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低谷期

星话大白 2024-06-04 17:10:34

我每周日会在“大白话时事”公众号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统计读者群体的新冠感染比例。

截止6月4日的数据如下图:

6月2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终值为2.15%,已经连续3周下降。

而且2.15%这个数值,也接近去年11月的低谷期。

可以确定,5月12日的疫情数据反弹,只是五一假期带来的正常波动,还不是新一波疫情的爆发。

这也说明,假期因素确实不是带来一波新疫情的关键因素,去年十一假期也同样没有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

是否爆发疫情,更多取决于两个因素:

1、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

2、人群整体抗体浓度的下降情况。

假期因素只是在这两个因素基础上,去放大疫情波动影响,比如这两个因素如果已经导致新一波疫情可能爆发,那么假期的出现会加速疫情爆发的过程,去年五一假期后的疫情爆发,就是一个例子。

再看其他数据。

澳门本周新增新冠感染数是228例,比上周有所下降,也还是在持续下降阶段。

整体跟投票数据趋势相符。

香港的新冠疫情数据,在缓降好几周后,上周也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所以,结合澳门和香港的数据来看,当前还处于新冠疫情的低谷期。

当然,现在全球疫情是错峰的,虽然我们这边还在新冠疫情低谷期,但其他一些国家,有的出现新一波疫情,有的是疫情刚抬头,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一些国家的疫情消息,也不用感到奇怪,也不用因此感到焦虑。

这也是这份投票数据能带来的作用,帮我们确定疫情低谷期。现在全球疫情错峰,如果我们缺乏数据帮助我们判断本土疫情的进展情况,很容易让需要防护的人在纷乱的消息中陷入焦虑。

除了预警新一波疫情,确定疫情低谷期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疫情低谷期,并非完全不会感染,现在读者投票每周新增感染比例仍然超过2%,这说明还是有人感染,只是感染概率比高峰期要低很多。

此外,在新冠疫情低谷期,不代表没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爆发。

最近百日咳疫情就还比较严重。

5月31日公布的4月法定传染病情况里,百日咳出现爆发的态势,出现91272例百日咳。

网上也有人把百日咳数据跟去年做了个对比,我这里也贴一下,图源看水印。

这个显然也证伪了“免疫债”邪说,免疫债邪说认为当前人群整体免疫力下降,是因为“三年防疫”、长期戴口罩,少接触病毒导致的。

且不说2022年之前有多少人是长期戴口罩,但如果“免疫债”邪说成立,去年就应该爆发百日咳,而不是今年爆发。

而且,放开都一年多了,外面大部分人都不戴口罩了,这时候还把爆发百日咳的锅扣在戴口罩上,显然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中疾控对今年百日咳疫情爆发,给出的三个因素是:

一是自然感染百日咳或疫苗免疫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人群获得的免疫保护随时间衰减。随着时间推移,易感人群逐步积累,疾病传播风险增加,导致发病人数上升。

二是受流行周期的影响,百日咳约3至5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目前多国或地区正处于百日咳疫情流行的高峰时期。

三是随着近年来核酸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既往一些症状不典型、传统检测方法未发现的百日咳病例也被发现和报告。

我个人是认为,这三个因素确实对近期百日咳疫情的爆发有影响,但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单单这三个因素能否让百日咳疫情出现这样爆发式的增长?

要知道,我们很早就已经把百日咳疫苗是儿童一定得接种的,所以长期以来百日咳疫情就很少出现这样爆发的现象。

比较巧合的是,今年英国也出现百日咳疫情大爆发。

英国百日咳数据如下图。(图源:拍帮主)

所以我个人认为,新冠病毒大范围长期重复感染人群,带来的人群整体免疫力下降,也是百日咳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全球多国百日咳疫情爆发,一个是百日咳疫情本身具有周期性,然后这个周期性被新冠疫情带来的人群免疫力下降给放大了周期波动。

其实不单单百日咳,其他一些传染病,比如猩红热、手足口病,都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人群整体免疫力下降,势必会导致其他各类传染病更容易爆发,这是比较容易推导出来的结论。

也不单单我们这样,是全世界各国都如此。

这是摆在全世界面前,需要客观面对的现实。

在这个“新冠破甲、百鬼夜行”的疫情常态化时代里,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健康。

我觉得核心还是得先防住新冠,只要防住新冠,避免我们免疫力被新冠损耗,那么我们正常人的免疫力,是足够对付其他传染病。

当然,有人嫌麻烦,或者觉得防不住,或者觉得生病也无所谓,甚至还有人觉得“生病越多,免疫力越好”,这都是个人选择。

凡事都是得取舍。

我也只是提供一些数据,去帮助大家判断而已。

具体怎么做,仍然需要大家自己去取舍。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