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6年退伍,婚事迟迟没着落,父亲喝了一顿酒,我娶了小4岁娇妻

眼眸很坚定 2024-05-13 01:51:18

文:眼眸的坚定

声明:本文故事为虚构,请理性阅读哦。

我叫赵文武,有3个弟弟。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希望我将来能出人头地,减轻他肩上的担子,可惜我让他失望了。

我从小学习成绩一般,父亲为此没少唉声叹气。母亲目不识丁,性格又有些木讷,因为她说话口吃,所以平时很少开口。父亲觉得我不争气,心情不好也会数落母亲几句,觉得我这么笨,可能是随了母亲。

父亲本来就对我的成绩不看好,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入伍的事情上。1972年冬,我报名征兵,当时报名的人有很多,父亲为了让我能选上,那年家里的粮食都紧着我先吃,我体质好了,才更容易被选上。

有时候看着三个弟弟饿肚子,我于心不忍,只能多做点家务活减轻心里的愧疚。

那会还没有恢复高考,许多成绩优异的人只能在家务农,挣工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当兵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班里只有成绩特别好的几个人放弃当兵,想着将来恢复高考,一战成名。

其实他们心里也没底,学校的老师也希望恢复高考,可谁也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恢复。

父亲对我说:你就别奢望读书改变命运了,就你那样的成绩,也就适合当兵。

我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当兵是父亲对我的奢望,我属于被赶鸭子上架。

入伍后,训练很艰苦,我没有离开过家,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到了晚上,还是想家想得偷偷抹泪。

当兵的四年里,我几个月会和家里写封信,诉说自己的生活。父亲给我的回信内容很简单,就是好好努力,争取提干。

我读书成绩一般,训练成绩中等,平时话少,不爱表现自己,在部队里并不显眼。对于提干,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我又不想让父亲失望,只能在信中说道:我会尽力的。

四年后,我退伍了。这个结果对我而言,毫不意外,但对父亲而言,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若是提干了,不仅有媒婆上赶着登门,三个弟弟以后的婚事也不愁了,如今我退伍了,4个儿子成家的压力,都压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退伍回家那天,父亲好半天没搭理我,用他的话来说,我入伍四年没啥长进,没入党,没提干,人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三四岁,这四年也不知道咋混的。

我听着父亲的数落,默不作声。四年后再次回家,我觉得一切还是那么亲切。家里的房子还和之前一样没啥变化,父亲还是个爱唠叨的脾气,母亲依旧不爱说话,三个弟弟倒是比之前长高了不少,二弟比我小三岁,俨然像个大人了。

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块吃饭。母亲知道我回来,特地做了几道我爱吃的菜,父亲虽然怪我不争气,但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心里还是记挂我的。

我们吃着饭,我聊了一些部队的生活,父亲时不时接一句,母亲见我碗里没有菜了就帮我夹菜,脸上挂着笑意。对母亲而言,不管我有没有出息,只要能陪在她身边就好。

那天吃完饭,我负责刷碗。收拾好家务,我们简单洗漱了一下就睡了。不过父亲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半夜才熄灭,我时不时听见他吸烟时的咳嗽声,又心疼又难过。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读书成绩很好,可惜爷爷去世的早,父亲早早就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我常常想,如果父亲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或许比我有出息多了。

父亲和母亲的婚事是奶奶撮合的,当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亲成家的事只能一拖再拖。母亲是外地人,有一个弟弟,当年他们一家四口来到我们村生活的,村里有个村霸不讲理,觉得她家是外来户,总欺负他们。

我父亲性格耿直,看不惯村霸的做法,也不怕得罪他,几次三番为母亲一家打抱不平。父亲常年干苦力,有一身力气,村霸不敢招惹他,这才收敛了脾气。

外公想给家里找个本地人当靠山,我们家虽然穷,父亲也比母亲大4岁,但外公很看好父亲,觉得母亲跟着父亲能过上安稳日子,才促成了这门婚事。

父亲虽然脾气不好,有时候得理不饶人,但对母亲还是不错的。父亲会做饭,家里的重活不让母亲插手,我们几个要是惹母亲生气了,都少不了挨一顿揍。

只是父亲有4个儿子,我和二弟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三弟也十四岁了,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他身上,他也觉得累啊。

那天,我睡得不沉,天不亮就起床,围着村头的河边跑了一圈。以前不懂事,感觉不到父亲身上的压力,这次回家看到三个弟弟个头窜了老高,才知道岁月不等人。我后悔在部队的四年没有好好争取机会,可再多的懊悔,也回不到过去了。

我不好在家里吃干饭,找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就在镇上的一家煤厂做临时工。

那会煤厂没有现在的先进器械,大多都是人工活。我当过兵,有一身的力气,干活又不偷懒,虽然每天回到家又困又累,手上脸上被煤炭染得黢黑,但赚的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退伍回家的一年里,父母没少为我的婚事发愁,母亲也托人说媒,但是见了面后就没了下文,我们家条件一般,我又是老大,将来可能还要养活三个弟弟,谁舍得让女儿嫁到我们家吃苦呢?

1977年恢复高考,二弟要念书,家里的开销又增加了,我和父亲干活更加拼,母亲心疼我们,地里的活都是自己一个人照料,不愿麻烦我。

高考结束后,二弟落榜了,他不服气,想再复读一年。二弟是我们兄弟几个人里最喜欢看书的,父亲有些犹豫,我觉得第一年恢复高考,二弟不知道考点是什么,复习上有偏差属于正常,自然支持他复读。

我挣的钱几乎都花在弟弟们读书上,父亲问我不攒钱,以后的婚事咋办?我想着我还算年轻,大不了晚几年结婚。

父亲冷哼一声:你都多大了 ,还觉得自己年轻,难不成你三十岁再成家才觉得刚好?

我知道,和我同龄的人大多都成家了,可家里的情况摆在这,我还是想先替家里人着想。

煤厂的工作太累,一年后,我就辞了工作,和一个聊得来的工友凑钱,在县城做了一点小买卖。当时怕生意不好,是瞒着家里人悄悄做的。我们俩白天干活,晚上在县城的一座小桥底下摆摊。

一个月下来,也赚了点小钱,半年后稳定了,一个月的收入平分下来,能赶上我们在煤厂一个月的工资。当时煤厂正式工的工资高,我们临时工干的活又重,赚的钱又少。我赚了钱舍不得花,就攒起来。

本来我想着攒够成家的钱在和父亲说,谁知攒了没多久,就因为一件事,提前说了。

村头的赵叔病了,赵叔和我父亲是小学同学,两人关系很铁,处得像亲兄弟似的。他病得很重,看病要花不少钱,父亲愁的不行,回到家一个劲叹气,问自己该怎么办?

我知道父亲是重感情的人,就把我攒下的400块拿给了父亲,让他先给赵叔看病。父亲不同意,他本来就为我的婚事发愁,要是把家里的钱花完了,以后可咋办啊?

我安慰父亲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顾虑太多。

父亲接过钱时,手微微发抖。那天,他去了一趟赵叔家,去时提了一瓶酒,父亲说赵叔的病要去大医院,这次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干脆在和他喝一顿酒。

父亲从赵叔家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他心情不错,回到家和我说,如果赵叔平安回来,我的婚事就订了。我当时很诧异,追问父亲我的婚事,父亲却睡着了。

第二天早起,父亲才说出缘由。原来父亲把我借钱给赵叔看病的事说了,赵叔有个女儿比我小4岁,赵叔说,如果他这次平安回来,就做主让我们俩成亲。

父亲以为赵叔喝醉了开玩笑,赵叔把他女儿喊来,问她的意见,她害羞地点了点头。

父亲觉得这门婚事成的几率很大,心情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对于成婚这件事,我有些懵,赵叔的女儿长得很漂亮,人也勤快善良,我觉得自己高攀不上。

父亲问我,如果人家也喜欢我呢?我都没问清人家姑娘的心意,干嘛这么快就拒绝?

我觉得父亲这话有道理,找机会悄悄问了赵叔的女儿,才知道她心里是喜欢我的。

赵叔的病陆陆续续瞧了半年才算真正好转,这半年里我经常去赵叔家干活,帮他女儿减轻负担。赵叔的情况稳定后,我和他女儿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家里的钱几乎都拿去给赵叔看病了,婚礼办得很简单,但是我们两家很高兴。

婚后,妻子勤快能干,把家里打理地很好。她很孝顺,对赵叔和我父母一样好,母亲常夸她贤惠。

1988年,二弟高考以一分之差落榜,他犹豫是否再次复读。当时我和妻子聊了这件事,她果断把我们准备生孩子用的钱,拿给二弟交学费。

二弟不想复读了,妻子劝他别有压力,他成绩不错,要是这么轻易放弃太可惜了,钱没了可以再赚,再说了,有我父母帮衬,就算孩子出生了,还能养活不了?二弟要是真的感激她,就好好读书,他出息了,对我们全家都是好事。

第三年,二弟如愿念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了家,二弟媳是他的大学同学。

1990年,在二弟的帮助下,我和妻子在县城做起了小生意,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三弟大学毕业后进了工厂,成了正式工。四弟没有考上大学,但是自己创业做生意,日子过得最好。

如今,我们在城里有车有房,经营多年的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现在专心过着养老生活。

0 阅读:1

眼眸很坚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