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后傅崇碧昏迷4天,醒来张口:我要兵!彭德怀:补你2万

品读古今 2024-03-14 15:26:20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临津江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经过半年的交锋,志愿军和美军这两个对手,都慢慢开始掌握了对手的特点。

接替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敏锐的察觉到,志愿军虽然攻势凶猛,但是其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其一大弱点。他研究了志愿军前几次重大战役中的行动,发现志愿军的攻势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主要原因就是后勤补给不足。

李奇微将此称为“礼拜攻势”,意指志愿军凭借自己随身带的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

根据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李奇微制定出了“磁性战术”。所谓磁性战术,就是在志愿军进攻时后撤避其锋芒,但始终与志愿军保持一定距离,等到志愿军粮弹耗尽时再突然出击,对志愿军发起致命一击。

这一战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志愿军擅长的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手段,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军在后勤、空军、火力、机动等方面的优势。

五次战役开始后,尽管美军完全掌握了三八线附近的制空权,使志愿军的后勤运输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但志愿军的迅猛攻势依然让他们感到震惊。

仅仅半个月,志愿军完全控制了北汉江上的清平川大桥,将南朝鲜首都汉城三面围困。

而美军则继续奉行李奇微的磁性战术,不断后撤,不与志愿军打近战,这使得双方官兵的士气出现极大反差。志愿军士兵常带着轻蔑的口吻说:“美国兵不行,从来不敢和我们拼刺刀!”

然而,巨大的胜利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半个多月的作战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但是彭德怀却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志愿军的推进速度过快,而后勤补给线在敌机的绞杀下,根本无法跟上攻击部队的步伐,前线部队时刻处于缺粮少弹的危险境地。而美军在后撤时,又销毁了一切可能被志愿军缴获的粮食弹药,使志愿军无法“以战养战”。

彭德怀敏锐的意识到,美军正在酝酿一次对志愿军的战略包围,志愿军三个主力兵团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于是,5月21日,彭德怀果断下令,所有前线部队所有进攻,各部队迅速后撤,转向三八线附近组织防御。

同时,用兵老练的彭德怀要求,各兵团后撤时必须预留一个军的兵力断后,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

然而,李奇微的动作更快,在彭德怀下达撤退命令的前一天就下达了反攻命令,美军分成东、中、西三路向志愿军杀来。

从兵力上来说,东线敌人数量最多,但是却不是最危险的。因为志愿军在此配置了12、20、27共3个军,此外还有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兵力较为雄厚,而且东线基本上是山区,美军难以发挥其机械化优势和火力优势。

中路和美军对峙的是志愿军主力3兵团和9兵团,他们面对敌人的火力和机动优势边打边退,虽然打的很艰难,但是仍然能组织起稳固的防线。

最大的危险来自西线。部署在西线的是杨得志的19兵团,3月初刚调到朝鲜。

按照毛主席的意图,是准备用这支武器相对精良、初到朝鲜作战、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去碰李奇微的精锐之师。因此,彭德怀将19兵团放在了最危险的西线。

李奇微在这条战线上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包括美军精锐骑兵一师,并配属了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部队,总兵力将4.7万,兵锋直指19兵团。

经过一段时间攻防转换后,双方最高统帅部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盯向了一个地方--铁原!

铁原位于三八线上,这里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也是交通枢纽。

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很多已经在急行军和大穿插中失去了建制,亟需汇聚到铁原休整,然后建立一条新的战略防线。

与此同时,对美军来说,铁原地区山脉连绵,群峰耸立,向北俯瞰一览无余,是继续北进的绝好冲击地。

如果美军迅速占领铁原这个交通枢纽,在铁原以南的志愿军主力3个兵团就会被美军包围,有被围歼的危险。

正如杨得志指出:

“涟川、铁原一线是朝鲜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既有公路又有铁路,而铁原又是我囤积物资的主要供应站。一旦被敌人占领,就会割裂我东西线的联系,直接影响我全军的转移。”

铁原阻击战,成了保卫志愿军主力的生死之战。

19兵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下辖63、64、65三个军。

杨得志一开始的部署是让65军殿后,选择有利地形,采取运动防御方式,争取阻敌15到20天,63、64军则收兵向北休整,在三八线以北构筑新的防线。

然而,美军的突进速度出乎所有人预料。

5月27日,63军军长傅崇碧带领部队刚撤到铁原地区,就收到志司命令:各军停止休整计划,立即就地转入防御!

傅崇碧心里一惊,立即明白过来,敌人反扑态势太猛,65军情况不妙。

傅崇碧

情况果如傅崇碧所料,由于美军的凶猛反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原本部署的机动防御线还未形成就被突入,敌人在东线和西线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志愿军一时限于被动。

19兵团方面,负责殿后的65军刚开始北移,美军3个师加英军1个旅就尾随而至,65军只能且战且退。

5月26日,65军主力退到了汉滩川以北、涟川以南地区,这是原本预定的阻击底线区域,而此时与65军开始接敌才过去4天。

也就是说,本来,第65军受命阻止敌人至少15天,结果仅仅4天即支持不住,可见敌人来势之猛!

65军损失惨重,自顾不暇,64军正远在战线的最西面与敌人苦苦纠缠,压力一下子传到了63军傅崇碧身上。

很快,傅崇碧收到了彭德怀的紧急电令:

迅速在涟川、铁原之间,东起古南山,西至临津江畔,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地域组织防御,坚决阻止敌军进攻。

彭德怀还通过杨得志转达傅崇碧:

“你部‘攻如猛虎’已经出名,现在希望你部‘守如泰山’!”

彭老总亲自点将,这既让傅崇碧感到压力山大,又豪气顿生!

虽然63军坚决完成阻击任务的决心很大,但是杨得志等兵团领导心里清楚,他们目前的困难也很多。

在63军的防御正面,是美军中将范佛里特指挥的4个师共4.7万人,配备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且有空军支援。

反观63军,经过此前一个多月的苦战,除了武器装备给养供应上的严重不足,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也相当严重,国内作战可以随打随补,在朝鲜却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

虽然彭德怀将65军194师配属给63军以作加强,但总共也只有2.4万人,兵力仍然处于劣势。火力方面差距更是明显, 63军全军包括六零炮在内的火炮仅240余门,且既无坦克也无飞机。

也就是说,63军要把装备占明显优势,兵力多己近一倍的敌人,阻止在自己面前,使他们不能前进一步。

阻击的时间不是1天、2天,而是10至15天。这是彭总下的死命令,“军令如山倒”,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傅崇碧坚定地说:

“63军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决不让美军再前进半步!”

大兵压境,傅崇碧沉着应对。

他把全军3个师布成一个倒 “品”字形,前方左翼是189师,右翼为187师,后方预备队是188师。

战术上采用纵深梯次配备的战法,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弱敌人火力的杀伤。同时派出多个战斗小组在前沿阵法与敌人纠缠,使敌人不能很快的接近我军主阵地。

傅崇碧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兵团司令杨得志的表扬,他夸赞到:

“入朝以来,我们的指挥员在指挥艺术上,在适应新环境、新条件、新的作战对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仗是越打越大,指挥却是越来越细了。”

将帅同心,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大家攒足了劲,就等着敌人来攻了。

6月1日,敌军集中火炮、飞机、坦克,首先对187师阵地发起攻击。187师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

敌人在187师碰了壁,又转过头,集中全部兵力向189师阵地砸来。

此时,189师三个团全部兵力加起来已不足9000,而正面是武器精良、火力凶猛的近5万美军,兵力相差五倍之多。

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大量使用火炮和轰炸机,1个小时内向189师阵地倾泻炮弹就达4500吨,所消耗的弹药量甚至达到了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189师阵地一片火海。

189师师长蔡长元反其道而行,选择用“兵家大忌”--逐次增兵、化整为零来阻击敌人,他把这称为“钉子战术”。

所谓“钉子战术”,就是将全师九千多名官兵分成200多个战斗小分队,同时将全部阵地像棋盘一样划分成200多个小阵点,每个小分队坚守一个阵点。每个阵点就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20多公里的防线上。这些阵点相互串联,就像一条条飞舞的链条。

美军对这种战术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他们的军事常识。

每个小分队只有二三十人,他们面对的是数万敌人,这种阻击无异于螳臂当车。但是200多个小分队轮番阻挡,就好像200颗钉子,美军一个个拔下去,时间就会一点一滴耗下去,即使每个小分队阻敌几十分钟,迟滞三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且,这种极度分散的兵力,也大大降低了美军火炮的杀伤力。

这个战术虽然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对指挥员和参战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所有人都知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和敌人战至最后一人。但是所有的志愿军战士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任务,他们流尽最后一滴血,只为再拖延敌人一分钟,为身后的战友再争得一分钟得喘息时间。

在这种必死无疑的战场环境下,普通的部队早已经崩溃了,但是志愿军189师,连续一百多个阵地被摧毁,全师一半多人牺牲,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

在63军的顽强阻击下,美军的进攻车轮终于慢慢停了下来。

6月12日,经过13个昼夜的拼死防守,63军终于等来了彭德怀的撤退命令,这意味着主力部队已经在后方构筑起了稳固的防线,铁原阻击战落下帷幕。

63军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歼敌2万,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军只剩四千余人,整排整连的人牺牲,有的团甚至只剩两三百人。

傅崇碧从战场撤下来后在医院昏迷了四天,醒来后彭德怀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张口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彭德怀红着眼回答道:我给你补2万。

李奇微没有料到,自己投入了4个主力美军师所精心组织的反击,竟然在小小的铁原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

铁原阻击战迫使美高层对志愿军的战斗力作了重新评估,他们意识到战争已经失去了速胜的可能,如果继续向北推进到鸭绿江边,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铁原阻击战后20天,李奇微通过广播向中朝两国发出了停战谈判的声明。不可一世的美军,终于低下了他们傲慢的头颅。

左一蔡长元

结语

有人说,志愿军打仗是靠人海战术取得胜利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仅是抹黑志愿军,更是对历史的极端不负责。

在铁原阻击战中,志愿军巧妙绝伦的战术、视死如归的精神、钢铁般的作战意志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就像曾亲眼见过志愿军作战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家说的那样:

“志愿军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

0 阅读:86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