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被提醒:原来夏天冰箱温度要「调高」,我家一直用错!

新住家居 2024-06-21 18:52:16

前一阵发现冰箱制冷功能好像有问题了,不是直截了当的坏,更像是达不到既定功率,效果不佳,然后报了维修。

结果就因为这件事,我才知道:原来冰箱是要调温的!幸亏工人提醒,不然我都不知道一直用的是错的,顺便也提醒大家注意。

食物冷藏、冷冻的合适温度

通常来说,温度合不合适,是根据单个物品保存条件计算出来的,而冰箱作为综合食品储存柜,只能得出一个泛值,比如:

冷藏区:大多数食物在4-5度这个温度区间内,可有效抑菌,有助于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口感。

冷冻区:低于-12度,细菌停止生长;低于-18度,细菌生物活性降到最低,所以冷冻区一般温度设置在-18度左右。

而且,考虑到不同季节温差较大,还可以适当的调整冰箱温度,达到较为理想的食物储存条件,还不用耗太多的电。

那,具体怎么调?怎么调整才合适呢?往下看。

冰箱温度怎么调?

冷冻温度,一般低于-18度不用调,要调的是冷藏温度。

新一点的冰箱,上面会带数显屏,比较直观,操作也简单:

夏天往高调一点,调到6-8度;

冬天往低调,1-4度;春秋5度;

实际冷藏室内的温度,就能达到5°左右,达到保鲜效果。

老一点的冰箱,一般在冷藏室内侧,会有一个小旋钮,这个旋钮有5个或7个档位,通过扭转它,就可以对冷藏室进行调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数字大小,并不是代表着温度,而是代表的压缩机工作强度,数字越大,制冷强度越大。

对应到具体的季节温度应该是:

夏天1-2档;冬天5-6档;春秋则3-4档。

那可能会人疑问,为什么这个逻辑,跟常识的理解的是相反的?

原因是,夏天冰箱内与环境温差较大,冰箱为了达到设定温度,温度传感器会频繁通知压缩机制冷,反应到感知上就是菜被冻坏、电费蹭蹭的涨;

同理,冬天室内温度低,温度传感器温差感受不明显,压缩机收不到指令,冰箱内温度就会变得不稳定,反应到感知上是放进冰箱的东西也会变质。

如果档位记起来易混淆,就记口诀:低大高小(室内温度低时,冰箱档位调大,反之室温高则调低),很简单很多。

当然,有智能调温的冰箱除外,这类冰箱直接开启智能调温模式就可以了。

变温区温度调节最讲究

现在很多高端一点的冰箱,除了冷藏、冷冻区除外,还有一个可以调温的变温区,温度区间一般是-20℃~5℃,可以任意调节。

从它所覆盖的温度区间可以看出,它既可以变成冷藏室,也可以变成冷冻室,要把它用好了,冰箱空间分配更匹配实际食物属性,发挥空间非常大。

平时备足一周的菜量,变温区调到4-5度放果蔬,作为冷藏区的扩展,再多蔬菜也不愁放;

饮品(啤酒、饮料)等,调到2-3度,存放口感更好,喝的时候也不至于太冰;

当天要吃掉的即食海鲜,调整到0度,保鲜效果最好;

一周内能消耗掉,但是放冷藏担心不新鲜、冷冻又难化开的肉,就调整到-5~-7度软冷冻,保鲜达到了,还方便好切;

逢年过节冷冻备肉充足时,再调到-18度,长期存放冻品食材;

除了发挥空间灵活,还因为大多数冰箱变温区是独立的空间,用来储存容易吸味的奶制品、面包、冰淇淋等,感觉更像是一个单独的小冷柜,干净又没有窜味困扰。

冰箱其他使用误区

冰箱不是保险箱,并不是所有食品一股脑的放进去都能保鲜,如果走进了误区,也会导致食品变质,下面六个误区就是大家常犯的,得注意避免。

误区一:果蔬肉蛋冲洗再放冰箱

清洗完放冰箱,看似更干净,但是不要忘了,清洗的过程也是破坏的过程。

拿绿叶菜来说,清洗会导致细胞壁破损,加上洗完湿度大,即使放冰箱,也阻止不了它加速腐烂的速度,尤其是再用塑料袋裹的紧紧地;

还有鸡蛋,清洗会破坏鸡蛋外层的薄膜,细菌就会从弹壳上的小孔趁虚而入,导致鸡蛋变质,最好是吃前清洗;

还有肉,要是先清洗再储存,可能会破坏肉表面的油脂,导致肉在储存过程中变干,然后清洗过程中接触的也不是无菌水,会增加细菌滋生风险。

误区二:饭菜凉了放冰箱

也不知道最早是谁先说出来热饭菜直接放冰箱,一冷一热不仅费电,还可能激炸玻璃的言论,但后来都被辟谣了。

据相关权威测量,菜趁热放冰箱,细菌能少32倍,这是其一;

其二是耗电,相比晾凉放进去,热菜放进去顶多多花一两分的电费,但前提是能减少细菌啊,我相信再抠的人在卫生和一两分钱之间,也会选前者;

再者,就是玻璃问题,一般冰箱能承受的高温也都在60度左右,而再热的饭菜盛出来,再放进冰箱,也基本都低于这个温度了,根本没必要担心,更何况还隔着饭盒呢。

误区三:食物放置不包装、不分区

在冰箱收纳中,最忌讳的就是食物放置不包装、不分区了,说句不好听的,冰箱里的食物种类越丰富,细菌品种也就越丰富。

如果不包装,一大波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就会强势攻击,首先迎来的就是细菌交叉污染,然后就是串味儿、变质等随后问题。

尤其像夏天的西瓜,尽管包着保鲜膜,都可能拿出来一股子大蒜、洋葱味儿,还别说不包了,都不敢想象。

还有肉类、面食,不仅要包起来,还最好密封,一来防止吹干,二来也能避免串味。

至于分区,根据冰箱里的热成像,越往下、往里温度越低,那么在放食材时,就可以遵循:熟食(最早吃掉的)放最上层;半成品放中间、生食放最下面。

误区四:冰箱清理不及时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冰箱里放的都是食材,不至于太脏,个别蔬菜掉落点泥巴出来,也就擦擦干净就行。

殊不知,如果清理不及时,它则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细菌培养皿,甚至经测试,比马桶上的细菌还多很多倍,所以,定期清理非常有必要。

具体的清理方法:

可以先拆掉盒子、层板,将冰箱内仓用柠檬酸溶液擦拭,目的是除菌除味、随便除除水渍;

然后用牙刷把小角落、缝隙刷干净,取出来的盒子都清洗干净;

再把胶圈等地方,用抹布扒开擦拭,如果发现胶圈发霉,最好用除霉啫喱清除一下,防止霉菌迁徙到食物上;

之所以是啫喱状的除霉剂,是因为比液体和固体除霉产品,它的附着性更好,渗透性也更强,不管发霉多严重,除完之后都和新的一样干净。

如果对清洁度要求高的,总体擦完后,可以再用酒精擦拭一遍,这个过程有助于更彻底的消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李斯特菌、耶尔森菌和霉菌等冰箱常见菌。

误区五:冰箱盖防尘布

嵌入式冰箱直接嵌进柜子里的,没有盖布防尘需求,而且前置散热,也不存在捂着散热问题。

会盖布的皆为非嵌入式冰箱,很多人为了减少点清洁困扰,就给冰箱盖层布,顺便两边再增加点收纳袋。

但通常非嵌入式的冰箱,散热管都在两侧、上端盖布会影响散热问题,部分电子温控的冰箱顶部还有电路板,如果盖一层布,会导致控温不准,就要格外注意了。

另外,盖布顶部放置杂物,一般都是同时出现的,一个不可,另一个自然也不可。

误区六:什么都往冰箱里塞

关于冰箱不能放什么,很多人都有个大概概念,但具体是什么,好像放的时候也记不住。

如果单品记不住,那就按品类记:

第一类,高糖类食物,比如蜂蜜放冰箱会结晶、白砂糖放进去会融化、巧克力放进去会析出白晶,这类东西都不建议放冰箱;

第二类,热带水果,主要因为它们生长在高温环境,难以适应低温,如火龙果放进去果肉会变透明,香蕉、荔枝要么发黑要么影响寿命和口感,也都不建议;

第三类,咖啡茶叶类,主要是这类物品吸湿性强,放进冰箱会有回潮、发霉等问题,也就不建议放。

0 阅读:167

新住家居

简介:来一点家居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