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中国20多年,稍不顺心就反咬一口,如今求援我国还会答应吗?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4-11 15:54:3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吸血中国20多年,稍不顺心就反咬一口,跟中国反目成仇,如今求援我国还会答应吗?

这个国家叫做阿尔巴尼亚,如今已经沦为欧洲最穷的国家,它环境恶劣、领土只有芝麻大小,却在冷战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跟中国一度亲如弟兄、却又决裂分手。

然而在1978年,我国突然中止了对阿尔巴尼亚长达20的援助,自此,中阿两国从昔日亲密战友,开始反目成仇。

时至2009年,阿尔巴尼亚更是直接加入北约,沦为了美西方阵营的一份子。

亲密战友

要说中阿两国的爱恨情仇,是如何一步步从亲如兄弟到分道扬镳的,还得从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开始说起。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中国跟阿尔巴尼亚的决裂,就是因为没有把那笔账给算清楚。

首先中国为啥会援助阿尔巴尼亚?说白了就是因为太穷了,比当时的新中国还穷.

不过,阿尔巴尼亚作为欧洲gdp长期垫底的国家,它的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环境相当恶劣,全境几乎都是以山地为主,没有什么土壤肥沃的平原,平均海拔都是欧洲其他地方的两倍。

如此一个坐落在高山上的国家,想要发展起来自然是困境重重。

所以整个欧洲无论是航海革命还是工业革命的红利,都不约而同的把阿尔巴尼亚这个高山小国给落下了。

因此在阿尔巴尼亚身上,丝毫看不见欧洲一众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感,始终都是欧洲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二战胜利以后,阿尔巴尼亚作为被苏联解放的土地之一,与其他7个东欧国家一同摆脱了德国的统治,取得独立,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可即便如此,阿尔巴尼亚依旧没有什么存在感,长期以来只能依靠着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的援助过活。

由于阿尔巴尼亚是欧洲一众资本主义阵营里,极其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苏联别的不说,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还是很到位的,就是希望阿尔巴尼亚能够作为咱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树立的一个标杆。

只不过呢,由于阿尔巴尼亚实在是国小力微,所以苏联除了照例给援助以外,也没有怎么关注过它。

至于我国自建国以来,为了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盟友支持,也热衷于跟社会主义国家的同志兄弟们搞好关系,便迅速地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友谊。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阿尔巴尼亚跟中国的感情,还没有那么熟,一直到中苏交恶的时候,中国跟阿尔巴尼亚的关系,从才开始发生了质变。

在友谊里面有一个定律,那就是如果两个人都恰好讨厌同一个人,友谊就会很快升温。

而阿尔巴尼亚恰好跟中国一样,都很讨厌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的苏修霸权。

所以当中国跟苏联交恶,朝鲜越南都碍与苏联情面,陆续与新中国疏远的时候,唯独阿尔巴尼亚却选择跟我们中国站在同一战线,不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还不顾苏联威胁坚持为我们提供石油,为此还受到了苏联制裁。

自此,阿尔巴尼亚和苏联也正式交恶,被苏联撤走所有援助。

沦为难兄难弟的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不禁相依为命。但由于阿尔巴尼亚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能够让中国依靠了,所以中国便开始代替苏联,支援阿尔巴尼亚维生。

这一时期的阿尔巴尼亚,为了抱住中国的大腿,也是为中国两肋插刀,为了让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席位而东奔西走,它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起的“两阿提议”,更是成功将我们中国送回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宝座。

输血般的援助

对于阿尔巴尼亚的倾力相助,我们中国自然感激不尽,想方设法地回报阿尔巴尼亚,直接把阿尔巴尼亚整成了接受我国援助人均额最多的国家。

在那个我们自己人都吃不饱饭的日子里,却勒紧裤腰带,举全国之力援助阿尔巴尼亚,短短二十年里,我们就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多达一百亿的援助。

一百亿放在当时什么概念?要知道,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也才几十块钱。

然而阿尔巴尼亚的人口总共也才两百万,平摊下来,相当于我们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人均四千块钱。

而且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的这些援助,涵盖了你能想到的各个方面,除了直接送钱送贷款,我们还为阿尔巴尼亚援助一百四十多套的成套设备,一百多万吨饲料,一百多万吨钢材,七万多吨石油,一百八十万吨粮食,以及一万多台拖拉机。

有时我们给阿尔巴尼亚的,简直比给我们自己人用的还要多。

至于武器装备,那更是只要中国有,阿尔巴尼亚就必须也有的地步,很多武器刚造出来,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用,就第一时间,直接送给阿尔巴尼亚了,我国对阿军援的项目之多、数目之大,也远远超出了阿尔巴尼亚的国防需要。

算得上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手把手援助阿尔巴尼亚了。

没办法,谁叫阿尔巴尼亚原生基础条件太差,只能靠着外援才能发展下去。

但要知道的是,当时我们中国自身情况也不容乐观,当时的中国因为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联手围剿,经济十分困难,工业建设更是举步维艰,然而在我们自身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还要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巨额援助,这种负担可想而知。

而且更要命的是,阿尔巴尼亚也早已习惯了躺赚,将我们中国的援助看作理所当然。

正如阿尔巴尼亚主席霍查所说:

“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不向你们要,该找谁要呢?”

所以阿尔巴尼亚后来向我们提出的援助要求,也越来越过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不切实际。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还很贫困,然而阿尔巴尼亚却按照欧洲发达国家的生活标准,向我们提援助要求,希望中国能够帮阿尔巴尼亚实现全国电灯照明,做到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

可是,连当时的我国自己都没有实现全国通电,就连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黑白电视机的数量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更加落后的农村地区了。

所以当时我国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还是在力所能及地满足阿尔巴尼亚的要求,为了在阿尔巴尼亚险峻的山地地形上修建无线电视台,我们甚至不幸牺牲了两名工作人员。

可谁料我们付出了无数血汗艰辛的援助,阿尔巴尼亚却并不珍惜,甚至还特别浪费。

根据去过阿尔巴尼亚实地考察的耿彪回忆:

“我们援助给阿尔巴尼亚的优质钢管,却被阿尔巴尼亚用来做普通钢管都能做的电线杆,我们援助的水泥钢筋,他们不用来修建房屋,而是用来建造1万座烈士纪念碑。”

“还有我们援助的化肥,以及精密设备,全都被他们乱七八糟的堆在地里,任凭风吹雨晒,有的设备还是全新从未用过,都已经开始因为存放不当而生锈变质了。类似的浪费现象,简直就是不胜枚举。”

所以那些亲自去感受过阿尔巴尼亚的中国专家,几乎每一个都是心疼得直掉眼泪,因为一想到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好东西,却被阿尔巴尼亚这样对待,心里就觉得很难过。

然而当我们派出去的同志问阿尔巴尼亚,拿了我们这么多东西,准备什么时候还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因为兄弟之间,本就无须算得太清。

至于那些被他们浪费的援助物资,阿尔巴尼亚人也显得相当无所谓,满不在乎地说道:“坏了没事,大不了又找中国要嘛。”

因此等到1961年,中国迎来三年自然灾害经济极度困难的时候,面对阿尔巴尼亚再一次伸手向我们索要巨额援助,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还是选择委婉拒绝。

中阿决裂

然而阿尔巴尼亚非但不理解我们的困难,还对我们的拒绝感到有些不满。

为此周总理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我们根据力所能及承担国际义务,可是由于我国连续1~3年再还加上苏联撤走了专家,我们自身也遇到了极大困难,所以原著实在不能像你们希望的那么多那么快那么好,也不可能把苏联过去答应的援助全部包下来,你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会自力更生。”

但显然阿尔巴尼亚并没有把周总理的劝告听进去,依旧还是选择依赖我国,吸我国的血,大肆无节制的挥霍我国的援助。

于是国内许多高层都开始认为,像现在这样有求必应的援助办法,对我们来说就是把钱倒进了一个无底洞,反而加重了我国的经济负担。

这对于阿尔巴尼亚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对外援助,反倒是不利于他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发展,长远来看也不利于阿尔巴尼亚的发展。

于是我国便开始有意识地降低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希望能够培养他们自力更生,可谁料阿尔巴尼亚却因此对中国开始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开始干涉起了中国的内政。

1969年,只因周恩来与苏联高管柯西金友好握手,阿尔巴尼亚便公开表示不满,并且直接就降低了出席中国建国20周年庆典的规格,作为对中国的警告。

等到后来中国为了突破苏联的威胁,选择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时,阿尔巴尼亚更是公开斥责中国,甚至直接写信给毛主席严厉抗议,要求中国不许跟美国恢复正常关系。

阿尔巴尼亚此举,多多少少是有些拎不清自己位置了,他凭什么干涉中国的外交政策?如果中国不联美抗苏,难道能指望联阿尔巴尼亚抗苏吗?

于是,中阿关系便开始出现裂痕。

阿尔巴尼亚说什么都不肯同意这个结果,于是便开始在舆论上对中国施压,不但在国内掀起了声讨中国的运动,接二连三责怪挑衅中国,还说什么绝对不会在外来经济压力下低头,还以拒绝提供中国所需要的原油沥青作为要挟,逼中国满足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要求。

对于阿尔巴尼亚的以怨报德,邓小平忍无可忍,于是当即指示外交部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援助,撤走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所有项目和专家,彻底断绝中阿援助的畸形状态。

自以为对中国手拿把掐的阿尔巴尼,也没有想到我们中国竟然会真的对他们做了这么绝,当即愤怒的在公开讲话中,将中国列为“主要敌人”,中阿关系自此正式破裂。

身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霍查,甚至不惜大开杀戒,对党内的亲华派发动清洗,将政府总理、国防部长等高层亲华领导,统统残忍杀害......

那么,阿尔巴尼亚离开了中国的援助,下场如何呢?-自然是十分凄惨。

没了大国援助,又不会自力更生的阿尔巴尼亚,最终只能一步步沦落为欧洲最穷国家,最终在东欧剧变之时,轰然退出共产主义阵营,转而投入资本主义阵营的怀抱,加入北约和欧盟。

可即便如此,阿尔巴尼亚也并没有改变自身的贫困命运,时至如今仍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效果。

时至如今,眼见中国逐渐崛起,中国人民越来越有钱,阿尔巴尼亚也主动对中国开放了免签政策,想着靠发展旅游业吸引中国人过去旅游,但国人们也不是没长记性,有了当年被吸血反咬的教训,谁还敢去阿尔巴尼亚旅游呢?

0 阅读:55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