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峰后悔学计算机?言论被曲解,自称放弃了梦想与妥协现实无关

趣笔谈 2024-06-07 17:42:55

这几天,张锡峰被某媒体采访后被发布的一段视频突然爆火,这大概是恰好位于高考期间放出这段视频流量会很高,而标题则更让人意外。标题是《张锡峰“土猪拱白菜”风波三年后》,不仅如此,还高调的写着一句话——高考改变命运?

这是对高考的不爽?还是对张锡峰的不爽,亦或者是拿张锡峰来当个靶子?

张锡峰何许人也!只是一个浙大的大学生,几年前曾因“土猪拱白菜”的言论而备受争议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三年前,他以674分的高考成绩,位列全省第228名,被浙江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

时光荏苒,当张锡峰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他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高中生。在凤凰WEEKY的短视频中,他分享了自己在浙江大学的生活状态,课余时间通过计算机专业技能挣得了一些钱,并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组建了一个小团队进行创业尝试。他坦言,对未来的996工作制和一成不变的编程工作并不感兴趣。

这段视频播出后,迅速引发了自媒体的热议。有人断章取义地认为张锡峰后悔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然而,恰好有人跟张锡峰认识,在视频发布后,跟他进行了交流。而张锡峰在交流中,明确表示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自己的言论被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从本质上说,对于一个大三的孩子,是无力对抗这种曲解的。

事实上,计算机专业,作为当今的主流选择,依然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实用技能。更何况是浙大计算机,张锡峰的故事,其实是无数“小镇做题家”的缩影。这些来自小城镇的优秀学子,在高考前沉浸在题海中,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奋力拼搏。然而,当高考成绩揭晓,面临填报志愿的抉择时,他们往往会陷入迷茫。因为长期以来,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被繁重的学业所掩盖,很少有时间去探索自己真正的喜好。

在这种情况下,“主流选择”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无论是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还是法学专业,这些热门专业因为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而受到青睐。这种选择,既是理性的考量,也是现实的妥协。

而土猪拱白菜的说法,虽然张锡峰自己没提过,但是按照笔者对衡水中学的了解,大概那个演讲的主笔是自己,但是经过了班主任、教导主任,甚至是校长的修改。“土猪”诞生于谁的笔下,或者只有当事人站出来说明才能够大白于天下。

小镇做题家,其实在我看来是褒义词。出身于微末,无法跟北上广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们相比,“小镇做题家”们只能靠自己手里的笔去成长!的成长路径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然而,正是这种不懈努力和奋斗精神,让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朋友几天前问我,为什么河北的学生高考报名首选北京、再次江浙,然后才轮到上海?而在江浙安徽这些地方的学生,首选则是北京和上海,甚至上海还在北京之前?

答案无奈且苦涩。北京离河北近,河北人的想法是安土重乡,那就去更好的北京发展吧。至于上海,房价太贵买不起。还是去江浙吧,起码父母苦一辈子,有买得起房的可能。张锡峰高考分数674,位次228。这个分数进不了清北,但是去华五轻轻松松,但是在河北人的眼里清北之后是浙大,然后才是交复;在江浙等省人的眼里清北之后是交复然后才是浙大。这就是为何张锡峰会去浙大!

所以,在河北的“小镇做题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他们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元的发展机会,这使得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无法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此外,他们还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艰难。

回到张锡峰的故事上来,他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梦想或妥协于现实。相反,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未来他将走向何方,我们都应该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而那些媒体的曲解,才是应该被鄙夷的,为了获取流量,什么法子都想!

0 阅读:34

趣笔谈

简介:放眼天下说天地,妙笔生花议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