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四野南下作战,一仗打出名气,谁当军长对他来说,无所谓?

吧唧吧唧聊 2024-05-31 08:20:33

衡宝战役是四野南下中南,对白崇禧部发起最大规模作战,此战45军135师师长丁盛成为了主角,是偶然中的必然。

部队在南下途中,接到任务就是突破衡宝公路,直插敌后,断敌退路。当其他部队都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后,135师由于无线电静默穿插敌后眼皮底下,打开电台跟上级取得联系后,总部得知部队的消息。因此该部直接由总部指挥,这是林总一贯的做法,有时候在作战中会越级指挥部队。

丁盛135师穿插到敌人腹部,敌人并不了解情况,上级给他的指示就是粘住白崇禧部,而部队周围都是敌第7军,桂系部队。因为敌人不了解我军情况,丁盛决定打一下第7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第7军被丁盛部给歼灭,这支部队是白崇禧的精锐,曾经在抗日战场上,以及华东战场上出现过,是一支很有战绩力的部队,单兵作战能力强。

这一战让丁盛可谓是“名声大噪”。

对于丁盛,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长期担任政治工作,解放战争改为军事工作,先在冀热辽军区,后编入东野8纵担任师长。

因为部队打仗都是以师为单位的,一般情况下不去纵队司令部,除非是开会或者领任务,对于部队谁来担任司令员、军长不是很关心。

8纵成立后,黄永胜担任几个月就离开了,至于什么原因他也不是太清楚,毕竟师部与纵队司令部不在一起。段苏权接替他,都是冀察热辽军区的干部,比较熟悉,段苏权给丁盛的印象很好,原则性强。唯一一点就是在作战方面经验不是很多。

担任师长时,纵队让怎么打就执行作战命令,辽沈战役后段苏权跟着部队入关,走到长城附近就调回东北,黄永胜继续担任司令。平津战役后,黄永胜调离,陈伯钧担任军长,指挥部队南下作战。

部队一路打过来,有时候被总部指挥,有时候被兵团指挥。部队换将频繁,对他以及135师影响不大。也不太关心谁来担任,上级给什么任务就执行。

因为打仗出色,在新中国成立后44军和45军部队合并,组建54军,他当仁不让担任军长,在朝鲜前线,又在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一次次胜利。六十年代末被提拔为大军区司令员,成为开国少将第二位。

0 阅读:185

吧唧吧唧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