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位置很重要,明明有赵云、魏延,为何要用个没带过兵的马谡呢

小涛说史 2023-04-07 00:17:23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街亭的位置极为重要。虽然有赵云、魏延等经验丰富的大将可供选择,但是诸葛亮却提拔了一个从未带过兵的马谡。引起很多人的疑惑。

公元228年,魏国内部发生危机,而蜀国准备发动一场大型对外战争,所以诸葛亮上《出师表》,请求北伐。在选择先锋的问题上,其实有很多人选,但是诸葛亮最终选择了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的高徒,十分擅长军事理论研究,因此深得诸葛亮信任。尽管马谡没有实际带兵作战的经验,但他在军事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是让诸葛亮看重他的。

街亭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连接了蜀汉的主要补给线。马谡是为了防止曹魏名将张郃前来切断蜀汉的退路,所以被任命为前锋,驻守街亭。相比于赵云、魏延等实打实的将领来说,马谡完全没有真正带兵打仗的经验,估计诸葛亮硬要提拔马谡,可能是因为诸葛亮自己就不是军事系统出身的人,怕压制不住这些军头,于是大力扶持秘书系的文官来掌控兵权。

诸葛亮在北伐前曾召开军事会议,听取了各位将领的意见。在这次会议上,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建议,想要自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这条计策被称为子午谷奇谋,可行性争议上千年,但马谡的方案更为稳健。

诸葛亮全军的重点,其实是放在了马谡身上。以马谡为主将,以王平为副将,以文驭武未尝不可。但是在打仗时,马谡却将部队拉到山上,准备在地形上对即将到来的曹魏军队形成压制。但是山上屯兵有一个大忌,就是山上没有水源,老将王平一看这排兵布阵,当即建议马谡在山下屯兵。马谡当时突然想起韩信背水一战的打法,认为如果曹魏截断蜀军水源,那么蜀军战士必然向死而后生。结果理论在实践面前不堪一击,在张郃部队到达后,一看蜀军的排兵布阵方式没笑死,直接断了蜀军的水源,马谡所部立刻乱成一团,几乎是不攻自破。而赵云,虽然看似与关羽一个级别,实则不一样,关羽一直都是在前方对线的将领,是战场的滚刀肉了,尤其在荆州能够发动襄樊战役,差点干翻曹魏在荆州的所有布局。

在街亭失守后,蜀汉主力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处境,不得不撤军。诸葛亮面对蜀汉内部的压力,将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推到马谡的身上。可见,马谡作为一个理论家,对实际作战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缺乏了解,很难胜任作战指挥的角色。

诸葛亮用人的风格不同于有经验的将领们,他更倾向于用说话方面优秀、有思想才能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不直接提拔赵云、魏延等实际带兵作战的将领的原因之一。这种用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蜀汉军政两届人才出现“断层式”稀缺。

1 阅读:80
评论列表
  • PVP 3
    2023-04-10 23:45

    [吃瓜]诸葛有阶级思想:士农工商,只用有文凭的![吃瓜]诸葛有文人的执拗:知识分子的执拗很可怕,因为觉的自己有知识,比别人聪明,所以总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始终坚持自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诸葛掌权后,感觉有点信心爆棚了。。。。[吃瓜]诸葛有严重的“任人唯亲”的痕迹。。[吃瓜]不管北伐成功与否,都会招来魏的“报复”!面对魏的“报复”,蜀只能独自承受![吃瓜]首伐大好形势,面对只5万追兵,都吓得诸葛退兵。。等魏调齐几十万大军,蜀汉如何面对?[吃瓜]弱蜀伐魏只能攻其不备,一击必杀!首伐失利后,诸葛没有思量为何失败,和诸葛迷一样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翻马谡身上,首伐败,二伐败,三伐四伐五伐都败,每次所有的失败的责任总会归咎到别人身上。。[吃瓜]有没有可能北伐本身就是错误的!有没有可能诸葛和马谡一样都属于纸上谈兵。。。或者说都只是适合出谋划策,不适合领兵打仗。。。[吃瓜]如果给马谡5次守街亭的机会,我相信他还是会上山。。。如果让诸葛有机会再北伐,我相信起码5次内还是会失败,而且会出现至少5个“背锅者”!

    小涛说史 回复:
    马谡的认知决定了给他多少机会都会上山收街亭。

小涛说史

简介:简单解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