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乡村产业发展

源源汇聚 2024-04-26 03:16:27

微专题: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发展研究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

01数字经济、产业韧性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朱群芳、闵佳迪、郭沛瑶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撰文,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分析如何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使用中国30个省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2013—2019年数据,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抵抗力、恢复力、再造力3个维度衡量乡村产业韧性,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韧性在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乡村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比较显著,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省份比较显著;非线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门槛特征,只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才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乡村产业主体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加强乡村数字知识宣传和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与乡镇企业合作,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教育;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乡镇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的广泛应用。

02“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行动路径

高鸣、周子铭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探索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建设的科学路径,在使命、目标和原则上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了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借鉴“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三大经验,缓解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层次依然较浅、发展基础整体不高、项目前景有待提升、富民效果仍然有限、发展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化、产业项目特色化、产业路径持续化、产业收益惠民化和产业动能长效化。据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求真务实,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绿色引领,强调创新驱动;保障农民权益,突出共建共享。

03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治理逻辑研究——基于政策三维量化研究视角

向书坚、轩媛媛在《调研世界》2024年第3期撰文,文章在厘清乡村产业振兴内涵的基础上,从政策主体、客体与工具三维视角,系统性研究了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治理结构框架。通过搜集与整理2013—2022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与扎根理论进行政策三维视角的实证分析,以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中政府治理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1)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层次结构化特征,各主体间联系紧密,协同治理。(2)政策治理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作用领域重点以农业为中心“横”“纵”向延伸融合;具体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递进和重组特征。(3)政策治理工具的使用以环境型为主,供给型和需求型搭配使用,虽然侧重于内生动力的培养与激发,但是金融、技术等服务保障不够健全,法规管制尚不完善。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过程的治理逻辑,为乡村产业振兴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04健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宁武实践”

唐元、刘铜华、贺晓慧在《人民论坛》2024年第24期撰文指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从攻坚深度贫困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考察山西期间,对做好不同阶段的“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引着三晋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05乡村产业发展的富民效应分析

石宝峰、张研、田锦萱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指出,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基于2011—2021年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富民效应,即乡村产业发展是否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结果如下:(1)乡村产业发展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下依旧成立;(2)乡村产业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下依旧成立;(3)乡村产业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达到显著水平,中部地区的农民增收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4)乡村产业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在中部地区未达到显著水平,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效应大于西部地区。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06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内涵诉求、现实困境和优化方略

陆东东、刘庆群、张禾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需吸纳各类新型产业融入共商共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联结推动的内在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生产要素结构为发展基础,产业链延展融合为发展方向,内源性驱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型乡村体育经济活动。通过明晰以农民主体等为代表的现实诉求,结合当前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方略:聚焦乡村体育产业生态化,引领要素结构创新;融合“三变”改革,完善内驱力发展制度;搭建支撑架构,提升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韧性。

07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问题研判、政策创新与保障机制

甘晓辉、伍婷、邵虹等在《上海国土资源》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详实的基础调查和一手资料分析,发现实践中存在“规划难”“审批难”“指标难”“供地难”“实施难”等问题,特别是以往对土地要素保障偏重于城区,乡村地区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和用地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巨大,配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也难以保障,而产业用地的种类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旅游专业化特征使得现行政策不匹配发展需求,部分用地无法明确指标来源,项目报批缺乏实操路径,供地渠道也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创新和保障机制构建两方面着手解决。政策创新方面:一是以明确重点项目报批审批政策响应重点关注诉求,二是以完善规划配套政策重点保障产业融合项目和文旅项目,三是以创新全链条贯通政策供给策应投资主体需求;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一是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准入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差别化供应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多部门联动实施保障机制。

08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联村发展”——对陕南H县“三联”经验的考察

许汉泽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脱贫攻坚结束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后,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政策环境转型、外在扶持力度减弱等新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H县创新探索出了以“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盟”为核心的联村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弥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边界与村庄的行政边界不一致的罅隙,通过跨域机制、整合机制与链接机制打破乡村产业跨边界发展的梗阻,有效整合不同主体的多方资源,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并最终构建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联村发展不仅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还直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政策目标的实现。

09引领式嵌入治理:科技特派员何以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基于对广东省平远县梅片树产业的考察

章熙春、陈泽、李胜会在《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推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可以有效提振乡村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然而,当前对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机制探讨较少。本文通过研究科技特派员帮扶广东省平远县梅片树产业发展的案例,归纳出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引领式嵌入治理的过程,即政府实施科技特派员政策,将科技特派员嵌入乡村产业发展场域塑造产业发展元动力,通过赋能嵌入、结构嵌入和功能嵌入推动乡村产业“再造”,实现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县域治理单元在乡村产业引领式嵌入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以县域需求带动村域生产、村域产业嵌入县域集群的发展模式,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0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信阳毛尖茶产业为例

马衍明、周树娅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指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是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途径之一。信阳毛尖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有现实的产业基础,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信阳发展毛尖茶产业,目前面临产业附加值不高、品牌构建意识不强、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壮大毛尖茶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可从挖掘文化内涵、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打造体验空间等方面努力。

1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推进乡村振兴——以新乡市为例

彭盼盼在《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9期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不是我国没有需求,或者需求减少,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需求悄然发生了转变。所以,加快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方式,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休闲观光农业是集休闲娱乐、乡村旅游、知识教育、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新乡市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却停滞不前。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对新乡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勘察,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国内休闲观光农业成功发展的模式经验,提出了推动新乡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END

排版丨杜昊男

审核丨武云侠

文章源自:乡村发展研究

0 阅读:2

源源汇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