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夫妻选择丁克引起争议:第一代丁克夫妻,如今后悔了吗?

文史达观 2024-06-11 19:08:48

近日,一个引人注目的热搜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是一对70后夫妻,他们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结婚25年来坚持丁克(即无子女)的婚姻观。

这样的选择,在当今社会仍然颇具争议,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分享一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对于其做法,多数网友在评论区透露出一种隐忧和质疑:

“你们现在还感觉不到,再过10年看看,你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开心吗?”

在许多人看来,没有子女的家庭在晚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孤独和困境,因此,他们质疑这对夫妻是否能够长期保持这种无子女的婚姻观。

然而,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了对这对夫妻的支持和理解。他们认为,“过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攒够了钱就退休,以后两口子一起住养老院。”

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对丁克家庭生活方式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在他们看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应该受到尊重,无论是否有子女,都应该以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为重。

同时,他们也相信,只要夫妻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关爱,他们的婚姻就能够长久地幸福下去。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丁克群体规模为18755.51万户,占家庭户总户数的37.95%。(参见《中国“丁克”群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禁令人心头一震,现在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都选择了丁克。难道这真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吗?

难道丁克的晚年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数据显示,当年70后那一批人有不少人选择了丁克,如今已经有退休的丁克家族了,我们可以走近她们的生活了解一番。

静姐,53岁,丁克23年

自从今年初提前步入退休生活,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充裕时间,因为没有孩子,更没有孙子,所有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

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记录生活的点滴,比如做早餐、吃早餐。一周会打三回高尔夫,见见朋友。几乎每一刻都是开心的。

我的先生比我小几岁,现在还在工作,周末他休息时,我们会开着车在北京周边转转,感觉很惬意,很幸福。

关于养老的事,现在还年轻没想太多。不过也是有规划的。

五年前,我向往海南的温暖,三年前又憧憬曼谷的异国风情,我甚至在两地都买了房子。

然而,当听说曼谷的生活成本高昂,甚至超过北京时,我犹豫了。海南虽然气候宜人,但那里对我来说似乎太过空旷。

现在,我开始思考,或许逃离北京并不是为了寻找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就是去一个熟人多的地方,可能会考虑回老家哈尔滨。

我是70后,哈尔滨分。22岁那年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来到北京闯荡。

我的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两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1998年开始,我在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担任培训讲师,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随后,我加入了国内领先的IT公司软通动力,负责商务洽谈工作,直至今年初提前退休。

我和先生于2001年结为夫妻,当时我们对丁克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那时,我们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我频繁出差,而他每天通勤长达100多公里。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携手走过那些拼搏的日子,享受着属于我们的简单幸福。

在生育的黄金年龄,我和先生都未曾将孩子纳入我们的生活规划之中。

我们都是事业型的人,对财富的渴望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倾注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我从小就是一个性格比较自立的人,我相信只要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完成。

因此,在决定是否要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并不会受到亲戚朋友的压力和影响。我深知,这是我自己的人生选择,需要我自己来承担后果。

作为一个女性,我是支持生育这件事要慎重。

不说男女平等,仅从生育的角度来讲,女性是完全占下风的。长辈或别人给你压力也好,鼓励也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动动嘴。

但你决定生小孩,这就是伴随一生的选择。我认为没有所谓的“应当不应当”,女性生育只和她自己有关,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有人说,有小孩更有利于家庭稳定的观点,我也持保留看法。

如果夫妻的感情要靠孩子来维系,孩子有一天会飞走的。良好的婚姻,首先夫妻两人沟通要在一条线上,要孩子也好,不要孩子也好,步调得一致。

我自己的婚姻,我是觉得我们都把对方当孩子养了,他是兜里有10块钱,就可以给我花10块钱。

从以上静姐的观点来看,她对丁克是持支持态度的。同时从她的话语中也能感觉到,她对她当前的退休生活很满意,对丁克的晚年生活很满意。

她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无需为孩子的教育、成长等问题而烦恼。

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旅行、阅读、学习新技能,与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同时静姐还表示,在古人的观念里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说法,只因那时候医疗条件差,人寿命短,再加上人们没有养老金,所以只能靠儿女养老。

现在不一样了,医疗条件好,寿命长,有养老金,老人可以自己养老,何必非要靠孩子呢?

再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养老的担子太重了,有时候还会起冲突,何不早点放手,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对于以上静姐的观点,小编也不好妄加评论。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选择丁克也是当事人的一种生活观而已。

那么,那些选择丁克的夫妻,到底都在想什么呢?经过分析,大致有三个观点:

1、重视夫妻关系,弱化亲子关系

对于一部分选择丁克的夫妻来说,他们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可能就已经深入沟通与探讨了关于是否生育的重要议题。

对于这样的夫妻来说,他们更加珍视的是二人世界的宁静与甜蜜。

他们渴望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探索生活的美好,共同创造属于两个人的幸福回忆。

在选择不生育的道路上,他们有着明确的理由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不希望孩子的出生给夫妻关系带来额外的压力和负担,更不愿意因为孩子的教育、成长等问题而影响到两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

他们相信,通过不生育,他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彼此的感情和关系,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享受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2、没必要让孩子延续自己的基因

歌手李健,曾在一期节目中,当主持人问到他的婚姻观时,他开玩笑地说:

“我又没有什么要继承的,不需要继承我的基因。”

他们俩从大学时期就恋爱,如今结婚多年,李健保持着高质量的创作,离不开他与爱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同时,主持人康辉也是丁克一族。

他跟妻子结婚之后,两个人就决定不生孩子,如今结婚20余年,事业都越来越好,感情也相处融洽。

其实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有着更高,更多的追求。也许为了事业,也许为了两个人的独立和自我,最终选择了丁克。

也许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来说,他们好像看得更通透。

3、没有能力养孩子

还有一些坚持丁克的夫妻,他们的选择并非出于某种高远的追求或理念,而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无奈。

在小编身边就有这样一对丁克夫妻,他们结婚已有五年,最终两人共同作出了不生育的决定。

只因他们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原生家庭,这种经历让他们对生育孩子充满了恐惧和犹豫。他们两个人结婚、买房,没有依靠家人的任何资助,全都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

他们背负着100万的房贷,需要还30年之久。这样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倍感沉重,一想到将来可能还要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他们便感到窒息。

因此,他们决定不生育孩子,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个人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他们的养老生活能够无忧无虑。

那么,当年坚持丁克的70后们,现在后悔了没有?

知乎上,曾有这么一个问题,“第一代丁克夫妻,如今过得怎么样?究竟有没有后悔?”

随着问题的提出,当时数千名网友纷纷涌入讨论区,他们或分享自己的经历,或发表独到的见解,或提出疑问,或给予建议。

在众多回答中,却有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有那么多人选择了丁克的生活方式,但真正后悔这一选择的却只是少数人。

这一点从以上静姐的访谈中也可略见一斑。

同时从三种选择丁克的婚姻观中也可看出,那些所选择丁克的家庭,多半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由此后悔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读者们,关于“70后丁克一族的生活”,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112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