荣。

而在收到毛泽东邀请他前往北京的消息后,毛泽荣显得格外的激动。他不知道毛泽东为何会突然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收到通知他无比高兴,他立刻收拾自己的东西,然后就跟着毛泽东的亲戚一起高高兴兴的前往北京面见哥哥了。

距离兄弟两人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兄弟二人却并不陌生。见面之初,毛泽东便埋怨似的说了一句:“怎么才来看我!”

这句话也直接就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他们之间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一直到吃饭,二人的嘴巴都没有停止过。

在交流中,毛泽东知道了毛泽荣这些年在家中的不容易,也更加心疼这个弟弟了。在毛泽荣临行之前,毛泽东特意给他准备了许多好东西。就这样,毛泽荣高高兴兴的进了京,又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多次被拒绝的入京申请

其实毛泽荣想要见毛泽东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韶山、长沙等地的解放,全国局势有了极大程度的好转。

那时在外执行任务的第四野战军师长任昌辉在经过韶山时,突然想起毛主席便是韶山人。他想着主席一定会思念家人,因此特意派人去接走了毛泽东的两位亲戚,毛泽连和李轲。

作为毛主席的亲戚,他们享受的自然都是座上宾一样的待遇。在那一个月里,他们不仅真正感受到了兄长如今的威望,也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首都北京。等回到家乡之后,他们便在亲戚朋友面前显摆着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

在当时闲聊的人群里,赫然便有毛泽荣。听着毛泽连的描述,毛泽荣很是兴奋。他不仅是向往兄弟所描述的繁华的北京,更是思念着多年不见的兄长毛泽东。

毛泽东如今虽说已经是主席了,但还念着年幼时候的情谊。在毛泽连去北京的时候,他们曾多次提及毛泽荣。在其返乡的时候,更是带回了毛泽东的问候。

基于种种,毛泽荣实在是按捺不住想要进京寻找兄弟的想法了。因此他托村里的先生为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想要去北京兄弟团聚的想法。

毛泽荣的信成功寄出去了,并很快收到了回复,但回复注定是要令他失望了。因为毛主席在信中写道:“你今年不要来京了,明年再讲吧。”

看着这样的话语,毛泽荣失望不已。但他没有办法,只能按耐自己内心的思念,等待时机的到来。

在这期间,毛泽荣又多次给毛泽东写过信,就是为了能够前往北京见毛泽东一面。其中有一次写信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希望哥哥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

毛泽东也慷慨解囊,给他寄去了200块钱,暂时解了他的经济危机。毛泽荣也因为这200块钱而感受到了哥哥的关心,更加向往前往北京。除了日常写信之外,他还想方设法的托人给毛泽东送去家乡一带的特产。

对于这些,毛泽东很是感动,但在他的回信中仍旧表示道:“因为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动恐怕不方便吧,似乎不必来京看我。”

这让毛泽荣失望不已,在他被拒绝的这些年里,家乡有许多亲戚甚至连一些朋友、邻居都已经去过了北京,只有自己还留在原地,这是毛泽东不认他这个弟弟了吗!毛泽荣心里泛着嘀咕,百思不得其解。

那此时的毛泽东又是如何作想的呢?难道他们兄弟二人的感情一般,毛泽东不愿意见这个弟弟吗?

毋庸置疑的兄弟之情

当然不是,其实毛泽东与毛泽荣兄弟之间的感情极好。虽然他们只是堂兄弟,但和亲兄弟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年幼的时候,小小的毛泽荣就喜欢追在毛泽东屁股后面,一口一个三哥。他小时候嘴甜又活泼,毛泽东也很喜欢这个弟弟,每次不管干什么都喜欢将弟弟带在身边。

等毛泽东去私塾之后,每次下学时他总是会给弟弟讲述先生教授他的内容。兄弟二人来往极多,感情也是极深的。他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述说着自己长大后的理想。却不想等到长大之后,他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在毛泽东初中毕业后,他就外出求学,而后更是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具备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管吃了多少苦,始终都没有放弃。在大革命运动爆发之后,毛泽东作为领导者也在其中斡旋,为此一度陷入危险之中。

受到兄长的影响,毛泽荣也积极地参与了此次大革命运动,并且担任韶山特区的通讯员一职。在那时,他主要负责站岗放哨与文件的传递。工作虽简单,但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实的是,他与兄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毕竟他们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便是改变这个腐朽的旧社会,带领国家走向新生。

此时的二人既是兄弟也是战友,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奔波着、战斗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着国家的命运。

皇天无老眼,此次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反动派开启了“清共”运动,这也让毛泽东、毛泽荣这些革命党人陷入了危险之中。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毛泽荣改名毛冬青,前往华容等地继续活动。背井离乡的日子注定是辛苦的,好在毛泽荣坚定信念,克服困难,通过打零工等方式勉强养活着自己。

这一离去就是数年之久,一直到新的国共合作战线建立之后,毛泽荣才有机会回到家乡韶山。那时的他早已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只好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凭借着农业耕作为生。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全国解放之后才有所改变。此时的毛泽荣虽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却因为在早年的奔波中坏了身体,使他根本不能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那时的生产方式又落后,这导致毛泽荣一家的生活极其艰苦。

当从旁的兄弟那里得知毛泽东的消息之后,毛泽荣便想要进京与毛泽东见面。一是缓解自己的思念,二则也是想要通过毛泽东来改善家里的情况。只不过他多次提出了见面的想法,都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不能见面并不影响兄弟二人的感情,这不,一有机会,毛泽东就答应了毛泽荣的进京申请。自从72年终于与兄长见面之后,毛泽荣陆陆续续的又去了两次北京。尤其是第三次的时候,毛泽荣还受到了毛泽东的委以重用。

毛主席让他将农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写下来并传信给他,如此一来,毛泽荣就成为了毛泽东在农村的眼睛。方便他更加直接客观地了解农村的事情,也好让他能够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村发展办法。

可以这样说,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毛泽荣也参与了中国的建设事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纵观毛泽东与毛泽荣的见面历程,二人之间也是经历了许多考验啊!

不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淡泊,而是感情太过深厚,迫使毛泽东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毕竟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乡咔咔里的农家小子,而是国家的领袖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有心人无限放大,所考虑的东西自然也变得多了起来。

参考文献:

丁晓平 发布时间:2016-12-26 毛泽东与韶山亲友

0 阅读:0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