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天使”丨每日话题

大河健康报 2024-06-17 20:20:29

贝贝(化名)今年3岁了,6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比别的孩子发育慢。

6个月不会坐,8个月才能独坐,1岁才学会爬,喜欢笑、拍手……在当地医院做康复治疗后,贝贝的症状看似有所缓解。

1岁后,贝贝开始出现反复抽搐,起初只是发热时发作,家人都以为孩子慢慢长大就好。

后来,贝贝在不发热时也抽搐,而且一直不会说话,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后发作仍未得到控制,这对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贝贝究竟怎么了?

折翼的天使如何被发现?

经人介绍,父母带贝贝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门诊。

主任董燕仔细查看贝贝后发现,贝贝意识水平低、反应慢,同时伴随有眼睑眨动。

她怀疑孩子可能是不典型失神持续状态,建议贝贝办理入院手续。

入院后,值班医生很快给贝贝安排了床旁视频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显示广泛的持续棘慢波发放,应用镇静药物后异常放电好转,伴随的眼睑抖动症状也没有了。

这也证实了董燕的想法——贝贝最近的发育倒退、反应变慢,跟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相关。

经过抗癫痫发作药物的调整后,贝贝的反应和运动情况很快好转。但是,贝贝发育落后、反复抽搐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贝贝妈妈说孩子从小就喜欢笑,董燕发现贝贝头围小,枕部平,牙齿稀疏,再结合癫痫发作,会不会是天使综合征呢?

征得家属同意后,很快送检了天使综合征相关的遗传学检测。入院后第5天,检查结果显示贝贝在染色体15q11-13区段存在母源性杂合缺失,结合病史,确诊为天使综合征。

至此,仅仅5天,困扰贝贝一家数年的病因被解开。

什么是天使综合征呢?

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也称快乐木偶综合征。

这是一种由于母源15q11-13染色体区域的UBE3A基因表达异常或功能缺陷引发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0~1/24000。

其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语言、运动或平衡发育障碍,快乐行为,睡眠障碍,癫痫、小头畸形等。

为什么会得天使综合征?

AS病因是母源UBE3A基因的表达或功能缺陷。

已明确的分子遗传机制有4种:母源15q11-13缺失、父源15号染色体存在单亲二体、母源 15q11.2-q13印记缺陷和母源UBE3A基因发生致病突变。

其中母源15q11-13缺失最常见。

患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者在新生儿期常无异常表现。

往往在6月龄左右出现发育迟滞,但典型临床表现多在1岁后出现,表现为语言落后,无或极少量词汇,共济失调,异常的行为特征表现为频繁大笑或微笑、明显的兴奋动作或快乐举止、常伴拍手或多动。

头围增长缓慢,随访至2岁仍表现为小头畸形。

3岁前常出现癫痫。脑电图为各种频率慢波活动长程或持续发放。

有些孩子会有平枕、牙间隙宽、喜吐舌、流涎、皮肤色素减退、睡眠少、脊柱侧凸等。

如何诊断和治疗?

遗传学检查为该病确诊手段,符合AS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母源UBE3A等位基因存在表达或功能缺陷时,即可给予诊断。

基因治疗正在开展中,暂不成熟。

目前该病主要是对症(规范化抗癫痫发作、康复、改善睡眠等)及支持治疗,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患儿家庭能否再生育健康宝宝?

对于AS缺失型,其同胞的再发风险1%,但如果父母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则其同胞的再发风险可能达到50%。

遗传自母亲UBE3A基因变异的AS先证者,其同胞再发风险也可达50%。对于比较少见的父亲存在平衡异位的父源性单亲二倍体,如果其父亲存在15∶15染色体罗伯逊异位,其同胞再发风险可达100%。

所以,建议生育过AS患儿的父母到正规医院进行遗传及生殖医学咨询。

来源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