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与荣昌交界千年历史老镇,宋代起就是本区唯一水路码头

巧云聊旅游 2024-06-06 08:19:38

大足区也有水路码头,想来都不相信,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个水路码头还是大足区唯一的一座水路码头,这个水路码头就是珠溪镇码头。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还有航道堵塞等原因,珠溪镇的水路码头不复存在,但其在古代对大足区的经贸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肤浅的述写一下珠溪镇。

珠溪镇位于大足区的西南部,距离大足城区40公里,南与荣昌区的邮亭、峰高两镇接壤,西与荣昌区的路孔(万灵)、古昌两镇接壤,镇域面积为184.4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户籍人口为8.3万余人。8.3万余人的乡镇,想来在大足区应该是排在前三的人口大镇,排开龙水的话,珠溪镇是大足区第一人口大镇都有可能。

珠溪镇形成于唐末,场镇边产有一条小溪产蚌壳而得名蚌壳溪,蚌壳里有宝珠,亦被称为宝珠溪。宝珠溪原本指的是这条小溪,后因盛产宝珠而引来周边渔民、村民的定居而形成生活区,此地亦被称为宝珠溪。宝珠溪据说是唐朝皇帝给起的名字,那么说来自唐朝起珠溪镇就形成场镇,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宋代有位郭姓渔民得到一颗巨大的珍珠,并将珍珠上贡至朝廷,为此还得到皇帝的奖励,宝珠溪日后则成为上贡朝廷珍珠的产地。有朝廷的认可,蚌壳溪又经常捞到珍珠,盛名因此盛传在外,并以此引来周边人的关注。渔民、村民、商户都来此地聚集,都想在宝珠溪的蚌壳里找到财富,宝珠溪就此逐渐形成一个小集贸市场。

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商业的存在,北宋末期的宝珠溪不再是盛产珍珠的地方,而是形成一个以生产、交易、运输于一条龙的产业基地,宝珠溪的小集贸市场不断扩张至濑溪河边。濑溪河是大足区唯一能够通航的河流,过往的船只无法用数字来统计。据传南宋时期的濑溪河每年过往船只上千,在宝珠溪停靠做买卖的就有数百只,足见当年的宝珠溪多么的繁荣。

珠溪镇说是大足区唯一水路码头,皆因是濑溪河是大足区境内唯一可以通航的河流。当然濑溪河上游也有一些乡场有货运码头,但比起珠溪的货运码头显得微不足道。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靠近水路的地方注定发展的比较好。明清时期,很多商家在珠溪码头装货,往下游同行可直达泸州、重庆、武汉等大地方,珠溪成则为濑溪河沿岸影响力较大的码头之一。

清朝康熙年间设宝珠溪场,简称珠溪场。珠溪镇在明朝之前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这或许就是珍溪镇历史沿革最大的遗憾。元明两朝代战乱频繁,大足县因战乱和人口减少被撤销过两次,元明时期的珠溪镇相关历史记载残缺情有可原。明朝末期的“张献忠屠川”,还有白莲教作乱使得人口再次锐减,珠溪镇也在战乱中人口锐减,若不是有“湖广填川”,想来珠溪镇就没有往后了。

民国元年珠溪场改为乡,之后又改为里、联保,解放后至珍溪乡,后来又设珠溪区。集体经济时期的珠溪区下辖有好几个公社,珠溪公社就是其中一个。分单干后珠溪公社改为乡,隶属珠溪区,1994年撤销珠溪区,将珠溪、三溪、玉滩三乡合并设珠溪镇,场镇驻地设在珠溪场,2003年沙坝乡并入珠溪镇。说起沙坝乡真有点奇怪,原来沙坝乡的乡公所跟荣昌区的路孔镇同在一条街上的,不知为何搬迁到三公里之外的熊家坪去了。

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底蕴的老牌场镇,珠溪没有留下一条老街感到遗憾,要是也像路孔一样留有一两条老街,想来宝珠溪古镇又得商业开发了。没有古街古巷,但场镇建设还挺好的,上图的豪华小区据说是玉滩水库的移民定居点。玉滩水库的移民就偷着乐吧,住上这么好的小区,想来一定会引来周边村民的羡慕。

有网友留言大足还有个土门,土门不就是河坝那边吗,也就是一个撤销并入珠溪镇的小乡场。土门听起来很土,当然也有一定的故事,有时间再去看看。提到土门,第一想到的是土门酒,味道怎么样只有下次来在尝尝了。珠溪镇距离双桥不远,有客运车通行,交通非常的方便。珍溪镇桥头有座半边寺,半边寺有摩崖石刻,还有横跨濑溪河的七孔桥也值得一游,喜欢乡镇游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