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观众对孙涛的评价,我才懂得赵本山那番话的含金量

娱子厦 2024-03-01 15:39:06

之前春晚开始彩排后,网上出现一个投票——今年最不想看到谁上春晚?

孙涛赫然是观众讨厌的第一名。

曾经的他,凭借一句“我骄傲”火遍大江南北,也曾有多个经典小品。

出演的影视剧《当家的女人》至今有人回看。

如今观众对他的评价,一次比一次低。

“最不想在春晚看到孙涛”

“他太吵了,咋咋呼呼的”

“就是因为他,我才不看春晚”

甚至有人说,孙涛能上春晚就是有背景,不然没有才华,不搞笑的他为啥年年上。

口碑越来越差,真的是因为孙涛不够努力吗?

不是的。

孙涛的父亲是著名的山东快书传承人。

自幼对他就很严格。

六岁时,孙涛每天要练习两个小时的快书。

学了一段时间后,又要求他练习舞台表演和应变能力。

为此还特意组织了一次军区大院露天表演。

可惜,那时候孙涛不喜欢舞台,死活都不上去。

经过这一件事后,父亲就放弃了让他学快书的想法。

高中毕业后他没考上大学,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军人。

送他去部队的时候,孙涛看到了父亲眼中的不舍和微微弯下去的腰,突然察觉到父亲老了。

于是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做的更好。

新兵训练后,孙涛被分配到新疆,后来又调到济南军区。

在宿舍无聊的时候,孙涛就喜欢表演快书。

慢慢的,去观看的战友越来越多。

领导得知后将他调到了文艺宣传队。

后来又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孙涛一直是倒数。

但他从未放弃自己,每日努力练习,花心思钻研作品。

毕业时,成绩已经成为第一名。

毕业时,孙涛创作了小品《纠察》

为了这个作品,他只要有空就去看现实中纠察员的一举一动。

琢磨他们的细微动作和神态。

因为用心,所以打磨出来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纠察》获得了学校的一致好评,还被推荐给春晚舞台。

也开启了孙涛十七年的春晚之路。

后来孙涛陆续带着《三姐妹当兵》《祝寿》等作品登上春晚。

尽管当时春晚人才济济,龙争虎斗他仍旧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让观众心中有了他。

有资历,还努力,孙涛为什么现在人人厌。

究其根本,是环境。

春晚小品的演员,不知从何时开始。

有了固定的模式。

钉子户➕流量演员或者当红歌星。

没有固定的搭档,那么你有再多的默契都拿不出来。

有时候,小品演的不上不下。

而近些年,春晚对小品的要求也很高。

比如,要有教育的意义,要有正方向,还要感动落泪。

还要穿插网络热梗。

形成的模式就是固定的:开头误会或者冲突,加上网络热梗,最后解开误会,一家人包饺子。

小品是什么?

小品是喜剧,是带给人欢乐的作品。

这些要求的融入,将小品变得面目全非。

这样的作品,观众不喜欢看,演员不喜欢演。

当年小沈阳告别小品。

有人问他为什么。

他说:

“喜头悲尾巴,我不喜欢”。

明明是喜剧,却要弄一个悲剧的结尾。

硬生生要去感动观众。

一部影视剧有前有后有铺垫,才能达到的效果。

非要让台上几分钟做到。

那么呈现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连赵本山老师,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年365天受教育,最后一天还要教育,有用吗”

“小品最大的主题是快乐”。

当年,听到这番话,只认为是赵本山老师不满自己的作品被毙掉。

如今再看才发现含金量很高。

因为他预知了小品的未来。

不是观众们吐槽这些老演员,比如孙涛、贾冰、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看这些一眼看到结局的作品。

今年,孙涛没有上央视春晚,而是上了地方舞台。

口碑就逆转了很多。

由此可见,不是孙涛越来越讨人厌,也不是他的作品不优秀。

而是有些实力不允许发挥。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回到之前的快乐主题小品。

什么时候,才愿意大年三十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面前其乐融融呢?

恐怕这个愿望,很难达到了。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描述过程,引用的是采访视频和官方媒体的文章,并非臆测,有些观点只代表自己,如果不适请私信》

你觉得孙涛如何呢?

喜欢他的小品吗?

欢迎评论区互动,给我留言吧。

0 阅读:1

娱子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