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川·委市共建丨探索不同类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四川健康 2024-06-12 16:30:24

谈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逐渐进入第一方阵。在全国医改的画卷上,四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卫生杂志微信公众号近日连续推出“看四川”系列报道,翔实描绘四川医改的生动气韵、清晰轮廓和斑斓色彩。

看四川·委市共建篇——

探索不同类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针对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政策、项目、资金为纽带,按照“一市一协议”原则,立足地方特色亮点,与部分城市的市政府签订了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协议签订后,各先行市政府主动聚焦战略合作协议的重点事项,强化资源调配,定期追踪工作进展,扎实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落实,聚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发展样板,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明确重点,建立合作机制

委市共建是贯彻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具体实践,坚持践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聚合省卫生健康委的平台、人才、科技优势和地方党政的组织、资源、政策优势,压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着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一是明确合作重点。经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在反复沟通协商基础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6月、2023年11月和2024年2月分别与16个市级人民政府和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战略合作协议,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从合作目标、合作重点、合作措施及保障实施等方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二是组建领导机构。成立由委市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协同推进工作组,明确双方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形成委市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委市相关负责同志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处室具体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运行机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研究制定《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会议制度、评估指标等内容,指导、协调、保障、落实委市共建各项工作,对委市共建协议内容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

四是压紧压实责任。督促各先行市政府出台“委市共建”指导意见或考核办法,细化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各先行市政府定期研究委市共建工作,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事项和困难问题;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项目用地、人才引进、奖励扶持等方面给予重要支持保障。

五是开展成效评估。围绕合作协议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把全省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其中,结合实际设定地方特色指标,鼓励打造特色亮点和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估和年度评价,及时通报考评结果,督导补短板、强弱项。

六是严格奖惩激励。对排名靠前的市在项目、资金分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对考核排名末尾的,要求提交专项说明,逐步形成“达到条件就认、条件不行就退、成效突出就奖”的激励约束机制。

2023年6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成都举行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签约仪式

定期督导,完善激励配套

“委市共建”坚持规范运行,着力条块联动,突出示范引领,注重经常沟通,省上和地方共同发力,把“健康愿景”尽快变为“幸福实景”。

一是地方全力支持推动。各先行市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有的高规格召开卫生健康工作大会、出台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有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督促推进“委市共建”重点工作;有的将共建工作进展纳入地方目标考核体系;有的解放思想谋划实施改革创新突破重点举措。

二是行业指导精准有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委市共建”加强工作督导、完善激励配套,召开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工作座谈会,由委主要领导向各先行市党政主要领导致信并带队开展实地调研,交流共建工作成果,共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谋划升级共建举措。

三是机制运行顺畅高效。“委市共建”工作组及其办公室严格执行“委市共建”运行机制,推进合作协议共建事项,定期开展联席会商,按季收集共建进展,总结推开先进典型,研究解决瓶颈问题,积极进行宣传引导,及时评估共建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精准施策,突出地方特色

各地紧抓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卫生健康信息化、健康产业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等重点建设内容,深化改革创新,擦亮地方特色,助推“卫生健康强省”加速建成。目前,四川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8.08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连续7年、1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22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四川省排名升至全国第四位。

一是地区特色更加凸显。各先行市政府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定位、医疗卫生基础、特色优势领域,找准卫生健康事业差异发展、协同配合的着力点,全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发展样板。如:攀枝花市把“委市共建”卫生健康工作纳入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核心内容,借助“阳光城”气候优势创新发展“康养+医疗”产业;内江市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广元市根据区位优势提出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雅安市加快建设“川藏铁路卫生健康事业第一城”。

二是城市“健康成色”更加亮眼。泸州、德阳、南充、宜宾等市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自贡市获批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家级“双示范”城市;绵阳、泸州、乐山等市在核医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上攻坚突破;成都市就医场景“一卡通”等多项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资阳市口腔健康产业发展集聚成势;达州市引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广安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实现“A”级零的突破。

三是发展支撑更加有力。泸州市、南充市全力推动医教协同,泸州市地方财政每年拨付1亿元支持西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展;南充市与川北医学院签订新一轮市校合作协议并已正式开工整体迁建项目;巴中市出台深化改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跳起摸高项目奖励4000万元;雅安市安排上亿元财政预算,推出优化生育保障政策,支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条措施。

下一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完善机制、加强协作、狠抓落实,持续打造卫生健康事业“委市共建”金字招牌。一是协调联动再深化,凝聚更加强劲的工作合力,就全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加快培育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等重点事项攻坚突破。适时召开委市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二是工作举措再强化,建立更加有力的工作机制。统筹“委市共建”和“重点联系县”工作机制,结合“四下基层”工作部署,帮助基层通堵点、解痛点、攻难点、塑亮点,形成更多“站得住”“叫得响”的典型经验,为全省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提供“基层之智”。三是考核评价再优化,实施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紧盯委市共建协议事项,对标对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思路,结合各先行市地方特色,进一步优化完善委市共建重点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按季度进行监测、调度和通报,按年度开展成效评估及等次排名,并反馈给先行市党委政府。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