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皇后”维多利亚——被人嫌弃的英国公主

楚风说国际 2024-06-26 08:56:53

前言:德国皇后维多利亚的一生,是被人嫌弃的一生。公公婆婆不满意她,亲生儿子不喜欢她,大部分德国人不待见她。她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德国皇后维多利亚)

PART01

一百多年前,全世界名气最大的女人,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因为她在位的64年,刚好是日不落帝国捯饬地球最狠的年头,女王的光环亮瞎了全体地球人的钛合金眼。而与她同名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后,名气就远不如她妈那么响亮了。

如果把整个欧洲的历史比作一场连续剧,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绝对是名列前茅的男主角。这两个威廉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一对祖孙,待遇却大不相同。一个把帝国干上市了,名垂青史;一个把帝国干倒闭了,遗臭万年。

(左起: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

夹在祖孙俩中间的腓特烈是个跑龙套的,当了99天皇帝就嘎了,没活过一集,人称“百日皇帝”。“百日皇后”维多利亚公主也在剧里露了个脸,演的是反派。反派的标准设置通常是先甜后苦,坏得冒烟,最后人人嫌弃。

维多利亚公主在娘家昵称维基,她的一生,是被婆家人嫌弃的一生。公公婆婆不满意她,亲生儿子不喜欢她,甚至大部分德国人都不待见她。她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维基是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一个孩子,生于1840年11月。她打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三岁就能背诵法语诗歌,各门功课都很优异,又非常乖巧,因此备受父母宠爱。

(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公主)

那会儿维基的未来婆家、德意志邦联是地球学校欧洲分校的落后班,图林根上课睡觉,萨克森不写作业,巴伐利亚打架斗殴。邦国们个个不听指挥,考试成绩全校倒数第一,名誉班主任奥地利皇帝,一个头两个大。

再差的班级也有好学生,班上有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普鲁士,生有慧根。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粪涂墙,上课积极发言,下课认真复习,三更灯火五更鸡,一举成为班级学霸,风头盖过班主任。

普鲁士脑子活络,一心脱贫致富,经济实力跟着上来了。为了方便赚小钱钱,普鲁士跟街坊邻居们商量,搞了个关税同盟,大家统一关税自由贸易,大多数邦国都参加了。普鲁士在同盟里混得风生水起,隐隐有江湖大哥的派头。

英国当然希望德意志永远一盘散沙,但它毕竟不是导演,导不了德意志的人生。如果德意志注定要统一,有这种实力的,非普鲁士莫属,要怎样控制这支潜力股为我所用呢?阿尔伯特亲王苦苦思索后,把目光瞄向了他的掌上明珠——维基。

(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公主)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没有子女,弟弟威廉亲王是第一继承人,而威廉正好有个青春期的儿子腓特烈。如果维基能够嫁给腓特烈,将来就是普鲁士王后了,在她的影响下,老公和儿子统治的普鲁士,还能跟娘家对着干?

机会,说来就来了!

1848年,普鲁士家粗大事了,柏林人民闹革命,冲动的威廉亲王对着民众开枪射击。愤怒的柏林人干翻了一万多士兵,威廉宫殿的玻璃被人打碎了,吓得他带着老婆跑到英国避难。维多利亚女王热情接待了亲王夫妇,希望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经过交流,阿尔伯特发现威廉亲王的思想非常顽固,不容易受外界影响,想通过他改变普鲁士的保守是没指望了。相反他的王妃奥古斯塔思想开放,推崇自由主义,儿子腓特烈也深受老妈的影响。改变未来的普鲁士,就靠这娘俩了。

(普鲁士王妃奥古斯塔)

PART02

奥古斯塔王妃回国后,两个女人经常通信,维多利亚女王不断在信中夸赞自己的女儿维基,同时打探威廉亲王对儿子腓特烈的联姻意向。

威廉亲王对与英国联姻完全不感兴趣,他希望儿子娶一位俄国公主,不仅因为普鲁士和俄国政治制度相似,还因为两国有着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奥古斯塔王妃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外甥女,威廉的妹妹是尼古拉一世的皇后。

奥古斯塔对政治很狂热,关键是她跟老公威廉的执政理念截然相反、格格不入。奥古斯塔认为普鲁士应该引入自由民主思想,用高尚的道德约束和征服他人,反对战争和流血。

威廉说你操蛋呢,没有物质文明哪有精神文明,吃不饱饭的人哪来高尚的道德?毛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用道德能让德国统一吗?你不战争不流血试试?你要是靠嘴皮子能办成,我威字倒着写。

(普鲁士威廉亲王)

夫妻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普鲁士满朝文武都支持老公威廉,除了儿子站自己一边,奥古斯塔在柏林皇宫被政治孤立。在漫长的煎熬中,郁郁寡欢的奥古斯塔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1848年柏林起义,民众高喊让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下台,奥古斯塔看到了希望。她找到俾斯麦,希望他助自己一臂之力,把普王撸下台,再绕过老公威廉,让儿子腓特烈提前登基。她给出的回报是:事成之后,让俾斯麦当首相。

结果令她大失所望,俾斯麦不仅拒绝了她,还帮助普王稳住局势,保住了王位,而且后来还当了28年首相。奥古斯塔恨透了俾斯麦,又拿他无可奈何,就算后来自己贵为德国皇后,她也觉得这个统一既不民主也不自由。

天天跟自己唱反调,威廉觉得老婆无可救药了,在儿子腓特烈的婚事上,夫妻俩又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奥古斯塔想找一个理念相似的盟友,腓特烈想娶一个志同道合的媳妇,只有威廉认为国家利益应该高于个人理想。

(普鲁士王储腓特烈)

恰在此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递过来一截橄榄枝。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召开,维多利亚女王夫妇决定抓住机会,邀请威廉亲王一家来英国,为将来的联姻打下基础。亲王一家都不会说英语,在女王夫妇的安排下,11岁的维基带着他们参观和交谈,她优雅的举止和流利的德语,给奥古斯塔母子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次成功的交流。在背后各方力量的博弈下,威廉最终接下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橄榄枝,安排儿子腓特烈和维基订婚。大喜过望的女王夫妇,立即着手给女儿安排严格的政治培训,包括学习霍亨索伦王朝历史、普鲁士历史和欧洲政治等课程。

最重要的理念是,跟贫穷落后的普鲁士相比,英国体制更优越,英国人民更优秀,英国王室更尊贵。维基要帮助普鲁士摈弃保守主义,改走自由主义道路,一切向英国看齐,一切以英国为尊,一切以英国利益为先。

(维多利亚公主)

不和谐的音符从筹办婚礼就出现了。

维多利亚女王要求在英国办婚礼,威廉一世认为普鲁士王位继承人娶媳妇,当然要在柏林办婚礼,又不是上门女婿,怎么能在英国结婚呢,全欧洲家家户户都没这个规矩。

女王认为英国是地球老大,老大的话就是整个地球的规矩,老大家的闺女想在哪办婚礼,就在哪办婚礼。

1858年初,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坚持下,这对新婚夫妇在伦敦举办了盛大的婚礼,17岁的大英帝国长公主维基,正式成为普鲁士王妃。

(婚礼上的维多利亚)

(腓特烈和维多利亚的婚礼)

PART03

当时的英国如日中天,德意志邦联还没完成统一,排在欧洲劣墙队伍的末尾,各方面都比不上英国。自从踏上普鲁士的土地,维基就感觉自己来到了蛮荒之地,各种看不顺眼,一天到晚抱怨,这也比不上英国、那也比不上英国。

普鲁士的风俗习惯,只要英国没有的,维基一概不遵守;普鲁士的规矩礼仪,只要跟英国不一样的,维基就按英国的标准来。即便被人诟病多次,仍然我行我素、拒不改正,她整天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英国如何如何好”、“你们德国如何如何差……”

当维基以一种傲慢的、高高在上的姿态生活在普鲁士时,悲剧便开始了。普鲁士上层贵族本来就不太赞成这桩婚事,维基还处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时不时鄙视一下他们,大家越来越讨厌这位王妃,背后叫她“那个英国女人”。

(腓特烈和维多利亚)

(腓特烈和维多利亚)

除了感情甚笃、三观相近的老公,维基在整个柏林皇宫都不受人待见,这种不友好的氛围深深伤害了她,频繁给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写信吐槽,成了维基排解郁闷的方式之一。

维基一生写给母亲的信,整理出来的就高达4000多封(也有说法是上万封),母亲的回信也有3700多封。几乎所有的欧洲王室成员,维基都在信里说过他们的坏话,一个刻薄傲慢、优越感爆棚的八卦婆娘,跃然纸上。

维多利亚女王非但不调解不安慰,还在回信里火上浇油,大意是这样的:

“女儿啊,你是大英帝国的长公主,普鲁士王子能娶到你,是他们霍亨索伦家的祖坟冒青烟,八辈子修来的福啊,普鲁士人应该感到骄傲。”

“普鲁士这种穷家破户,哪有资格跟我们尊贵的大英帝国相比,你要想办法改造他们的落后思想。让他们向英国学习,让他们认同英国的价值观,让他们发自内心、以亲近英国人为荣。”

(维多利亚母女)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这样的场景换到普通生活中,哪个婆家会喜欢一个瞧不起自己、胳膊肘向外拐的媳妇呢?所以,公公威廉很讨厌这个儿媳妇: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德国人亲德就行了,为什么要亲英?

婆婆奥古斯塔跟维基的关系也变差了。维基刚嫁过来的时候,普鲁士当家人还是老公的大伯腓特烈·威廉四世,他的王后伊丽莎白看着有点儿面熟,她是奥地利皇太后索菲的四姐,万人迷茜茜公主的四姨妈。

维基经常讨好这位伯母,完全不把亲婆婆奥古斯塔放在眼里。后来伯母去世的时候,把所有的珠宝都留给了侄媳妇维基。这样做违反了王室惯例,打了新皇后奥斯古塔的脸,亲婆婆焉能不恨?

(普鲁士王后伊丽莎白)

如果说维基跟普鲁士上层贵族合不来,有她傲慢自大的原因,她跟长子威廉二世的关系,也糟糕得不可思议,这又是为什么呢?

威廉二世出生时是臀位产,接生的英国医生没处理好,患上了厄尔布氏麻痹症,左臂萎缩了,成年后两条手臂相差十几厘米。自视甚高的维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堂堂大英帝国长公主,居然生了一个残疾继承人。

她认为这个儿子丢人现眼,潜意识里排斥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儿子面前丝毫不加掩饰。母亲的嫌弃和周围异样的目光,给敏感的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威廉二世痛恨她的母亲,而维基的教育方式,又进一步恶化了母子关系。

(少年威廉二世)

PART04

婚后十几年,维基相继生下四男四女,两个男孩夭折了。既然改造成年人不容易,那就把赌注押在下一代身上,维基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亲英教育。

维基自己觉得英国啥啥都好,英国的制度最好,英国的月亮最圆,英国的粑粑最香。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当然也会把这种思想融进来,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崇拜英国、热爱英国、向往英国。

她经常在孩子们面前大肆夸奖英国,贬低普鲁士,比如:“你们能建造舰队又怎样,永远无法跟英国的相比。”有时候滔滔不绝地赞扬英国,末了加上一句“说了你们也听不懂,因为你们是德国小孩。”中心思想就是:德国人永远不如英国人。

(维多利亚公主)

公公威廉一世对儿媳的教育方式勃然大怒:德国人哪里不好了?要未来的德国皇帝认同自己处处不如英国,这是要把德国带到阴沟里去吗?我的孙子孙女不用你教育了,都放我这里来。

小威廉很困惑,爷爷以普鲁士为荣,老妈却把普鲁士骂成一坨翔。他亲眼见证爷爷用三场王朝战争,成功统一了分裂千年的德意志,还让它像吹气球般蓬勃发展起来。小威廉突然觉得:老妈光耍嘴皮是个伪君子,爷爷落地实干才是真猛男。

后来维基再叨叨英国怎么怎么好、德国怎么怎么差、德国人永远比不上英国人的时候,小威廉一句话怼死他妈:事实胜于熊便,德国人一点也不比英国人差,你要是觉得英国好,就回英国去嘛。

维基噎得一口气差点没喘过来,对公公恨得咬牙切齿又无能为力,三个大孩子的教育被公公强行接管,她只能紧紧抓住三个年幼的女儿。这也导致了三个女儿成年后,与母亲关系更亲密,精神上对英国更崇拜、更热爱、更向往。

(维多利亚夫妇和长子长女)

(三个年幼的女儿)

威廉一世是长寿明星,81岁那年被刺客袭击造成重伤,眼看就要嘎了,腓特烈接班有望。没想到老家伙命硬,竟然挺了过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多活了10年,走的那年都91岁了。

老公迟迟接不了班,两个儿子又先后夭折,身体的病痛以及精神的折磨,让维基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像一个精神病人,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发现公公接管的三个孩子,浑身上下都是毛病。

维基写给母亲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疯狂批评自己三个大孩子:大儿子威廉二世脾气古怪;大女儿夏洛特像个肥婆;二儿子海因里希智商低下、又蠢又丑、让人绝望。矮马,哪个正常的母亲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

(全家福)

维基中年时的身材比女儿差多了,海因里希后来官至海军司令,把德国舰队开进了胶州湾,一举占-领-中-国青岛,哪里蠢了?本质是维基对现状不满又无力改变,把满腔愤恨转移给了孩子。

威廉二世也越来越讨厌他妈,进而觉得英国人都不是好东西。

如果仅仅是维基母子之间互相讨厌,不至于发展到后来仇深似海的地步。威廉一世去世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柏林皇宫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也让这对母子最终成为政敌、走向彻底决裂。

PART05

1887年,90岁的威廉一世自知时日无多,按照继承惯例,儿子腓特烈将成为下任皇帝。腓特烈是英国的小迷弟,在他心中,英国高高在上、英国永远正确,一个德国皇帝甘居外国人之后,这还是正常的皇帝吗?

威廉一世的好闺蜜俾斯麦同学,笑咪咪献上一计:可以绕过儿子腓特烈,直接传位给孙子小威廉。

这个提议宛如一声惊雷,炸翻了腓特烈和维基,坐了半个世纪的冷板凳,皇位触手可及的时候又要化成泡影,焉能不惊?英国人也急了,搭上一个公主、辛苦培养几十年的亲英派,居然没过期就要作废了。

(维多利亚公主)

1887年6月,德国人发现,维基借口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把三大箱德国机密文件秘密运往温莎。在冰冷的事实面前,威廉一世彻底放弃幻想,下定决心废除儿子的继承权。

恰在此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好死不死的腓特烈突然患上了喉癌,医生说可能活不过他爹。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大喜过望,一场可能引发政治动荡的继承危机,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1888年3月,91岁的威廉一世终究没活过自己的儿子,在柏林去世,病入膏肓的腓特烈,不顾劝阻坚持登基,99天后嘎了!德国又迎来29岁的威廉二世,这一年被称为“三皇之年”。

(德皇威廉二世)

腓特烈去世的当天,威廉二世立刻派兵封锁王宫,下令搜查母亲维基的卧室。幸亏那些机密文件已经被提前运往温莎,威廉二世一无所获,维基松了一口气。但是,从他搜查母亲卧室那天起,这对母子的关系便像失控的列车,驶向了黑暗的深渊。

随着女儿们陆续出嫁,身边的英国侍从被悉数驱逐,晚年的维基越来越孤单。1901年,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几个月后,心力交瘁的维基也随她而去,终年61岁。

在威廉二世的授意下,她被简单称为腓特烈皇后,而不是维多利亚皇后、皇太后。从称谓上可以看出来,威廉二世对母亲维基,恨得有多深。

维基是不幸的,不幸的根源正是她的英国公主身份,父母要求她为英国服务,当英国利益代言人。而身为德国皇后,她对德国利益同样负有责任,这两个责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

维基选择了英国,就注定会抛弃德国、抛弃德国人民。

她的所作所为,说好听点,是伤害婆家、奉献娘家的败家媳妇,说难听点嘛……德国人对她不满意,英国人又认为她做得不够,夹在婆家和娘家之间夹缝生存的大英帝国长公主,最终活成了悲剧。

(维多利亚母女)

(晚年的维多利亚与子女合影,左二为希腊王后索菲)

0 阅读:22

楚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