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深刻演变,中日专家共议两国关系发展之道

亚太说 2024-06-26 09:40:41

6月25日,中国外文局与日本非营利智库组织言论NPO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十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高层磋商会。会上,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局势、中日关系及未来合作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当前中日关系处在关键阶段,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旧金山实现会晤,重新确认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今年5月,李强总理同岸田首相在首尔举行会谈,再次确认上述努力方向。在此背景下,近期两国人文交流活动逐渐频繁,4月在东京举办的中日人文交流对话、大熊猫“香香”粉丝云见面会、竹内亮导演制作的纪录片《再会长江》在中日多地上映,都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主持会议

大和综研名誉理事、原东京奥组委秘书长武藤敏郎亦肯定了这一积极趋势,他表示,日中之间的确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基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朝着加深日中友好的目标为解决问题做出努力。日本和中国不仅是亚洲重要国家,也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责任。两国需要共同思考,如何肩负起这种责任。

大和综研名誉理事、原东京奥组委秘书长武藤敏郎

言论NPO理事长工藤泰志认为,当今世界冲突频发,另一方面,人类亦面临全球变暖等严峻的环境问题。诸般危机需要全世界的人们携起手来去应对,但现在还没有实现这一点。日中两国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应该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两国应当在此之中发挥稳定性、建设性的作用。

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认为,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如何避免亚洲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是日中两国应当共同探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日中两国作为拥有共通价值观的国家,应当携手探索如何为世界性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刘洪才指出,在当前中日关系所处的特殊环境之下,加强地方往来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与其他领域相比,促进两国地方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是一个具有实操性的切实抓手。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左),原中央外办副主任陈小工(中),中日友协常务副会长程永华出席会议

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左),日兴Research Center株式会社理事长、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出席会议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认为,从2001年至今,中日关系起伏不断,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两国之间常态化、稳定的交流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这一议题,程永华以疫情期间日本媒体的涉华报道为例,指出其中存在很多偏颇,起到了负面作用,日本媒体应当对此进行反思。对于当今世界呈现出的愈演愈烈的分化与对立趋势,日兴Research Center株式会社理事长、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表示担忧。他指出,当前,欧洲民粹主义再度兴起,而美国在今年秋天的中期选举之后,这种趋势可能也会更加严重。日中两国应当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危险性,并通过对话寻找弥合这种分歧的解决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认同当今国际局势中正在酝酿着深刻的变化,他指出,中日两国可以以中日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缓和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杨伯江举例指出,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10+3(东盟10国+中日韩)财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货币互换协议网络的《清迈倡议》,中日在其中共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一个成功案例。希望今后能出现更多这样的案例。围绕未来中日合作的发展方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领域,中日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应当充分利用中国、日本及整个亚洲的市场规模、企业家精神和活力,从终端入手、从应用场景入手,展开合作。另一方面,中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双方贸易投资合作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确保“不脱钩”“不断链”。此外,张燕生还指出,第三方市场合作也是中日合作的一个重点领域。他表示,自己在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交流时,对方曾表示,中国企业总是敢去日本企业不敢去的地方,具有冒险精神。张燕生认为,两国企业在开拓第三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互补和合作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右)出席会议

言论NPO理事长工藤泰志(左)、言论NPO国际部部长西村友穗(右)出席会议

文:李家琪 摄影:谢文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