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名校毕业还“有用”吗?

靖如说体育 2024-05-25 07:20:47

大学现在好像变了样。原以为大学会是一个自由探索的地方,没想到经过那么艰难的高考后,大学的生活竟然和高中没什么两样,感觉就像上了一个“高四”。

本以为可以在大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探索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但现实却是,大家都在为了那些学分和活动的额外加分忙得不可开交,生活变得好像被绕上了发条似的。

北京大学的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也这么看,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好像没时间闲下来,自我探索的机会也很少,连交朋友都显得奢侈。他们就像快速生长的竹子,虽然长得快,但内心是脆弱的。”

真的让人思考,现在的大学生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否找到自己将来想要奋斗的目标呢?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考进985的学霸,似乎更加依赖成绩和学历,而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反而更有机会去挖掘自己的天赋和热情。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他们被逼到了墙角,只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呢?

学历贬值,研究生是标配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大学生扩招,都没什么具体感觉,但要知道,30年前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差别可大了。

大家都觉得学历似乎不值钱了,其实这还得从研究生扩招说起。虽然985的录取率没怎么变,985大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但研究生的扩招速度实在是快,短短十年就从50万扩到了100多万,大量的硕士生挤占了原本985毕业生的地位,让大家的学历都貌似贬值了一样。

如果你决定要走读书、拿学历、找高薪工作这条路,那研究生几乎是必走的一步。这就意味着,那种在大学里自由探索的日子,可能真的没那么多了。

现在的社会上,考研、复试、多次尝试的人多得是。既然都决定要花两年时间去读个研究生,不如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的竞争已经从大三扩展到了大二甚至大一。

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把本科学校当作跳板了。比如张雪峰老师还建议那些想考研的学生,可以直接报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那里学习氛围好,考研有伴更容易。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会说:“我再也不回这个学校,也不回这个城市了。” 因为选择这个学校,只是因为它是个好的考研跳板,而不是因为对这个学校或城市有什么情感。

大类分流,大一变高四

大类招生的方式听起来好像给了学生很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大家在大一年级通过了解各种专业来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不过,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多时候只是把大一变成了一个新的高四。

很多高校在大力推行大类招生时,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但背后的现实却是专业的热门程度决定了一切。大多数学生进入这些大类后,他们的首要目标往往是争取进入那些被认为是“热门”和“有前景”的专业。

这就使得大一的成绩变得极其关键,可以说,这种情况下的大一,实际上是高考竞争的延续。

有些学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时还算是比较讲究,所涵盖的专业相对类似,这样的专业组算是比较“干净”。但有些学校的做法就显得有些不太合理,比如把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这些相差甚远的专业放在一个大类里招生。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大一的成绩不够优异,很可能就会被分配到相对冷门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还有什么心情去探索自我、探索社会呢?这样的教育模式,真的适合我们吗?

价值取向单一,所有人都在卷绩点

以前,当网络技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时,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相对自由和随意。但现在,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大幅提升,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网络了解到各种课程信息,知道哪位老师比较好说话,哪门课更容易拿高分。

甚至在课程开始之前,大作业的答案就已经准备好了。学生们还能提前知道哪些实习机会能增加进入大公司的可能性,哪些活动和荣誉能帮助自己更快加入党组织或成为班级干部。

大家还会根据预先制定的详细攻略,选择那些毕业后有望带来高薪工作的专业方向。这些攻略几乎覆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也会严格按照这些计划行事,力求不出任何差错。

这种模式虽然帮助学生高效规划了大学生活,但也让本应多元和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趋同,逐渐变成了遵循同一模板的结果。这样的教育环境真的合适吗?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某些更宝贵的东西?

卷学历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在大学努力获得高绩点和考上更高学历的研究生,确实会带来更多的选择权利。但是,任何投资都应考虑其投入产出比。一旦竞争过于激烈,成本超出了收益,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这种努力是否真的值得。

在高中阶段,如果孩子不够认真学习,父母往往需要通过花更多的钱来补偿这种损失。但一旦步入社会,路就变得更加多样化了,成绩不好的孩子并不会受到太严重的惩罚。

如今,在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高薪职位不断裁员的背景下,单纯追求学业成绩和研究生学历,可能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和喜好,错过探索自身特长和天赋的宝贵机会。

选择最热门的专业,进入高薪岗位,这种激励可能是短暂的。相比之下,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与社会需求结合,不仅能提供更持久的动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尤其对于那些能考上985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模板来雕琢,却忘记了自己能够获得那么高的分数,其实多少说明了有一些天赋。

因此,在大学生扩招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将大学生活变得如高中般紧张,那些清醒的人此时应该更加注重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在一个学历日益贬值的时代,技能和天赋才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1 阅读:82

靖如说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