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兵“削铁如泥”!现代刀剑大不如前?是技术失传了吗?

同温层壹号 2024-04-01 21:48:37

在无数描写冷兵器时代的小说、影视剧作品中,很多这样的桥段:拥有一把“削铁如泥”的神兵,就能达到“逆天改命,号令天下”的奇效。杨过的玄铁剑、谢逊的屠龙刀,莫不如是。

就连相对严谨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有类似描述:

在“杨志卖刀”的章节,杨的宝刀连砍20枚铜钱,吹毛断发,怒杀泼皮牛二,刀不沾血。

曹操的青釭剑,也被形容为“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刀锋所指,穿金裂石。如此神异的兵器,着实让人神往。连带对古人的锻造技艺,也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

那么,传闻的“削铁如泥”是否存在?这究竟是古人智慧的贯古铄今?还是虚构文学的夸大之词?

武力崇拜,古来有之。

出于对冷兵器的痴迷,许多古代帝王都曾倾力打造自己的佩剑,比如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锻造于公元前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传其出土之时(1965年于湖北望山楚墓),剑身依旧寒光四射,锋利无比,是罕见的奇宝。

工作人员为了验证其锋利度,准备了20多张纸,被越王剑轻松“一刀切”,全场哗然。当然,割纸或许不算什么,但它能否达到“断铁”神效,恐怕无人敢验证。

回归科学讨论,其实单论“削铁”,并非难事。

按照维氏硬度计算,生铁的硬度大概是125~185HV之间。而经过处理成型的钢材,硬度可达600HV以上。两者相较,差距显而易见。

铁和钢的硬度之所以有如此巨大差距,主要有2点原因:

1,成分

“钢”其实是铁碳合金的统称,通常硬度和含碳量成正比。另外,如果在加工碳素钢时掺入一些合金元素,还会进一步提升其硬度和韧性,就比如锰钢、钨钢、大马士革钢。

2,淬火

淬火是刀剑的灵魂。具体做法: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完成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使钢材凝聚出马氏体结晶,硬度得以提升数倍。

淬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普通的生铁,只要完成淬火,其硬度也会超过没有淬火的现代化钢材。

古代兵器“削铁如泥”的缘由,也是基于以上两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发现,通过高温和锻打,钢铁的性能会得到明显强化,是兵器铸造的必备工艺。

在当时,虽然很难实现由铁到钢的材料加工技术。但以陨铁为基锻造的“神兵”,同样有远超生铁刀具的性能,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的稀有金属成分。杨过的玄铁重剑,号称以“玄铁”铸造,重达九九八十一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王勾践剑,则可能是实证。

另外,古代文学中很多关于“铁”的描述,其实是银、铜等金属的统称。一把制式刀剑,很容易对这类金属,尤其是铜钱、银锭产生破坏性效果。说“削铁如泥”虽言过其实,倒也勉强成立。

实话讲,以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一把综合素质远超“越王剑”的“神兵”,不是什么难事。锻造技术没有失传,而是在大幅进步。但若想让其仅凭手持,就能实现削铁如泥的效果,也绝非易事。而且在热武器当道的年代,这种行为也没什么意义。

0 阅读:111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