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海警开始动手时,美国的声誉在仁爱礁对峙中严重受损

包明 2024-06-24 13:56:04

6月17日,菲律宾海军特种大队的小分队试图冲击中国海警在仁爱礁的防线,遭到迎头痛击。菲律宾方面抱怨了几天后,到了6月21日,就软化了立场,表示,今后对马德雷山号的补给任务,都会事先通知中方。中方是否接受了这样的条件,目前还没有公开报道。但是很显然,事态发展到这个样子,这不是美国人想看到的。有专家立刻指出,如果拜登政府不立刻启动美菲联合防御条约,美国的声誉将被立刻摧毁。不仅仅是在菲律宾,而且是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因为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把菲律宾晾在场上了。

2012年中国控制了黄岩岛,菲律宾试图寻求美国帮助,但美国什么都没有做。2016年,菲律宾在美国指使下弄到了所谓的海牙仲裁,反对中国的九段线划界,但美国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来帮助菲律宾。如今到了617事件,美国人还是躲在大洋彼岸说空话。要知道,中国和日本之间也有领海划界冲突,既然美国不愿意帮助菲律宾,那日本会怎么想?如果这些研究者愿意认真查一查资料,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上世纪的1979年,中国就采取过类似策略,让苏联颜面扫地,迈出了错误的一步,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解体,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上世纪70年代越战结束之后。越南为了满足自己膨胀的霸权主义野心,投靠了苏联,反对中国。苏联当然也愿意看到越南给中国找麻烦。但是中国的反应却是雷霆万钧。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之后,正式表示,要对越南进行惩罚。在越南吃了大亏的美国,当时实在没有信心能够扳回苏联一局,美国人实际上希望看到中国杀一杀越南和苏联的威风。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很清楚。解放军在1979年的2月17日向越南发起了进攻。按照苏联与越南签订的同盟条约,苏联应当立即启动共同防御机制,向中国发动战争。实际上中国当时也做了迎战准备。当然,苏联并没有遵守条约,除了发表措词严厉的声明,没有任何实际动作。这种背弃盟约的行为,在华约集团以及苏联阵营当中引发了巨大的失望,让苏联颜面无存。有研究者认为,苏联之所以会在1979年底武装入侵阿富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挽回面子,试图向盟友们证明,自己还是那个陆军天下第一的老大。苏联不但在这场战争中一无所获,而且还耗尽了自己的财力和外交资源,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苏联自身的解体。

如今同样的事情很可能发生在美国身上。现在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比较良好,俄罗斯在乌克兰方向虽然占了上风,但实际上打得相当吃力。如果中国能够做点什么让美国吃个暗亏,那么俄罗斯是非常乐于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抓住菲律宾狠狠修理,那就会考验美国,对于军事同盟到底是不是说话算数了。

其实,美国没有能力、没有法理依据、也没有愿望真正卷入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所以目前美国采取了自相矛盾的做法,一方面由政府高层出面反复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如铁一般坚实,另外一方面,却又通过各种法律和政策研究专家发表文章,试图证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其实不适用于南沙群岛。美国的武装力量也确实没有出手的迹象。可是,无论美国给自己找的这些法律依据是不是说得通。外界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美国盟友被中国百般修理,不是水炮喷射就是快艇拦截,如今甚至连枪都被缴了。美国却依然坐视不管。如果中国针对本地区的其他美国盟友,乃至台湾当局,采取强硬立场的时候。谁又能相信美国不会再找出些法律条文来,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呢?

大家都清楚,美国对一项国际事务的介入意愿和介入力度,完全取决于当事方的力量对比。对方如果弱小,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才不会去讨论什么盟约的条文适用性。如果对方是中国或者俄罗斯这样的对手,甚至是朝鲜和伊朗这种不好惹的对象,美国一般是要想办法置身事外的。但是中国不应该放弃这样一个好机会,应该在南沙地区,继续对菲律宾海警和海军的挑衅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裁和反击,要让全世界一次次看到,当美国的盟友是不会得到保护的,让美国的遮羞布一点一点的被撕掉。

2 阅读:809
评论列表
  • 2024-06-25 00:51

    美国人只剩短裤了。

  • 2024-06-24 14:53

    挑事

  • 2024-06-25 06:09

    在南海我们的岛屿上,把所有侵占我们岛屿的菲律宾直接给清扫掉

  • 2024-06-25 08:32

    小国当工具挑衅强邻,下场是可以预测的。

  • 2024-06-25 19:50

    美还有什么声誉?全世界都心知肚明,包美和它的团伙

  • 2024-06-25 14:24

    另外那两艘菲律宾坐摊船呢?该怎么处理呢?

  • 2024-06-26 03:37

    海警船背后四艘055大驱才是讲道理神器[捂脸哭]

  • 2024-06-26 06:39

    坚决不能让补给品上船,船上人员撤走可以

包明

简介:资深军事评论员,军事后勤学硕士,作战指挥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