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带4弟子西行,对邱处机这一点有特别指教。悟道第3

俊颜聊文史 2024-01-24 15:27:07

小说连载:《问道无常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第四卷:悟道

第三章 祖师西行

前文链接:第四卷悟道第2章

王重阳默默地看着两个弟子远去的身影,很久没有说话。

马钰等四个弟子平时和郝大通、王处一关系都很好。郝大通憨直,生性活泼,言语诙谐,有他在师兄弟几个就总是欢声笑语,他这一走,倒好像走了一半的人还多。

王处一为人机敏,处事柔和,六个师兄弟中只有邱处机和刘处玄比他小,其余的要么大他三四岁,要么大上二十来岁,都喜欢他机灵、聪慧。如今看这两个人一起离师远修,不知道何时可以再见面。虽说出家人不该有诸多七情六欲,不过师兄弟相处久了,自然就有了手足之情,若说突然就淡然放下终究是不能的。

王重阳定下了离开山东的日子,对各会的会首一一做了交待,又对众人以后如何修行细细叮嘱一番。

这下,师徒五人要离开山东的消息就传了出去,等到离开的那天,马钰等人还在房内收拾行囊,就听到外面人声鼎沸,邱处机隔着窗户一望,不由轻声叫道: “师兄,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啊?”

马钰听说连忙探头一看,只见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周伯通更是已经飞快地向王重阳的房间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大声喊着: “师兄,怎么这就要走了吗?”

王重阳连忙走出来,看到周伯通一路快步走来,身后跟了一群前来送行的人,他不由轻声责怪道: “伯通,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人来?这可如何是好?”

“师兄,这可不是我带来的,都是人家自发前来的!”周伯通说道。

这时安儿已经跑到马钰跟前,先请了个安,然后说道: “道长此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公子和二公子原本要来,被我劝回去了,我只说我来送就好。幸好庄中事务繁多,我才把他们给劝了回去。”

“安儿,别说是他们,就算是你也不应该来。”马钰说道, “我已是出家之人,又哪会顾及如此多的情意深长,恐怕倒会让你冷了心。”

“道长说的哪里话!安儿虽然并没有正式拜师,不过自己也只当出家人一般,可是就算我是出家之人,这送别之情总还是有的。”

两个人正说着,王重阳和周伯通走了过来,王重阳神色郑重地打量着安儿: “安儿,你可是真心想修行?”

“道爷,那自然是真的。”安儿说道, “自从跟着我家老爷出家那天,我这向道之心就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安儿,今天就让马钰收你为弟子,你可愿意?”王重阳问道。

“那自然愿意!只是不知道道长是否愿意收我?”安儿说着将恳切的目光看向马钰, “说句不该说的话,我和道长原本是主仆,如果拜他老人家为师,那我可就是高攀了!”

“安儿,你这话就不该说!”马钰听王重阳让自己收弟子,心中既喜悦又不安,喜悦是因为这意味着王重阳认可自己修行有成,不安则是因为之前看师父的脸色和神态的确是大为不妥,此时又让自己收徒,难道有让自己承继教门之意?

马钰虽然这样想着,对安儿一直信任、喜爱的感情却是不变的,收他为弟子原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就说道: “你一直于修行十分勤谨,倒比很多外门弟子都进阶很快,你如果想拜我为师,我自然很欢喜收你。”

“拜见师父!”安儿听说,当即跪倒在地对马钰大礼参拜。

“你原本姓吕,单字名安,如今我就为你起名吕道安,你看可好?”马钰对安儿说道。

“好!”安儿满面笑容: “多谢师父赐名!”说着又是深施一礼,谢过马钰赐名之恩。

“恭喜恭喜,马贤弟如今也能收徒了!安儿这下成了一位精灵古怪的小道士,实在是可喜可贺!”周伯通说道,又微微点着头: “吕道安,这名字不错,道意极深,和我周伯通的名字有的一拼!”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道安,你别只顾着欢喜,收你为门中弟子自然是为了委以重任。如今我们去陕西,你就留在此处,要多与各会会首互相照应,不可误事。”王重阳对吕道安说道。

“是,师爷!”吕道安躬身一礼,答应道。

此时,门外前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人出面维持秩序。

王重阳一看,心想: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对一众弟子说道: “我们不宜再多耽搁,赶紧出发吧!”

“师兄,我们什么时候再见?”没想到,王重阳这话刚一出口,周伯通却先红了眼睛, “我实在是舍不得你们走!”

“伯通,你这又何必呢?”王重阳爽朗地一笑, “有缘自会再见!”

“唉,那就是说无缘便不能再相见了?”周伯通小声嘀咕着,扳起手指头来细算,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去陕西。马钰他们忍住笑,跟随在师父身后慢慢向前走去。

走了一程又一程,送别了一层又一层,今天这场面,就好像所有来过三州五会的人都出动了,不停地走近来,不断地挥手道别。

王重阳带着弟子们在人群中缓缓走动,虽然手都挥累了,心里却格外高兴。四个弟子也从来没见过如此热烈的场面,看到会众如此深情的送别,心中着实感触颇深。

好不容易出了城,送行的人才慢慢远去,看看头顶已经悬挂起高高的太阳,约摸现在是巳时时分,正是赶路的好时候。几个人乍出重围,立刻加快步伐向前赶去,快到一个城镇时才停下来缓一缓。

马钰和谭处端年纪略大,此时就轻轻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趁机松上一口气。刘处玄和邱处机却是精神不减,仍有余力说笑。

回想刚经历过的场面,邱处机不由长长吁了一口气: “那么热烈的送别场面,我可从来都没见过!我们本是清静之人,这样的场面有些不知如何自处!”

王重阳深深地看了邱处机一眼: “长春,全真如今刚刚发端,你等都身负重任,这日常人情并不能等闲视之。我且问你,如今,你大师兄马钰已然得道,二师兄长真已然知道,你想没想过,自己如今走到了修行的哪一重?”

听师父突然这么一问,邱处机不由微微一愣:是啊,如果从在昆仑山烟霞洞遇到师父那一刻起,时间已近三年,自己又走到了哪一重呢?

看邱处机发愣,王重阳不由微微一笑: “怎么,你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师父从未教过你?”

听了王重阳后面这句话,邱处机想起平时师父让自己做的都是杂务之类的事情,不由从心里认同这句话,但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是说道: “弟子知道自己资质鲁钝,兴许就只适合打扫庭院、修剪花木、照顾各位师兄弟的饮食起居,就算有幸和外门弟子一起听师父讲经,那也是弟子的福气。”

邱处机这样说,自然是觉得大大的不平,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安儿做的也差不多,只是安儿平时还能得到师父的夸奖和称赞,如今更是拜入大师兄的门下,自己呢,却只不过顶了一个入门弟子的名头,实实在在的师父并没有教过什么功夫,即便自己做杂务时偶尔听到师父为师兄们讲解,如果停下来细听,师父却又马上闭口不言了。

“这么说,你是在抱怨吗?”王重阳问道,口气并不严厉,面色仍然柔和。

“弟子实在不敢有丝毫抱怨!”邱处机说道: “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师父只是让我做些杂役的差使,如果收弟子入门只为打扫庭院,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尤其是他想起当初为了拜师费煞苦心、历经百转,如今竟似一无所得一般。

“你还是不大明白为师的苦心。”王重阳说道: “你原本福轻障重,虽然生性聪敏却难免失于机巧,苦修于你最为合适,只是这慧根你尚未悟透。如今你的修行只须从两处入手,一则诵经,《道德经》厚重、素朴,是我道之发源,你此时诵读最为合适,静心诵读既可修心又可启智,可以助你早些顿悟。

二则还是要多费辛劳,不要嫌师父给你的活计多,你要多受些苦处、磨砺,魔障才能够减轻一些,慢慢修得些福气,于开悟多有好处。于你而言,不修处即是修处。”

“是,师父。”邱处机拱手作礼,又轻声念道: “不修处即是修处?师父的教诲弟子记下了,以后自然会苦修不止!”

“如此就好。”王重阳说到此处,觉得身体略有疲乏,不由问马钰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马钰回答道: “师父,前边就到潍坊了,我们今天走得很快,远远超出我的预估。”

“恐怕以后就走不了这么快了。”王重阳轻声说道, “马钰,你到前面找家客店,我们今天就住在这里吧。”

“是,师父!”马钰快步向前走去。

“师父,您累了吧?”刘处玄关切地问道,走过去接过王重阳的行囊, “您的脸色不如寻常。”

“如今原不比平常。”王重阳说道: “平常我何曾感觉到累?这些路程并不费力,只是今天实在是真累!”

当天刚过申时,师徒五人就住进了客店,次日清晨才行。如此日复一日,走了两个多月到了河南汴梁。

此时已至隆冬,天气异常寒冷。一行人走在街道之上,风吹衣服单,王重阳尤其觉得遍体生寒,他自觉体力再难支撑,就叫马钰又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

这家客店就是瓷器王家客店。那客店老板姓王,见是五位道士住店,他原本一向崇信道教,又听说过王重阳的威名,所以迎接招待十分热情,专门辟了两间极为清静、雅致的客房让他们居住,马钰跟随服侍在师父身边。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

0 阅读:1

俊颜聊文史

简介:讲述过往人物,让历史更鲜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