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合葬还是分葬?

丁姑娘说历史 2023-05-03 16:51:20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合葬还是分葬?

在古代,帝王和皇后都是要合葬在一起的,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不可能同时入土为安,万一有一个人先一步入土为安,那他们该如何入土为安?

对于帝王与皇后死后能否合葬,各朝的做法各有不同,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各个朝的帝王与皇后合葬的做法。

首先从汉代开始,在汉代的时候,皇帝和皇后是不会被安葬在一起的,准确的说,汉代的时候,被称为“同坟异穴”,也被称为“异穴合葬”,也就是皇帝和皇后被安葬在同一个陵寝之中,但是却不会被安葬在同一个地宫之中。

用不同的墓穴,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两个人不是一个人死的话,那么谁先死,谁后死。

汉朝从刘邦开始,就实行了不同的葬法,刘邦的葬法比吕后的葬法要好很多,所以他的葬法也要比吕后的葬法好很多,所以他的葬法也要比吕后的葬法好很多,所以他的葬法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不是一个葬法。

到了汉明帝刘庄的时候,刘庄的母亲阴丽华死后,刘庄认为自己的父亲,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的关系很好,如果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那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可是他也不能改变先祖的规矩,所以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父母埋在同一个地方,然后在刘秀和阴丽华的地下宫殿里挖了一条地道,让两个地下宫殿相通。

刘庄的本意,是想让自己的父母在死后,能够通过这个渠道,保持联系,这也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仪式。

所以汉朝的时候,皇帝和皇后都是合葬在一起的,不过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这个规矩就变了,汉朝的时候,皇帝和皇后都可以一起葬在同一个坟墓里,也可以一起葬在同一个坟墓里。

当然,这也要看是哪一位先死,哪一位后死,哪位后一位后,这座陵墓就会被封闭起来,等女皇死了,再重新修建一座陵墓,这也是汉朝的规矩。如果是皇后先死,那么她就会被埋葬在这里,但是她不会被埋葬,而是等她死了之后,她才会被埋葬在这里,这就是所谓的低人一等,因为她的地位并不高。

不过,在隋朝的时候,却是按照汉朝的规矩,将两个人埋在了不同的墓穴之中。但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时候,这种丧葬方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原因就是武则天的死。

武则天的夫君唐高宗李治死的比她早,李治死后就被埋葬在了唐乾陵之中,因为唐朝和隋朝一样,都是按照汉朝皇帝和皇后的习俗,所以李治被埋葬在唐乾陵之后,地下宫殿就会被封印起来,所以武则天死后,她必须要在李治的陵墓旁边重新修建一座新的陵墓。

武则天是在李治死后建立武周的,后来因为张柬之的阴谋,她不得不将皇位让给了唐中宗李显,武则天在退位后没多久就病逝了,临死之前,她反复叮嘱李显,一定要让李治和她的皇位融为一体。

武则天死后,李显按照她的遗愿,开启了唐乾陵,将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埋在了唐乾陵之中,从那以后,李显就有了皇帝和皇后共葬的规矩。

可是,李显却将武则天安葬在了李治陵墓之中,这引起了李唐皇族的极大不满,毕竟武则天盗取了李唐皇的宝座,而她只是李治的皇后而已,而且,在古代,夫复何求,夫复何求,所以,为了不让武则天惊扰李治,将李治和武则天安葬在一起,所以,许多人都反对李治安葬在一起。

但李显却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将武则天和李治安葬在一起,并且为李治开了一座唐人的陵墓。但唐代的谦逊而不是尊贵的观念得到了加强,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普遍的尊重。

到了两宋时代,宋朝的皇后基本上都比皇帝活得久,也都是死得早,特别是在北宋时代,很多皇后都以皇太后的身份登基称帝,所以两宋时代,基本上都是用不同的墓穴来实现帝后合葬。

不过,自从真宗赵恒娶了章献明后,刘娥的陵墓就变得更大了,因为宋真宗驾崩后,刘娥辅助他的义子赵祯临朝,权力与武则天、吕后不相上下,因此,在她驾崩后,义子宋仁宗赵祯专门为她建造了一座宋真宗永定陵的北边,也就是帝王陵墓的标准。

不过,在古代,刘娥的陵墓和永定陵一样,都是两座陵墓,不过和汉代的陵墓相比,刘娥的陵墓就显得有些寒酸了,她的陵墓虽然没有汉朝那么豪华,但是也比汉朝的陵墓要豪华的多。

因为刘娥的缘故,两个宋朝的皇陵都要比以前的好很多,所以两个国家的皇陵都不一样。

至于元朝,与其他几个朝代都有很大的不同,那是因为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而蒙古人在丧葬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自从蒙元开国之君成吉思汗之后,元朝的每一位皇帝,都是秘密安葬,根据历史记载,每一位皇帝死后,都会将自己的身体挖出来,将自己的身体安葬在一颗大树上,然后将自己的身体安葬在一颗大树上,用金环包裹起来,涂上颜料,最后将自己的身体抬到成吉思汗指定的地方,埋葬在一处山谷之中,既不立坟墓,也不立碑文,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成吉思汗的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其实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而这座陵墓,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后人只知道,元朝的皇帝,大部分都被埋葬在了起车谷,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就没有人知道了。

所以,元代的皇帝,都是这样安葬的,而不是和皇后一起安葬,这也是元代为什么没有考虑过,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时代,该如何安葬的原因。

到了明代,就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差不多,如果是皇后死在前面,那就是地宫,皇帝死在后面,地宫的大门就会打开,然后两个人一起埋在同一个墓穴里,而不是同一个墓穴。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英宗朱祁镇外,其他的皇帝、皇后,在他们死之前,都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墓穴之中。

明朝开国皇帝的妻子马皇后,死得比他还早,朱元璋正在建明孝陵,马皇后就被埋在了明孝陵里,朱元璋也被埋在了一起,这就是皇帝和皇帝的妻子,被埋在了一起。

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曾再三嘱咐,一定要和他的夫人钱氏安葬在一起,因为钱氏还活着,朱祁镇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按照他的遗愿,将钱氏安葬之后,就将墓室的大门敞开,一直开着,一直等到钱氏安葬之后,才将墓室完全封闭。

朱祁镇对钱氏的感情很深,因为两人曾经有过一段感情,当年朱祁镇亲自带兵出征,被蒙古瓦剌人生擒,钱氏用自己的私房钱向文武百官求情,将他救了出来,并且每日对着佛像痛哭流涕,双目失明,双腿残废,这也是钱氏为什么会对他这么好的原因。

当朱祁镇被放出来,重新登上皇位的时候,他很感激自己的妻子,也很感激她,于是,朱祁镇就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把自己的陵墓封起来,一定要把她安葬在自己的陵墓里,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九泉之下相依为命了。明宪宗朱见深将她安葬在明裕陵里,与朱祁镇合葬在一起。

不过,明朝的帝王和皇后,大部分都是同墓,而明朝的帝王和皇后,则是同墓,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如果是在帝王死后才死的,那么就必须要葬在一个墓穴里,而不是像其他王朝一样,在帝王死后,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墓穴里,才能埋葬自己的皇后。

一般情况下,明帝在建造地下宫殿的时候,都是有两个墓穴的,如果是先帝驾崩,那么第一个墓穴的入口就会被封死,第二个墓穴的入口就会被封死,第三个墓穴的入口就会被封死。若是皇后先驾崩,倒也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将其埋葬在其中一座陵寝中,不必将陵寝大门关闭,只留下一道门户,等待帝王入土为安。

所以,明王朝的皇帝和皇后,都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墓穴之中,不过比起其他王朝来,还是要好上许多,因为明王朝的皇帝和皇后,都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墓穴之中。

清代和明代差不多,都是一人一坟,一人一棺,一棺一棺。

但在清朝早期,皇帝和皇后必须要合葬在一起,如果皇帝死了,皇后就没有机会了,必须要和皇帝一起下葬。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妻子阿巴亥,也就是他的妻子,也就是皇后。

从康熙、雍正两朝开始,康熙的时候,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死了,也就是四十五年前,皇太极清昭陵在沈阳的地下宫殿早就被封死了,所以康熙一直在为怎么给孝庄太后下葬而苦恼。

所以孝庄在临死之前,特意嘱咐康熙,一定要按照先祖的遗愿,不要惊动皇太极,一定要将她安葬在康熙的父皇顺治的陵寝里,这样才能让她和她的母亲在九泉之下重逢。

就这样,康熙将孝庄公主安葬在了孝陵附近,不过康熙并没有为孝庄公主修建一座陵墓,而是将她的遗体暂时安放在那里。到了雍正年间,他下令为自己的曾祖母孝庄皇后建造了一座类似于清朝昭陵的陵墓,取名“昭西陵”。

孝庄皇后虽然住在河北的遵化,但是她住的地方却是沈阳的昭陵,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孝庄皇后和皇太极的坟墓却隔着很远的一段距离。

从那以后,清朝就借鉴了汉唐时期的同墓异穴,卑不动尊的丧葬观念,凡是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都会在帝陵附近重新立墓,建造后陵,规格制度与帝陵相呼应。就好像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她的陵墓就在咸丰帝的陵墓旁边,这就是定西陵,因为定陵的西边埋葬着咸丰帝的慈安,这就导致了定西陵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慈禧西陵,一个是慈安西陵。

但是,隆裕太后却是唯一一个可以在皇帝死后,和皇帝一起埋葬在一起的人,因为隆裕太后是1908年去世的,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建造自己的陵墓,而是在他死后,他的陵墓才被建造起来,这一建造就是七年,直到1915年,隆裕太后也在1913年去世,她才和皇帝一起埋葬在了一起。

总之,中国古代的帝王和皇后,要么是同墓,要么是分葬,要么是分葬,所以,中国古代的帝王和皇后,要么是分葬,要么是合葬。

0 阅读:0

丁姑娘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