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3万多百姓被活活烧死,千年古城,付之一炬

笑语春秋 2024-05-29 14:50:56

长沙,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便于此建城,有着2400多年的建城史和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在抗日战争期间却经历了一场人为的毁灭性的火灾——长沙文夕大火。

这场大火燃烧了5天5夜,城中3万多百姓被活活烧死,93.43%的房屋被毁,整个长沙城变为一片废墟。

长沙也因此和斯大林格勒、柏林、广岛、长崎一起成为二战中损毁最严重的五座城市。

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家是被战争摧毁的,长沙是开战前被自己人给烧的。

更无语的是,在长沙被毁的一年后,日军才正式对长沙发起进攻,且连续三次长沙会战都被薛岳守了下来。

直到六年后的1944年,日军发动狗急跳墙最后一搏的豫湘桂战役时,才把长沙攻下。

1938年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

11月10日,湖南岳阳失守,日军开始轰炸长沙和衡阳。

蒋在长沙市蓉园召开会议,讨论整个战局的部署。

为避免军事物资遭日军获取,蒋确定了“焦土抗战”的作战方案。

11月12日上午9时,老蒋电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

张治中召集省会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长徐权,指示必须等群众离家、部队撤退到汨罗江后,才可执行放火。

警备司令部和保安处,积极准备纵火器材,在各交通要道堆放易燃物。

11月13日凌晨2时,译电员将250里外的新墙河,误传为新河(距长沙12里),甚至更有人传播“日军的浅水兵舰可以在3小时内开到长沙河岸”的谣言。

获讯的长沙民兵自卫队,在没有得到指示的情况下,便擅自放火。

城内预备守候各处的放火队员,以为是信号,便迅速出动,提着煤油火器,不分商户民宅,挨家挨户放火焚烧。

顷刻之间,长沙成了一片火海。

此时正值凌晨,还在熟睡的居民没有得到任何通知,大量人在睡梦中葬身火海。

而事实上,此时日军离长沙还有200多里。

12日国军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此次大火称为“文夕大火”。

大火过后,除湘江西面的部分古迹如岳麓书院得以幸免外,湘江东面的古迹如天心阁等和贾谊、左宗棠等人的故居全部被烧毁;

西汉长沙王刘发所建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定王台,连同里面珍藏的数万卷善本古籍全部焚毁;

长沙庙会文化火宫殿,长沙民众千百年来祭祀火神的地方,被烧得只剩下一座门楼;

余太华金号珍藏的440颗国宝级汉印,在大火中被融为铜块和铁块;

除湘雅医院外,其余的医院和学校均被烧毁。

湘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全市40余家湘绣,连同绣品、画稿全部被烧毁;

文夕大火时,周恩来正身处长沙,火入卧室时从窗户逃出,之后跟叶剑英和郭沫若等人连夜撤往湘潭,16日又赶回长沙,约同陈诚、张治中等人视察灾情,处理善后救灾工作。

1938年11月16日夜,老蒋赶赴长沙。

次日,老蒋登上已烧毁的天心阁,望着焦土一片、片瓦无存的长沙全城,愤怒不已。

随即下令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3人抓起来审判,并亲自下令将判决书上“纵火罪”改为“辱职殃民罪”。

11月20日,三个背锅侠在长沙南门口外侯家塘刑场被枪决。

很快,社会上流传出一副对联,上联“治绩如何,两大政策一把火”,下联“中心安在,三个人头万古冤”,横批为“张惶失措”。

三联首字正好组成“张治中”,以示社会舆论对大火案审结的不满。

张治中自认难辞其咎,当面向蒋请求处分,被蒋以“用人失察,防范疏忽”为名,给予其“革职留任,责成善后,以观后效”的处分。

文夕大火之后,日军派飞机到长沙上空拍照,并在广播报纸中大加渲染,形容长沙“全城如舔”,极尽奚落挖苦之能事。

可怜长沙城,干年缔造,毁于一旦。

0 阅读:21

笑语春秋

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持续分享历史上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