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企改革大年国资央企如何干?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怀蕾国企改革 2024-04-03 02:56:04

导 读

1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出席,并对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展望。

2024年,国资国企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发布会上对2024年重点工作没有详细展开介绍,但1月26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对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作出过具体部署。

文章指出,聚焦更好承担功能使命,坚决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聚焦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全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中央企业保持整体经营稳定,效益实现稳步增长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以“一利五率”考核体系为抓手,指导中央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倒逼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对比来看,2023年营业收入只增加了2000亿元,利润总额同比没有增加。

根据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2023年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推动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成绩。2023年我国GDP增长幅度为5.2%,2023年利润总额明显没有完成目标任务。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数据很难看,反映出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很大,很多央企都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经营业绩能保持稳定,实属不易。

另一种观点认为,2023年很多央企的经营不尽如人意。传统的发展动能被放弃或者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新的增长动能还没有培育起来,后续如果不进行深化改革,就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我认为,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一直强调高质量增长,首先要有质的高度,然后才有量的合理增长,不能为增长而增长。此外,2023年对过往经营业绩中的水分进行了大幅压挤,出台“十不准”对虚假融资型贸易进行打击,坚决防范化解央企金融板块业务风险,很多央企还面临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二、“量”上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央企业在“质”上也有显著提升

2023年,中央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6%,股东回报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8.4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10.1%,全年保持了逐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底,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8%,这些指标较2022年都有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2023年中央企业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完成投资总额超过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5万亿元,其中主业投资占比超过95%,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以上都是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指标,较过往明显提升。2023年,中央企业充分调整经济结构布局,大力进军战略新兴产业,这些可能不会在当年取得收益,但为未来的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摒弃急功近利的经济效益,向转换发展新动能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从这方面来讲,央企真正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行动,而不仅仅是喊口号。

三、聚焦更好承担功能使命,坚决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2024年,国资央企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增强核心功能,践行国资央企的使命担当,目标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是2024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工作主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坚持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责任。

会议提出,中央企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整体上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5个方面价值,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所以,对国资央企而言,2024年是关键的一年,攻坚克难是家常便饭。具体如何展开呢?发布会上提出,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提升国有资本整体效能

从资本层面,强调国资国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工作中既关注面上量的集聚,也关注内在结构改进和发展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放大整体功能。

(二)着力提升国有经济综合贡献

通过提升国资央企增加值,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效承担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等功能,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除了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有形的手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资央企既是市场经营主体,同时服从国家战略,肩负核心功能,必须发挥跨周期和逆周期的调节功能。

同时,通过提升政治安全、社会效用等方面功能价值,国资央企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改善民生中主动作为,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

所以,国资央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功能价值,是近年来对国资央企新的工作要求,摆在很重要的优先位置。国资央企要提升国有经济的综合贡献,而不能简单的只考虑经济效益。

(三)着力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围绕提升经济增加值,持续优化资本投向和布局,提高经营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冲动,减少低效无效资本占用,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经营现金流的利润。

围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积极布局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打造新的产业支柱,积聚未来发展潜力。新兴产业一定是2024年投资、整合重组的重点领域,2023年央企在战略性产业的投入力度已经大幅增长,2024年将会进一步增加。

围绕提升品牌价值,练好内功、外塑形象,以恒心办恒业、以品质树品牌,引领企业持续做强做优,打造更多“国家名片”“百年老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发布会上还回应近期社会关注热点,单独强调了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工作要求和具体工作安排,犹如在一片悲观的资本市场海洋中投入一颗炸弹,瞬间激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甚至不夸张的说,近期股市的反弹与国资委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工作要求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越来越重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质量和经营质量,国务院国资委加大了与证券监管机构的协同力度,共同研究部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举措,将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从数量上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总上市公司数量的1/3,但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据了股市半壁江山。截至2023年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8.88万亿元,占全市场总市值的49.09%,其中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所以,如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不佳,不关心资本市场的呼声,不重视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诉求,这样的资本市场要想搞好难如上青天。

发布会上,国资委领导明确提出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几个重要举措。我们要理性看待,从制定目标、落地实施,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质量明显提升、对投资人回报高度重视,乃至股价回升都需要过程。近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良好,只是短期之内的应激性反应,长远看还是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具体如下:

(一)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历来也是贫富悬殊、冰火两重天,一部分企业业绩优良,但很多企业虽然顶着上市公司的名头,却既没有良好的利润创造能力,也从来不给投资人分红,进而丧失了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能力。这样的上市公司已经完全失去了上市的意义,过去由于没有考核要求,很多国资央企集团对这样的上市公司也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接下来,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同时积极做优存量,让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深耕细作,成为优强的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对一些企业非主业、非优势的上市平台,下定决心、主动施策,坚决调整盘活。

可以预见,既然国资委高层已经做了高瞻远瞩的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接下来各国资央企应该要闻风而动,刺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无论绩优股还是垃圾股都有所反应。对投资人而言,要擦亮眼睛,找准合适的上市公司可以进行探索性的投资。

(二)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近年来,随着证券监管机构加大对不规范乃至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众多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被披露。其中,主要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个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存在财务不规范、信息披露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运作不规范等问题。

国资委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提出要加大规范整治的力度。将跟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推动上市公司做资本市场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的表率。

2022年,国资委已经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三)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央企上市公司股票表现将部分决定央企负责人,尤其是一级公司厅局级乃至副部级央企领导的年收入,而过往并无关系。

发布会上,国资委领导提出,国资委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如果能有效落实的话,一定会取得明显效果。发布会当天,万亿市值的中国石油居然涨停。很多年轻人应该没有看见过中国石油涨停,当年中国石油上市,很多投资人一直被套牢在山顶上,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这样的举措无疑找准了中国股市的病根,尤其找准了国有上市公司价格不如民营上市公司,市场活跃度不如民营上市公司的原因。过往最大的问题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价格涨跌与国企领导高管收入没有关系。

价格下跌严重时,投资人希望国有大股东表态、甚至进场,但受制于上市公司领导没有权限动用资金回购、增持公司股票,有心无力。只有一级公司集团总部才有相应权限,而一级公司集团总部的央企负责人往往并不关心资本市场,甚至把股市涨跌当作风险敬而远之,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很难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国资委现在对症下药,让我们看到治病除根的希望,也就不难解释当天股市大幅反弹的逻辑。

五、市值管理是“一利五率”考核体系的重要补充

市值管理是以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为根本目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近年来,国资委一直强调要提高国资央企的价值创造能力,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国资央企的价值要肉眼可见、能有效提升,而市场是检验公司价值最重要的领域,资本市场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国有上市公司市值不提升,仅仅账面净资产提升,这种传统的衡量价值创造效果的观念必须要改革了。国资委这次将市值管理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就是与时俱进,市值管理绝非是对投资人的恩赐,而是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升国资央企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有效开展市值管理,实现优化和调节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随着国有资产证券化,大量国有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体系内,市值管理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以更加密切的关联在一起。

(一)市值管理考核推进,有望促使央企多渠道加强投资者回报,带动企业价值发现

国资委将引导央企/国企负责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近期,资本市场定位发生重大调整,由原来服务于融资人的资本市场,转变为服务于投资人的资本市场,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搞好。投资人俗称是韭菜,在股市上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熬到现在的可能都已经只剩下根、没有叶子了,叶子来不及长就被割光了。如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乃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考核要求落到实处,中国股市一定会有积极的改变。

我认为,本次发布会释放“市值管理考核”信号,与之前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的更加注重提升“五方面价值”(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紧密联系,央企一级公司要把考核要求层层分解。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乃至集团总部都要围绕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乃至集团总部都要围绕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构建一整套市值管理体系,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内容、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投资者关系、信息披露、品牌建设等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提升再造。

更重要的是,出现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大幅下跌的情形时,要有快速应对的机制,不能慢吞吞履行复杂、冗长的程序,更不能视而不见。在建立应对机制过程中,要为增持、回购储备充足的现金。

在市值管理要求下,以产业运营为基础增强主业盈利能力,以资本运营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以品牌运营提升市场认可度,实现企业内在价值与资本市场价值的正向反应,为股东创造更好价值回报。

0 阅读:0

怀蕾国企改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