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拉开“脱钩”大幕,不声不响间,中国航天领域开始卡美国脖子

司马卢忠 2024-06-15 05:21:55

上个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关总署以及商务部这三个部门联名发布的出口管制公告,如今这个管制公告即将生效了,从管制名单来看,产品类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以防弹头盔,防弹衣为主的单兵防护装具类,另一个是以航天结构件和发动机为主的航空装备类。先是军事装备类再是航空航天类,一般来说我国很少会把这两个领域放到一块,那么,对于上述领域即将实施的出口管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呢?虽然相关部门这次并未就管制一事指名道姓地说针对哪个国家,但仔细分析,其中的用意就不难发现。

首先,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做成的头盔,防弹衣之类装备,近段时间以来大量出口到以色列,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些正在经历战争的国家。考虑到巴以冲突与俄乌冲突,远远看不到结束的可能,再加上地缘局势又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控制这些物资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又能加深中国不愿意发战争财,塑造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形象。

虽然在管控期间,说不定会有些国家站出来,并将其渲染成中国对外造成的贸易障碍,会对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盆脏水显然是没法往我们身上泼的,商务部有言在先,这次管控并不是专门针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说白了,这与过去美国,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蓄意压制不同,更多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技术与安全,同时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管控航天结构件,发动机之类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有意在这方面与美国脱钩,以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作为老牌航天强国的美国,虽然掌握了最先进的航天发动机技术,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生产成本就很便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放任对这一块的技术出口限制,那中国低成本发动机供应链,很有可能会帮助美国人把价格打下来。

因此,我们中国这次在航天领域有能力卡美国人脖子,好处是非常大的。不仅对一边享受中国廉价供应链,一边却选择与中国技术脱钩的美国作出了反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制造成本,让其项目进度远远脱离预期。虽然我们中国在控制技术出口的时候没有明说针对谁,但接下来几年的实施结果就能揭晓了。综合来看,中国对军备以及航天领域宣布的出口控制措施,这既是我们肩负大国责任感的直观体现,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

0 阅读:2

司马卢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