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匈人帝国的崛起与消亡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6-11 14:53:34

在欧洲的历史中,罗马帝国如同神话般的存在。

而在欧亚大陆深处,曾经出现了一股凶猛且神秘的力量,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挥舞着“上帝之鞭”,包围过“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又攻陷西罗马帝国首都,甚至间接导致了西罗马灭亡,但在短暂的强盛后,却又迅速消失在历史迷雾中。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令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匈人帝国"。

匈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匈奴”和“匈人”之间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匈人是匈奴的后裔,甚至流传,匈奴被汉朝打出东亚,他们逃往欧洲,把怒火转嫁给日耳曼蛮族,然后偌大的罗马帝国,就被这个连匈奴,都打不过的蛮族覆灭了。

另一种说法,就是匈人可能是匈奴的分支,并与其他民族混血而成的,虽有一定关系,但又有不同。

还有人则认为,匈人和匈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之间无论是形体外貌、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社会结构、生产力能力上都相差巨大。

匈奴已经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典型游牧民族结构,匈人则仍然处于原始且松散的部落制度。

自东汉时,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东汉政权,而北匈奴被迫西迁。

直到公元4世纪,匈人的出现,这300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已无人知晓。

这其实就是民族史研究的一艘忒休斯之船,当船上的所有零件逐一更新之后,它还是原来那艘船嘛?

如果不是,它是从哪一刻开始就不是了呢?

公元350年,阿兰国实力还是比较强大,阿兰王率领全国的兵力,与匈人军队在顿河沿岸展开大战。

结果却遭遇了惨败,阿兰王也在战斗中被杀死,阿兰国随之灭亡,最终向匈人臣服。

匈人在西方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就与阿兰国的灭亡紧密相连,这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震惊不已。

在灭掉阿兰国之后,匈人在顿河流域附近停留了几年,随后便向西方发起进攻。

大约在公元375年左右,匈人联合被他们征服的阿兰人,在黑海附近与东哥特人展开激战。

东哥特人抵挡不住匈人的进攻,最终国家被灭。

这也导致原本定居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西哥特人,被迫向南迁徙到东罗马帝国,从而引发了所谓的蛮族入侵事件。

与此同时,匈人在东欧的势力不断增强,他们在征服阿兰人和驱逐哥特人之后,在中欧的匈牙利平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匈人从一个纯粹的游牧战争机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政治实体。

匈人王国采取了类似罗马帝国的政治策略,他们没有将那些被他们征服的部落彻底消灭,而是要求这些部落向他们进贡,并承认匈人的统治地位,以此作为交换条件。

这样一来,这些部落被纳入匈人的势力范围,与匈人共同作战,并且还能获得一部分战利品。

匈人控制下的日耳曼部落与他们成为了盟友。

公元395年,匈人的军队对东罗马帝国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他们占领了亚美尼亚,摧毁了卡帕多西亚,还一路挺进叙利亚,逼近了安条克。

与此同时,匈人也对萨珊帝国发动了攻击,最初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甚至逼近了萨珊帝国的首都泰西封,但后来波斯进行了反攻,导致匈人遭遇了惨败。

有一位名叫鲁吉拉的匈人首领,罗马人称之为匈人王,他将匈人的各个部落统一了起来。

434年,鲁吉拉去世后,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莱达继承了他的统治地位,继续统治着匈人。

他们的势力迅速扩张,并且开始与当时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商讨,要求归还几个在东罗马帝国庇护下的叛教部族。

第二年,阿提拉和布莱达在马古斯与东罗马帝国的代表团会面。

经过谈判,达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条约:东罗马帝国承诺归还叛教部族,并且将以往每年对匈人的350罗马镑的贡品(约相当于115公斤黄金)增加两倍,还会开放更多的市场给匈人商人进行贸易,以及为每一个被俘虏的罗马人支付8个金币的赎金。

在签署条约后,匈人的帝国便从东罗马帝国的边疆撤向了欧洲内陆地区,而狄奥多西二世则借此机会修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并且沿着多瑙河建立了防御工事,增强了东罗马帝国的防御能力。

到了440年,匈人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东罗马帝国,频繁地侵扰多瑙河北岸的市场。

阿提拉和布莱达指责东罗马人没有履行条约,扬言要再次进攻东罗马帝国。

阿提拉率领匈人横渡多瑙河,将伊利里亚地区和色雷斯地区彻底摧毁,包括首府费米拉孔。

441年,匈人攻陷了马古斯、费米拉孔等城市,他们兵临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匈人虽然消灭了城外的罗马守军,但由于缺乏攻城的武器,只能围困这座城市。

长期围困之后,皇帝狄奥多西二世选择了投降。

双方达成了协议,东罗马需要赔偿6000罗马榜作为之前毁约的惩罚,并且每年的贡品要增加三倍,达到2100罗马镑,每一个被俘虏的罗马人的赎金也要增加到12个金币。

这些条款让东罗马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也暂时满足了匈人的欲望。

匈人再次撤向了内陆地区。

公元445年。

布莱达从历史记录中消失了。

据说他是被阿提拉杀害了。

阿提拉成为了匈人唯一的统治者,也是欧洲战斗力最强的指挥官。

顺便提一下:布莱达的名字似乎给布达这个名字带来了一些启发。

这个定居点后来与其他定居点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布达佩斯市。

从448年到450年,匈人帝国的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

在这广大区域内的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里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则出兵参战。

到了公元 450 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率领大约十万大军渡过了莱茵河。

匈人大军洗劫了现今法国,洗劫了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

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

在沙隆的那场大决战中,阿提拉最终被打败,尽管匈人的战斗力没有被完全摧毁,但这场战斗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以及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后果。

匈人将大量蛮族赶入西罗马帝国,可以说,匈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匈人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入了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意大利本土。

阿提拉的军队攻占了众多城市,还将意大利东北的重要军事据点彻底摧毁。

这次匈人的入侵也间接促成了威尼斯城的诞生,因为当时城镇的居民都逃往沼泽地寻求安全,并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家园。

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惊恐万分,从拉文纳逃到了旧都罗马,只剩下埃提乌斯在北部拼死坚守,但他提供的支援却非常少。

匈人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阿提拉接见了由教宗等当时罗马帝国内身份最显赫的人所组成的议和使节团。

经过一番商议后,阿提拉决定接受议和条款并撤离。

在公元 452 年,阿提拉的帝国范围从当时的俄罗斯地区直延展到匈牙利,还跨越了德国,延伸到了法国。

公元 453 年,阿提拉迎娶了一位名叫伊尔迪科的日耳曼公主。

他在新婚之夜喝多了,第二天却被发现因动脉破裂而死。

他的葬礼一结束,帝国就被他的三个儿子埃拉克,登吉奇和埃纳赫瓜分了。

阿提拉强大的号令力和令人畏惧的声誉曾使帝国得以维系在一起。

没有了他,帝国就开始逐渐瓦解。

这三个兄弟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而相互争斗,而非将帝国的利益置于首位。

异族的奴隶们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展开激烈的战斗。

匈人退到了现今的匈牙利一带,之后又往东退到了现今乌克兰的西南部与北高加索地区。

468年,匈人被东哥特人逐出潘诺尼亚。

最后一位匈人首领邓吉西克,被迫率领部众沿多瑙河南下,攻打东罗马帝国。

469年,邓吉西克被东罗马军队击杀,其部队被歼灭。

这一年被视为匈人帝国的终结。

匈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暂的。

帝国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

匈人也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森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

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正式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主要国家的格局形成了。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