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水花生”,在我国水域泛滥成灾,却被一只虫子轻松消灭

蝉说春秋 2024-05-26 06:17:04

20世纪80年代,水花生在中国22个省份蔓延且严重泛滥,其中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尤为严重。

水花生的长势极快,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严重降低。

此外,水花生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例如阴雨天或夜间,它们也会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泛滥的水花生,不仅挤压了当地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也在严重破坏水氧平衡,大量水生动物因缺氧纷纷死亡。

例如2013年9月,咸阳湖水域爆发“水花生灾害”,超过2000斤蟹苗以及6万多斤鱼死亡,经济损失总计超过5000万人民币。

为什么水花生会在中国泛滥成灾?

水花生学名叫“喜旱莲子草”,属于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南美洲。

至于为什么会传入我国,还得从日军说起。

在日军向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后,由于食物跟不上补给,他们选择在中国圈养牲畜,但同样的问题是饲料也跟不上,于是日军开始搜罗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最后锁定了原产于南美洲的喜旱莲子草。

水花生进入中国后,由于中国气候稳定且没有相关克制物种,水花生很快繁衍扩张。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数量迅速上升,再加上经济腾飞,导致对肉类的需求量也是一路飙升,饲料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但很多地方买不起昂贵的饲料,那怎么办?

于是有人种起了水花生,收割后喂给家禽吃,但要是如此,水花生也不至于在中国泛滥成灾,毕竟家禽牲畜可以吃。

水花生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会被家禽牲畜完全消化,水花生被动物吃掉排出体外后,只要环境差不多,它就能再次生根发芽,一大片连绵不绝,船只都难以航行。

该如何治理泛滥成灾的水花生?

最初的治理手段就是直接人工打捞清理,捞到岸上后集中销毁,但大家发现没过多久,河里又长满了水花生,颇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

有专家提议,实在不行咱就投放点化学药剂,直接毒死水花生算了,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污染整片水域,

除了水花生之外,鱼虾蟹和其他水生植物也会遭殃,并且水源被污染后还会波及人类社会,破坏环境容易,修复起来可就难了,不仅投入资金较大,环境恢复期也长。

那怎么办?

有人想到了吃,中国美食享誉全球,烹饪手法层出不穷,能不能开发出一道水花生美食,正如同样是外来侵略物种的小龙虾,在其他国家泛滥成灾,可一旦被我们发现,后果也就“美滋滋”了。

要知道,西北地区就有62种野菜,如果放眼全国,野菜种类起码超过300种,例如蕨菜、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米蒿、蕹菜等。

如果能将水花生烹饪成一道菜,那么水花生的泛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即便华夏美食源远流长,并且有大量老师傅尝试开发烹饪吃法,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毕竟这玩意连家禽牲畜都不想吃。

入侵物种泛滥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例如兔子为什么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

因为澳大利亚生态链不完整,缺失大量食肉动物,同理,为什么水花生在南美洲没有泛滥,或许我们可以从自然生态链角度出发,有时候“一物降一物”真的很有道理。

随着科学家的深入了解,发现自然界有一种昆虫是水花生的克星,它就是水花生叶甲,看这名字就知道对水花生的克制有多么明显。

水花生叶甲虫体长3~4毫米,通体呈黑褐色,有明显斑点,原产地是南美洲,主要以水花生为食。

引入中国后,水花生叶甲虫对其他植物没兴趣,也不破坏农田,甚至连野草都懒得啃,就盯着水花生吃,它们畅快的吸食着水花生的汁液,导致水花生叶片枯萎凋落。

值得一提的是,水花生叶甲虫的繁衍周期短,产卵量高,30天内就能生育出15~30只幼虫,当水花生泛滥时,叶甲虫的数量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反之亦然。

2012~2015年,中国湖北一地成功用水花生叶甲虫治理了173.8万亩水花生泛滥区域,咱们不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用担心破坏生态环境就解决了此难题,像极了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过几个地区的试点后,科学家发现水花生叶甲虫的耐寒性一般,在高纬度地区治理效果不太行。

可如今是什么时代,咱们完全可以用科技来解决,科学家对水花生叶甲虫进行多代培育后,成功提高了它们的抗寒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能彻底解决水花生泛滥难题。

1 阅读:105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