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邓小平逝世,卓琳含泪给江泽民写信:小平临终前交代了4点

侃侃社会 2022-12-10 00:17:12

1997年2月19日,一个噩耗传遍了全国上下,中华儿女一片哀恸,我们伟大的邓主席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日子一天天好了,可是老人家却走了。

邓主席的妻子卓琳强忍悲痛,给江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交代了丈夫逝世前留下的最后四句话。

回顾邓主席的一生,从革命年代到国共合作,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邓主席都做到了为人民鞠躬尽瘁。1997年3月2日,按照邓主席临终前的交代,他的骨灰撒向了大海。

尘土各归,老人家最后回归了大自然,用另外一种方式永远陪伴着全国人民,也陪伴着共和国的未来,一起越走越远。

革命生涯

邓小平1904年出生于四川,他的中学生涯在广安县立中学度过,随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他意识到唯有革命才可救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小平从中看到了解放人民思想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思想来挽救中华,在法国的四年里,邓小平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并深深地感觉到,这就是他要找的答案。1927年受到组织派遣,小平同志回国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

而后又接过了“开辟根据地”的重任,1928年,邓小平在广西同张云逸,韦拔群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且创建了“红七军”的大旗。长征结束后,小平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委派小平同志到山西去,领导组织革命根据地。到达吕梁后他没有浪费一分一秒,日夜奔走在晋西南多地,帮助他们成立党组织。

邓小平的雄才大略在山西战区很快就崭露头角,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指挥才能,从站前开始,他总是把所有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认真部署每一个细节。

在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无惧耳边的爆炸和火线,运动灵活机动的战术给予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1938年,日军以三万多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围攻,妄图把八路军主力消灭在辽县等地。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邓小平同刘伯承,徐向前等人制定了十分详细的计划。

战斗打响后129师两路纵队迅速截断了敌军后路,等到主力部队撤出后,在进行分割围歼。在邓小平的指挥下,一场大劣势的对局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次出手都让敌军意想不到,这次反围攻战役还只是邓小平诸多战役中的一场。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威名赫赫,刘说的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而邓说的就是邓小平,两人共同缔造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千里跃进大别山”。

当国民党军还沉浸在节节胜利的喜悦中时,刘邓大军早已把他们甩在了身后,并且直插敌军后方给予蒋介石大本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抗战时期,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小平同志在革命生涯中,曾经五次到过延安。第一次去延安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之后,他回到延安开会,并在会议上表明“坚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

而第二次去延安时,八路军的总人数已经从五六万发展到了十四万人,并且开辟了五千万人口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此国民党开始制造摩擦企图遏制八路军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小平同志再次来到了延安。

也是这次的延安之旅,让小平结识了相伴一生的妻子卓琳。

妻子卓琳

卓琳原名蒲琼英,1916年出生于云南宣威,她的父亲蒲在廷是民族品牌“宣威火腿”的创始人。浦在廷还曾经跟随过孙中山先生北伐,并获得了少将军衔,卓琳是他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女儿。

1936年卓琳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开创了整个云南学子的先河,正当卓琳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时,七七事变的爆发改变了她的命运,卓琳不愿看到民族沦丧,决定参加革命。

1937年卓琳来到了延安圣地,从此宣威浦家的大小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战士卓琳。

1939年,小平同志第二次来到延安开会,除了开会之外,他的战友也挂念着他的婚姻大事。当时周恩来和李富春等人纷纷帮他张罗对象,也是这个时候,邓小平第一次见到了卓琳。

邓小平被卓琳身上的活泼开朗所吸引,并且向她表达了心意,一开始卓琳并没有同意。因为在她看来邓小平不懂浪漫。后来两人多次了解接触后,卓琳发现邓小平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

就这样,慢慢被邓小平吸引的卓琳同意了和他在一起。

1939年八月,延安杨家岭灯火通明,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前、刘少奇、张闻天、李富春等领导人齐聚一堂,大家摆了两桌饭菜,为邓小平和卓琳举办了简单纯朴的婚礼。

那一天除了邓小平卓琳外,革命战士孔原和许明也同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这两对新人还一起照了一张合照,这一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

他们风雨同舟将近六十年的爱情起点就从这里开始。

随着前线战事不断,这对新人甚至来不及在延安多待两天就急匆匆赶赴前线。而小平回到太行山之后就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去了,而卓琳则留在了八路军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

在那些离别的日子里,卓琳总是希望多了解丈夫一些,有次卓琳还向邓小平抱怨道:“你是不是要经常给我写信啊”,结果小平开玩笑说:“那我写一份,再印几十份,一个月给你发一份”。

革命时期的爱情总是格外真诚,根据一些老同志回忆,那时候卓琳洗头,邓小平就拿着茶缸子帮忙冲洗头发,在难得相聚的日子里,也在竭尽所能地疼爱妻子。

不过分离似乎成为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一连几天不见,卓琳还会担心丈夫的安危,担心他会不会出意外,但是每次见到平安无事的邓小平,卓琳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和卓琳不仅要面对动荡,还要互相磨合对方的性格。卓琳活泼爱说爱笑,邓小平则个性沉稳,沉默寡言,看似迥异的风格并没有成为两人相处的障碍。

1969年邓小平去江西时,夫妻二人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出发了,在这场风雨里,他们互相陪伴,相依为命。这样的爱情足以证明这对老夫老妻的伟大,这一年邓小平65岁,卓琳53岁。

四点遗愿

邓小平回到工作岗位时已经将近八十高龄了,此后的二十年里,小平同志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辉煌,邓小平的人生起伏中,卓琳陪伴着他看遍了鲜花和荆棘。

晚年的邓小平患上了帕金森,老人的行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而且越到晚年邓小平就越依赖妻子,有一次邓小平在沙发撒花姑娘忽然叫卓琳,家人赶快把母亲找来。

因为不能说太多的话,他就紧紧握着卓琳的手不放,两人一起坐了很长时期,妻子的陪伴,是帮助小平同志对抗病魔最好的良药。

可太阳终究还是落山了,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告别了他深爱着的祖国人民,告别了他的家人和妻子,告别了他敬爱的战友和同志,告别了山河,告别了这片土地。

临终前,邓小平告诉交代了最后四点遗愿,卓琳把丈夫的遗愿写在心里交给了江主席,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设灵堂;第三,死后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第四,把他的骨灰撒向大海。

伟人逝世,举国茹素。

小平同志的辞世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美国前总统布什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我为中国人民失去这样一位伟大领袖而深感悲痛”。

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也第一时间致电我国表示哀悼。英国前首相希思向英国人民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悼念之情,并告诉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2月24日这天,小平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当灵车驶向八宝山公墓时,在场众人忍痛肃立,向伟人的灵车行注目礼。长安街上,白花堆雪,万人攒动,从全国各地涌来的群众占满了两边的街道。

3月2日,怀仁堂庄严肃穆,卓琳捧着骨灰盒进入灵车缓缓驶向西郊机场。上午十一时,专机来到高空,卓琳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向大海,完成了丈夫最后的心愿。

舞台下的邓小平

小平同志从小离家参加革命,四处漂泊了大半辈子,可他私下却是一位特别注重家庭和亲情的人。在妻子眼里他虽然不够浪漫却是一位好丈夫,在孩子眼里他是伟大无私的好父亲。

他晚年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更是十分喜欢同孙辈们待在一起。他关心疼爱家里的每一个孙辈,外出时如果条件允许,他都会带上孩子同行。

有一次参加植树节时,邓小平带着外孙女羊羊一起植树,邓小平从小注重培养孩子们拥有崇高的理想,邓小平虽然喜欢孩子,但是他从来不溺爱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学到做事的本事。

离开领导人的光环,他私下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爷爷。生前他曾经多次说过,“不要别人为他写人物传,更不要过多宣传个人”。

沉默寡言的小平同志有时候地回答也会让人哭笑不得,长征路上,每一位红军战士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可是当女儿问邓小平在长征时都干了些什么工作时,邓小平延续了一贯简明的方式,“跟着走”。

当年工作人员撰写“罗荣桓”人物传记时,曾经托人向小平同志询问他和罗荣桓之间的交往情形,而小平同志只说了一句话,“交了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虽然他沉默寡言,但是他不言则已,一言必中,而且言简意赅,总是能直接抓住重点,邓小平不喜欢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晚年他在外面休假时,地方领导总想请他讲话,但他都回绝了。

邓小平生前还最爱穿家乡的圆口布鞋,他的妹夫张仲仁多年来一直坚持为他送鞋,邓小平正是穿着家乡人民做出的鞋子,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非常热衷于祖国山水的邓小平非常喜欢从自然景观中吸取智慧,从井冈山、长白山、峨眉山到漓江、西湖、长江,都曾有过伟人的足迹,邓小平的两大爱好,一是游泳,而是打桥牌。

晚年邓小平还对友人说过“我能游泳证明身体还行,能打桥牌证明脑子还行”,也正是这两大业余爱好,使得他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了放松。

1989年,小平同志辞去了自己最后的一个职务正式退休,一个伟人离开政治舞台,同他踏入政治舞台一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今,伟人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和蔼面貌历历在目,他留下了思想,风范和佳绩,不只是他为国为民的操劳值得敬佩,他的生活情趣和个人魅力依然使我们怀念。

追思伟人,就如同久存的佳酿,历久弥新之后,亦浓亦烈。

0 阅读:54

侃侃社会

简介:精彩大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