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蚕丛”之谜。古蜀蚕丛柏灌鱼凫杜宇的名字事迹对应华夏文明

翔子史前推理师 2023-10-25 10:28:52

蚕丛,自古以来,迷一样的存在,矛盾重重,今天我们来尝试解一解蚕丛之谜。

最早出现蚕丛这个名字的文献来自西汉杨雄的《蜀王本纪》,另一本书就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蜀王本纪》里提到蚕丛时的原文是:“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时蜀民稀少”。看上去蚕丛应该是古蜀蒙昧时期最早的“蜀王”,尤其是后人在《蜀都赋》注释杨雄这段文字是还加上了“不晓文字,未有礼乐”,感觉蚕丛更像是与炎黄同时代的启蒙当代人文文明的先祖。

但是在《华阳国志》里,画风突变,“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这里出现的蚕丛成了周朝时从周政权独立出来的书侯的名字。

到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人人们常犯的逻辑错误。

第一,很多人根据这里提到的“纵目”,据此推断三星堆的纵目青铜面具主人就是蚕丛。但这里有个时间错乱,《华阳国志》里记载的“纵目”蚕丛是在周朝时才出现的,那个时候三星堆已经被埋在地下了。

第二,有人根据《华阳国志》蚕丛在周朝的出场时间认为《蜀王本纪》里提到的“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蚕丛时期就在周朝,据此认为古蜀蛮夷之地,到周朝时还没有文字未有礼乐。但这又有一个矛盾,同样是《蜀王本纪》,提到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就算各三百岁也超过900岁,何况还有杜宇、开明,仅开明也有三百多年。加起来远远超过周朝八百年长度。这就说明,蚕丛远远早于周朝就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两个时代距离接近的文献为何如此矛盾,谁错了?

合理的解释是,《华阳国志》提到的周失纲纪事件后称王的蜀侯并不是叫“蚕丛”的人,“蚕丛”这个名称是杨雄常璩虚构塑造出来的指代古蜀这片土地上数千年以来形成的以养蚕丝织为种族特征的蜀人土著,准确的说就是指的三皇五帝后人融合形成的蜀人群体“蜀山氏”。

我们来看看蚕丛与蜀山氏的关系。《路史》: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这句话的重点是蚕丛最开始就是蜀山氏的首领。《蜀纪》:“蜀山,昌意娶蜀山氏,益土也”。我们知道,黄帝长子昌意娶的蜀山氏菖蒲,蜀山氏是黄帝的儿媳,颛顼的母亲。以上两条简单的文献,通过“蜀山氏”将古蜀神话中的蚕丛、柏灌、鱼凫等人物与黄帝、昌意、颛顼等联系起来。

那么,蚕丛作为蜀山氏的首领,会是同为蜀山氏体系的菖蒲、昌意、黄帝、颛顼的哪一位呢?

我们先来看看蚕丛的“丛”字,丛意思就是“汇聚、聚合”。蚕丛,就是养蚕部落的聚合体。

答案不言自明,炎黄体系中与蚕有关的便是黄帝元妃蚕神嫘祖。

好,让我们回头再来小结一下,无论是来自西陵的嫘祖,还是来自蜀山的菖蒲,以及黄帝在蜀地的其他后裔,都被后世统一称为蜀山氏,后来蜀山氏被杨雄常璩创造性塑造出一个新的名字“蚕丛氏”,蚕丛氏就是统一指代古蜀这片土地上数千年以来形成的以养蚕丝织为种族特征的蜀人土著,准确的说就是指的三皇五帝后人融合形成的蜀人群体“蜀山氏”。

好,让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常璩的这句话“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意思就是:在周朝某个时间点,周失纲纪,有来自古蜀的千年土著蚕丛氏族首领某某,其目纵,率先称王。

最后,我分享一下个人的观点:古蜀神话人物只是从周开始望帝(蒲卑)、丛帝(开明王朝)才成为信史。而蚕丛、柏灌、鱼凫、杜宇这前几位古蜀神话的人名,其实就是在蜀地曾经发生过的炎黄人物与事迹的另一种隐性描述和记录。换句话说,上古在蜀地,所谓的蚕丛、柏灌、鱼凫代表的古蜀文明,就是我们课本上学到的众多华夏故事。

作者:翔子史前推理师

知名历史博主,文旅节目制片人,原为中央电视台(CCTV)导演。全网首次提出华夏探源创新观点:“岷江流域才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引发社会较大反响。

内容包括:昆仑就在瓦屋山、昆仑之丘即为新津修觉山、伏羲女娲来自岷江流域、炎帝黄帝家族在岷江流域、涿鹿之战战场在成都、尧舜禹夏在岷江流域、三星堆就是夏商祖庙、《山海经》即为巴蜀地理书等等颠覆性的观点。精准对应了《山海经》里众多地理坐标。

0 阅读:50

翔子史前推理师

简介:原央视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