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抢玩具、喜欢玩自己的……如何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杜鹃育儿知识啊 2024-03-25 18:50:37

一、新鲜感作怪

宝宝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看到别人手里拿有玩具,肯定会觉得又新鲜又好玩,从而忍不住想要自己拥有。只不过因为实在太喜欢了,所以行为上表现得有些过激而已。

01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孩子“抢”玩具不等于“霸道自私”。

6岁前的孩子会经历一个物权敏感期,尤其以2~3岁的孩子为甚,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

他们无法区分物权的归属,简单地以为,我所看到的,我所拿到的,全部都是我的东西。

一般来说,在宝宝1.5岁开始就会逐渐进入“物权敏感期”。

所谓物权概念就是物体的归属权,它是我的?你的?还是共享的?

孩子在“物权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语言方面——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动作方面——牢牢捍卫自己喜欢的东西,伴随攻击行为。

情绪方面——易冲动且不能自制,完全一副“小霸王”模样。

这个时候,孩子的意识逐渐清晰开始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表现比较“自私”。

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独立性,建立安全感。

家长以为他们在争抢,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在维护自己的东西。

至于分享,必须在孩子建构起正确的物权归属观念后,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引导,往往事半功倍。

02

其次我们要知道,“抢”不是霸道自私,被抢了不敢抢回来,更不用简单粗暴的认为孩子是“怂”“胆小”。

孩子不敢“抢回来”,可能是天生气质使然,他们比较温和,不爱冲突,不愿意去抢回来。

可能是心理发育还没到敢于抢回来的程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研究表明,约 80% 的孩子在面对攻击行为时会选择不反击。

这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

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而不是急于帮孩子出头。

03

明白了孩子“抢”和“不敢抢回来”的原因后,在面对孩子抢玩具后,家长应该这样做。

在安全范围,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与同伴发生争抢、吵闹。

孩子与别人有冲突时,请你一定要观察孩子的反应,他委不委屈,介不介意,询问他是否需要父母的帮助。

当然了,从孩子有自我意识起,小打小闹对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大多数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不需要家长插手的。

球球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林林,两人经常一起玩耍,也经常闹各种小矛盾,甚至会弄得大哭大闹,口下绝言:“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不要再跟你做朋友了。”

但大多数情况下,没几分钟,或没几天他们就会和好,下次再一起玩时,矛盾早已烟消云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矛盾也越来越少了,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解决矛盾,如何交朋友与人相处。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留一点时间、空间给孩子,鼓励他们自己处,等孩子没法处理时,家长再帮忙解决。

朋友能让孩子获得自信、幸福感和归属感,也是情商高的具体体现。但这些不是大人硬讲道理讲出来的,是孩子们在一次次打打闹闹、互相帮助中锻炼出来的。

当然了,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帮助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站在孩子这一边,以免孩子对父母丧失信心和安全感。

规定原则:家长或者看护人可以明确告诉宝宝,玩具需要轮流玩,不能一直占用,遵循“分享”的原则。

赞扬分享:当宝宝有良好的分享行为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宝宝感受到分享的好处。

模仿教育:可以利用宝宝的模仿天性,示范给他们看如何与别人分享玩具。

转移注意力:当宝宝试图抢夺别人的玩具时,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玩其他的玩具,或者一起玩另外的游戏。

分离时间:当宝宝无法共享一个玩具时,可以将它分开一段时间,然后给另一个宝宝玩。这样可以教育宝宝耐心等待。

限制时间:可以规定每个宝宝玩玩具的时间,让每个宝宝都有机会玩。在时间结束后,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要与别人分享玩具。

0 阅读:0

杜鹃育儿知识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