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假电报,将聂凤智留在山东;他奉命去东北,会被授上将军衔吗

乐蓉说过去 2023-08-31 13:33:02

近年来,随着《士兵突击》《长津湖》等影视剧的热播,这些影视剧的原型,第三野战军第27军开始为大家所熟知。

其实又何止这几部影视剧,当年风靡一时的《渡江侦察记》、《战上海》、《地雷战》等经典影片,也都可以看到27军的影子。

在第三野战军中,27军的战斗力首屈一指。提起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就会令人想起该部队首任军长聂凤智中将。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山东六师师长聂凤智收到调令:率领部队去往东北。

就在聂凤智将要出发之际,一封神秘的电报,为他的行程画上终止符。

电报中说:聂凤智患了严重的急性肺结核,正处于传染期。

后来证实患病一说,纯属捏造。但聂凤智却因此错失了去东北的机会。

1955年,聂凤智被授予中将军衔。如果没有那封电报,他去了东北,会不会被授上将衔呢?毕竟履历与聂凤智差不多的韩先楚,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而聂凤智指挥战斗的能力,比之韩先楚也毫不逊色。

聂凤智是湖北大悟县人,曾用名聂麒麟。

聂凤智少年时家境贫寒,冬天里没有棉衣御寒,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他的叔叔心疼侄儿,背着一斗糙米上山,找庙里的小和尚换了一件僧袍。

聂凤智穿了僧袍招摇过市,庙里的主持和尚见了大惊失色道:此子麒麟之才,将星下凡,日后必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

当时聂凤智还没有改名字,就叫聂麒麟,老和尚免费为他相命,聂麒麟却认为这是老和尚骗人的把戏,为的是推销庙里的僧袍。

聂凤智15岁参加红军,1933年年底,19岁的聂凤智,升任红31军第271团长兼政委。

后来红31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386旅,而此时的聂凤智,已经进入抗大学习。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林校长亲自点名,聂凤智担任抗大队长兼主任教员。后来又担任抗大学员团第4团团长。

就在这期间,抗大出了一次著名的“叛逃”事件,许世友、詹才芳、王建安、吴世安等三十几名原红四方面军将领,密谋离开延安,回四川打游击。

事先也曾有人找过聂凤智。可聂凤智认为这样做不妥,拒绝参与此事。但他看在所谓的老战友情分上,也没有及时的向上级汇报。

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许世友也因祸得福,从此固执的认为,聂凤智是个讲义气的人。

1939年,抗大在山东沂南开分校。

第二年,聂凤智就摇身一变,成了分校的校长。

聂凤智在抗大做了六年的教员,1943年八路军精简机构,分校暂时停办,聂凤智这才离开学校,开始担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3团团长兼政委。

不少资料显示聂凤智担任过八路军第五旅旅长职务,事实上,第五旅的番号已经在1943年3月取消了,第五旅所辖的第13、14、16三个团,由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直接管辖。

聂凤智上任不久,就赶上胶东八路军攻占伪军头目赵保原的老巢万第的战斗。

赵保原是胶东八路军的老对手了,手下有伪军18000多人。这次战斗虽然没能攻克万第,却也取得歼敌6000多人的辉煌胜利。

战斗中聂凤智运筹帷幄,表现可圈可点,他指挥的八路军第13团,也一跃成为胶东军区的主力团。

聂凤智一战成名,升任中海军分区司令兼六师师长。

日本投降以后的第二天,聂凤智率领部队相继攻占了烟台,威海等城市。

8月24日烟台获得解放后。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电令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派部队从海上去往东北察看情况。

当日,八路军胶东军区挺进东北先遣支队正式成立。胶东军区组织部长吕其恩任先遣队司令,周大鹏任政委。

26日,先遣队一个排,携带电台从烟台出发,乘船横渡渤海湾,于29日夜间,在辽宁庄河县王家岛灯塔山登陆。

这也是八路军进入东北的第1支队伍。

先遣队渡海成功,也为山东八路军进入东北,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

准备渡海的八路军要向胶东集结,横亘在咽喉位置的平度县城,挡住了八路军的去路。

伪军司令王铁相,自持手下有6000多人,其中包括1000多名日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

9月8日,聂凤智率军强攻平度县城,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平度县城内的守军。

聂凤智亲率突击队,第一个冲进县城内,在县城东门,活捉了化妆成乞丐的中将司令王铁相。俘虏敌军4000多人,其中包括600多个日本鬼子。

平度县城的解放,意味着通往胶东的大门敞开了。

在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有51000多名八路军战士,从胶东出发,横渡渤海去了东北。

在这期间,许世友昼夜奔忙,积极保证了渡海部队的安全。

当时有一个传言,也让许世友心动不已。

林总已于8月24日出发离延安,去往山东军区接替罗荣桓任司令员。罗荣桓因为严重的肾病需要回延安进行治疗。调往东北的部队,由陈毅去指挥。

众所周知,陈老总并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另外调往东北的部队,以山东八路军为主,而陈老总是新四军的指挥。陈老总去东北,能不能镇住那些身经百战的铁血战将,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许世友当时还没有接到调往东北的调令,可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十拿九稳的事。

许世友擅长打硬仗,如果他去了东北,一切皆有可能。

计划赶不上变化。9月19日,林总一行抵达河南安阳,收到中央发来的紧急命令:原定去山东军区的人,立即转道,奔赴东北。

林总即刻转向北进。而这一切,许世友毫不知情。

10月29日,林总抵达东北。

11月5日,罗荣桓从龙口港登船,许世友前来送行。直到此刻他才知道,自己被留在了山东。

向东北输送兵员的工作还在继续,但外粗内细的老许已经心里有了自己的小九九,轮到聂凤智和他的六师登船时,老许向延安发报,说聂凤智感染了急性肺结核,正在传染期,只能留在山东养病。

而这一切,聂凤智竟是一无所知,他甚至已经打点好行囊,随时准备出发呢。

其实老许不但在聂凤智身上动了心思,就是已经计划好去东北的部队,他也动了手脚。

比如说胶东军区战斗力最强的13团、14团和警备第四旅,都被留在了山东。

许世友利用第13团、第14团一个营,重新组建了山东第5师。警备第四旅改编为第6师。14团剩余的两个营,新组建了警备第三旅。

几个月后,新组建的第5师,第6师和警备三旅合并,组成华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也就是27军的前身。许世友任纵队司令,政委林浩,聂凤智是参谋长。

许世友表面上为山东解放区增加了一支生力军,其实他的行为极大的违背了主席的意愿。

主席在七大上就明确的指出,日本战败后,我军至少要向东北派遣15万到20万正规军。

而当时山东八路军和华东新四军总兵力已经达到54万人。为了防止部队抽调后形成军事真空,我军甚至主动了放弃江南全部8个根据地。抽调出来的部队,来填补山东八路军进军东北后留下的空白。

但实际上,进入东北的我军只有107,000人。勉强达到主席要求最低人数的三分之二。而山东八路军只有51,000人,这其中还包括河北沧南军分区(抗战期间隶属山东渤海军区)的3000多人。

而此时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拥有正规军总兵力超过48万。这其中至少还有5万人,是本来计划调往东北的。

山东八路军留在山东的三员大将,许世友,王建安,还有宋时轮,利用截留下的部队,相继组建了第八、第九、以及第十纵队。

当时上级为什么要把这三员虎将留在山东呢?

先说宋时轮,1938年,宋时轮固执己见,不听主席劝阻,在冀东执意执行“平西大撤退”,10万抗日军民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130人,退回到平西抗日根据地。

当时从陆路首先进入东北的部队,就是从那次惨败中幸存下来的冀东八路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把宋时轮留在山东,也是无奈的选择。

至于王建安,在1955年授衔时,主席亲手划掉了王建安的名字。

原因可能有两个。王建安性如烈火,有一次他和陈老总,一语不合,直接拍桌子,瞪眼睛。好在陈老总比较大度,当时没有追究王建安的责任。

另外一件事,当年在抗大,许世友唆使三十几名原红四方面军干部,准备逃出延安回四川。最后还是王建安深明大义,感到此事非常不妥,暗中找到林校长,把这件事做了汇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建安的行为是挽救了战友。但是,当年参与此事的将领,除了王建安,其他人都受了处分,因此他们也对王建安耿耿于怀。

后来这30多位将领,绝大多数都去了东北,把王建安留在山东,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有许世友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始时他非常积极的想去东北,可后来又不愿意去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他和林总身上。

当年许世友因为想逃跑被抓,林校长力主杀一儆百。

大家都知道林总性格外柔内刚,轻易不肯大开杀戒。这一次许世友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幸好主席出面讲情,林总才没有再动杀机。

可老许对林总的恐惧,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平时躲都来不及,肯定不会主动送上门去。

留守山东的八路军将领拥兵自重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华东野战军五大主力纵队(一纵、三纵、五纵、九纵、十纵),山东八路军独占两席,其中九纵的战斗力,更是远胜侪辈。

许世友等将领,开始时根本不把粟裕放在眼中。

孟良崮战役时,许世友感觉粟裕的战术有问题,不但骂了人,而且把电话机也摔了。

如果给许世友打电话的是林总,估计他就不敢如此放肆了。陈光的本事,可比老许大多了。

将帅不和,严重影响了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力,以至于我军经营多年的两淮根据地都丢了。

到了济南战役时,许世友对粟裕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粟裕集结32万大军攻打济南,其本意是为了围点打援。以消灭敌人的机动兵力为目的,能不能打下济南城,并不重要。

济南城里有王耀武的十万精兵,粟裕安排了六个纵队共14万大军用来攻打济南,却留出18万人去打援。

九纵的任务是攻城,而且是助攻。

许世友没有理解粟裕的意图,战前去老部队九纵做了动员报告,又自作主张,将电报里的助攻二字改为主攻。

九纵的战斗力确实强悍,经过8个昼夜的连续攻击,最终打开了济南府,活捉了王耀武。也让粟裕18万打援大军,结结实实打了一次酱油。

济南战役让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大放异彩。

济南战役前夕,华东野战军80多名高级将领在曲阜参加军事会议,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将们几乎都一致认为,攻占济南这样重兵设防坚城,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够,至少需要三个月。

只有聂凤智站起来说:依我看,没必要拖上那么久,有个半月20天的,就能把济南府打开。

当时参加会议的将领们,都嘲笑聂风知不知天高地厚。哪知九纵仅用了8个昼夜,就把济南打下来了。

这也足以证明,作为战将,聂凤智是华东野战军中,最出类拔萃的。

九纵的事迹,甚至惊动了远在东北的林总。

此时东北野战军久攻长春不克,长春的守军也是10万人。在四战四平时,东野动用了14万人,才攻克了这座只有2万敌军据守的小城。

林总在军事会议上语重心长的说,我们要虚心向兄弟部队的73团(华野九纵73团)学习,尤其是攻坚战术。他们的铁七连、钢八连、锥子九连,比我们的一点两面战术,更形象,更容易被战士们理解。

另外要让我们的战士向李勇江(第一个登上济南城头,并只身坚守突破口5分钟)学习,如果有机会,把这位孤胆英雄请过来,好好的给我们讲一课。

想来此时,林总也是百感交集,聂凤智这员虎将,本应出现在东北野战军的序列中。

属于聂凤智的传奇还在继续。

淮海战役时,九纵在碾庄攻击黄伯韬兵团,由于九纵攻击速度太快,敌人投降的机会都没给。

蒋军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150师师长赵璧光,带领手下2000多名残兵败将,一赌气投降了王必成的六纵。

六纵副司令员皮定均得了便宜卖乖,打电话给聂凤智说:老聂你攻得太猛,黄伯韬对你们有意见,就把这块肉送给我们吃了。

聂凤智风趣的回答:等肉吃完了,我再给你们扔两块骨头啃。

皮定均顿时无言以对。

渡江战役中,27军第1个突破长江天堑,聂凤智也成为我军第1个登上长江南岸的军长。

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我军攻击部队受阻于苏州河南岸。聂凤智巧使反间计,帮助27军第1个渡过苏州河。

上海解放后,27军开始负责上海的警备任务。

军长聂凤智又亲自出马,说服了国民党陆军大学教授蒋子英,从而保全了杨树浦水电站。

两个多月后,聂凤智去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担任教育长一职,由于第一任校长兼政委陈毅,第二任校长兼政委刘伯承工作繁忙。学校的具体事宜都由聂凤智负责。

这所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聂凤智在这里坚持干下去,几年后妥妥的上将军衔。可他在教育长的位置上只干了一年多,我军另一位传奇人物,空军司令刘亚楼向聂凤智挥动橄榄枝。

就这样,聂凤智又变成了志愿军空军代理司令员,

在此期间,聂凤智培养出赵宝桐、王海、张积慧、刘玉堤、鲁珉等一大批王牌飞行员。

刘亚楼治军极严,而且脾气火爆,战友们私下里都称他“肝火王”。

但刘亚楼对聂凤智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刘亚楼不吸烟,开会时也不允许别人吸烟。聂凤智不知道这个规矩,开会时香烟一支接一支。

刘亚楼非但不生气,还破例专门弄来两条好烟送给聂凤智。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刘亚楼之所以欣赏聂凤智,不单单是因为他资历深,头脑灵活,善打硬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聂凤智干工作非常执着。

空军指挥对聂凤智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背诵下来的飞行数据就有两大本。

据苏联专家介绍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空军指挥员,至少需要4年时间。其中飞行理论就要学两年半。

聂凤智看着堆积如山的资料,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他整天闷在资料室里,手不释卷。连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

两年半的课程,他愣是用一个月就完成了。

苏联专家进行考核时,聂凤智对答如流,得了个满分。

苏联专家不相信聂凤智的才能,一定是事先偷看了试题。苏联专家又拿出一套全新的试题,最后还是被聂凤智非常轻松的得了个满分。

苏联专家还是固执的认为,聂凤智此前一定受过非常系统的专业训练,因为没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他们把这件事通知了刘亚楼。刘亚楼当时只是笑了笑,没有当面表态。

后来有人抱怨刘亚楼,对聂凤智过于宠爱。

刘亚楼很生气的说:“我给你三个月时间,你要是能把那些数据都背下来,我这个司令让给你当。”

1955年授衔时,最欣赏聂凤智的两个人,许世友和刘亚楼,双双被授予上将军衔。聂凤智被授予中将军衔。

许世友和刘亚楼对这件事都非常不满,认为自己的军衔授低了。倒是聂凤智心平气和的接受了现实,两任老上级,许世友和刘亚楼都是上将军衔,自己的被授予中将军衔,没什么可抱怨的。

聂凤智

如果当年没有那份离奇的电报,聂凤智服从命令去了东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聂凤智凭自己的才智,完全会是另外一种不凡的经历。被授予上将军衔,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1 阅读:473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