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应该这样帮助孩子

海棠两万里 2024-04-08 10:17:18

现代社会中,学校是社会专门建立负责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正式场所,是向学生系统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制度化机构。

然而,这片净土却被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充斥其中,其危害性体现在被害学生个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校园正常的学习秩序无法维持,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致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人格缺陷或形成犯罪型人格。

学者娜妮西格尔在《青少年犯罪》中说:“由于学校的宗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化,且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度过,青少年犯罪和学校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

在校学生暴力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从性质上看以索要、盗窃等侵犯财产的行为最为突出。在校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学生家庭的收入也是分化不均,使得学生的消费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和吃喝玩乐的欲望,向其他同学索要钱财、盗窃物品来满足其物质需求。

2、从形式上看以团伙欺负个人最为突出。在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生长发育期,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喜欢凑热闹,但心理上对实施暴力行为的惧怕感使得他们更多的是借助人多势众来共同实施暴力行为。

3、校园暴力行为的实施具有突发性、故意性和传染性。在校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认知水平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情绪易冲动,行为的效仿性和传染性极强,这在团伙活动中尤为突出,从产生暴力意念到付诸行动,时间很短,缺乏先兆,因琐事酿成激变,或者仅仅因看某人不顺眼而一触即发。

被欺凌的学生容易对学校产生恐惧,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无处倾诉求助,害怕向父母反映后再受到家长的责骂,消极容忍,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辍学,对学校教育失去信心,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个需要正视的事实是,社会上以强欺弱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家长一定要督促学生,平常不要带过多现金,上学放学时结伴而行走繁华闹市区,不要穿名牌显眼的服装,花钱不要大手大脚。发生这类事件时,必须稳住心态不要慌乱,因为越胆小不敢声张,施暴者越会变本加厉,这些施暴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年纪相仿,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应该以尽量减少损失、减少皮肉痛苦为主要目的进行应对。要表现出不害怕的样子,努力挣脱束缚,同时尽快往人多的地方跑,边跑边呼救。

作为学校,要及时查找隐患,避免各种矛盾的激化。学校需建立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校园暴力,能够迅速组织人员控制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止。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04-08 22:43

    也没看到什么有效方法!

    海棠两万里 回复:
    最后几段说得比较清楚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