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工,白天扎钢筋晚上练篆刻,10年后被人大画院破格录取

杨爱军 2024-06-28 15:29:48

扎钢筋的工人和篆刻家。

一个是在炎炎烈日下挥洒汗水,一个是在书房从事人文艺术,这样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职业却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他叫黄九西,他的身份既是农民工,也是知名篆刻家。

在炽热的阳光下,他在建筑工地上搬运钢筋,尽管每天只赚一百多块钱,却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

夜幕降临时,他沉醉于艺术篆刻,在方寸之地雕刻着自己的梦想。

十年的篆刻生涯,从初中文凭的农民工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篆刻家,黄九西用自己的双手雕刻出了一段传奇人生……

工地上的艺术家

在浙江平湖一间不起眼的出租房内,一个赤膊的中年男人正沉醉于雕刻手中的印章,坐在桌前专注地工作。

这是黄九西的热情所在,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有着双重身份:白天,他是一名为了生计辛苦劳作的建筑工人;夜晚,他则化身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下午两点,室外温度逼近四十度。炽热的阳光照耀在明晃晃的工地上,黄九西全副武装,头戴严密的安全帽,手套着棉线手套。

在烈日的炙烤下,汗水迅速地从脸颊上滑落。

他面前堆放着一批未加工的钢筋,这些钢筋经过高温烘烤后,温度接近50度。

“黄九西和工友们手持一捆捆钢筋,不停地进行切割、弯折、再切割。据黄九西透露,他们每天至少要处理8吨钢筋。”

黄九西戴着厚厚的手套,尽管如此,他的双手依旧布满老茧。面对沉重炙热的钢筋,他的双手几乎每天都会被烫起水泡。

汗水沿着脸颊滴落,使他的眼睛难以睁开,但即使如此,他手上的工作也丝毫不能停顿。

钢筋工是他赖以生存的职业,再苦再累他也必须坚持下去。

出处:浙江日报,链接附于文末

多年前,妻子不辞而别,她这样做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正在上学的女儿,更是为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然而,这位为生计而辛勤劳作的农民工,每晚仍然全力以赴地练习篆刻,十年来始终如一。

热爱成就梦想

提到黄九西与篆刻的缘分,得追溯到他的童年。黄九西是安徽人,小时候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务农。

然而,童年的黄九西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时期,他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书法课,每次上课他都会认真聆听老师讲述书法的起源与技法。

他后来开始自我练习,逐渐重新爱上了篆刻艺术。在黄九西看来,书法与篆刻有着密切的关联。

即使后来不再上学,他仍然无法忘记学校教授的书法。尽管没有老师指导,他便自购书籍,自学书法与篆刻。

1993年,黄九西从老家来到平湖打工。他为人忠厚老实,工作时既认真又勤奋,毫不畏惧辛劳和疲累。

在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埋头练习自己钟爱的印章。刚开始打工时,黄九西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但他通过一年的省吃俭用,最终用800元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

在众人眼中,黄九西显得十分“怪异”。工地上,牌友们常常利用闲暇时光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谈论日常琐事。

然而,这些事情黄九西一点也不感兴趣。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便在桌上铺开旧报纸,拿出随身携带的毛笔蘸上清水练字。

黄九西的书法技艺非常出色,有时候会吸引工友们围观。有时候工友们会问他为什么每天都练字,这时黄九西总是腼腆地笑着回答说:“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喜欢。”

正是这份喜爱,使得黄九西在篆刻的道路上坚持了十余年,日复一日地执着追求。

2005年,黄九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平湖著名的篆刻家和书法家张宏。

张宏在观看黄九西的篆刻印章和书法作品后,立刻决定收他为徒。随后,黄九西正式开始了系统的篆刻学习。

为了打好篆刻的基础,黄九西每天无论多晚下班回家,都强制自己练习两个小时的篆刻技艺。

在这十年间,他始终坚持不懈。

在不足20平米的简陋出租屋里,黄九西和他的女儿共同生活,房间和客厅被大块帘子隔开。

帘子的另一侧摆放着床、厨房用具和衣柜等物品,这是他与女儿的生活区域,而这边则是他热爱之物的承载地。

桌子上堆满了唐诗宋词,篆刻工具杂乱无章,几百块篆刻石材散落在地面上。

黄九西的生活十分简单,他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工地、学校和家这三点。每天下午7点下班后,他总是先去买菜,然后再去接女儿放学。

他安顿好女儿和家里的事情后,开始坐在长椅上琢磨篆刻。

黄九西坐在桌前,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刻刀,面前摆放着一块上好的青田石和几张写满书法的宣纸,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他曾说过:“无论白天工作多么繁忙和劳累,只要晚上能坐在桌子前,他就会感到非常放松。”对他来说,这是每天享受生活的时刻。

黄九西的女儿非常懂事。她深知父亲对篆刻的热爱,因此从不打扰他。她也明白父亲作为钢筋工的工作非常辛苦,所以每天都会最早到校。

黄九在西区等她放学时,她已经在门卫室待了好几个小时。然而,她并没有吵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在那儿写作业。

每次考试,女儿都名列班级第一。更让他自豪的是,女儿在他的长期熏陶下,对书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和女儿相依而坐。黄九西在一端专心篆刻,而女儿在另一端认真写作业,岁月静谧安然。

篆刻人生

一个是黄九西,在工地上冒着火花,汗流浃背地工作;另一个是在出租屋内,手持刻刀进行篆刻的黄九西。

虽然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全部,但因为他心怀理想和热爱,致使他在生活中扮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由于篆刻是一项需要花费不少金钱的技艺,优质的石材和刻刀往往价格不菲,动辄上千元。然而,黄九西所使用的却都是最普通的材料,有些甚至还是他的老师张宏赠送的。

为了学习书法和篆刻,黄九西的日子其实过得非常紧张。每年除了固定的3800元房租外,还要支付女儿的学杂费。

为了省出钱来练习篆刻,父女俩必须在吃穿用度上节省许多。

黄九西表示,他在工地每年赚取5万元,其中2万元都花在了篆刻艺术上。然而,幸运的是,黄九西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通过不断练习,使篆刻技艺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老师张宏所说,“黄九西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学生,如今他的篆刻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尖和二流的行列。”

2015年,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西冷名家书法印研究与创作班”向他敞开大门的时刻。

8月,黄九西接到了来自人大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年他已年满49岁,从开始拜师学习篆刻到接到通知书,整整过去了十年。

从农民工到热衷于篆刻的“篆刻匠”,再到逐步成为圈内知名的“篆刻家”,黄九西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一位49岁的钢筋工人,拥有初中文化,竟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这在普通人看来简直是个不可能的奇迹。

然而,对于黄九西而言,他却执意以理想与热爱打破桎梏,将奇迹化为现实。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