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新市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天眼新闻 2024-06-07 08:00:31

在小区里的农贸市场卖百货,每月收入6000元,孩子在离家1公里之内的学校上学……2018年,龙明毅一家7口从黔西市重新镇搬迁到锦绣街道锦绣社区,生活平凡而幸福。

龙明毅家的幸福生活是毕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生活的一个缩影。2018年,随着32.48万余名群众陆续搬迁入住,庞大的搬迁群体为社区带来的不仅有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楼栋都长得差不多,我经常找不到家在哪里。”记者走访了解到,搬迁初期,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

为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毕节市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聚焦全市14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从群众就业、就医、就学,融入城市生活、社区服务等方面入手,推动治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努力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家园。

黔西市锦绣社区成立由分管易地扶贫搬迁的副县长任书记的临时党工委,由五个体系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任临时党工委委员,抽调工作人员到社区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的转变。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

依托毕节市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通过社区包楼干部常态化电话联系、入户走访,建立了劳动力信息台账,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建设就业帮扶车间6个,建成安置点圆梦产业园、农贸市场等,让有劳动力的家庭全部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首创“党建+积分”方式,将搬迁群众的移风易俗、创业就业等具体事务纳入积分管理,激发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差、纪法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古达乡新田村搬到赫章县银山社区的79岁老党员吉正学感叹:“以前一年要穿烂三双鞋,现在三年都穿不烂一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银山社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王远柏 杨韬

三审 张齐 庞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