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的唱功如何?为何他可以掀起上世纪音乐潮流?硬核分析!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4-03-14 17:38:44

粉丝提问:齐秦的唱功如何?

答:音色极为优秀,兼具明亮度和平衡美感,开辟了90年代流行音乐潮流。巅峰音域A4密集强咬字,喉位波动大,存在倒嗓

齐秦,这位华语乐团之中对于内地受众影响极大的流行民谣巅峰歌手,曾经掀起过一道音乐潮流——让流行音乐从单纯的娱乐性转变向文化思考的情绪作品。在上世纪1986年开始,直到1996年这十年齐秦几乎是华语内地音乐的核心支柱,影响了一大批音乐人,其中就包括:李建以及后来的陈楚生。李建的唱法在本质上可以是做齐秦唱法的一种科学性弥补和填充。

从整体唱功上,齐秦是一个身处于毫无唱法体系的时代朝着混声唱法进步的开拓者。在四十年前,齐秦的CD录制之中就具有混声时代的初步运用,包括他极为明亮的金属芯音色,和极为柔美的中音区,这些都是可以归于当下混声强混声音色和平衡混音色的技巧之下。

但是受限于时代,齐秦的唱法也存在较大的伤嗓行为,主要是高喉位导致的咬字紧张,这导致在2014年之后,齐秦的最高音下滑了四个Key,维持在F4换声点以下,不触及高压音区。这较为可惜。

从音色上讲,齐秦的音色是非常惊艳的,大概是华语音乐第一个让大众同时感受到:强混金属芯和平衡混美感的男歌手。加上个人的忧郁气质和音乐风格更契合流行民谣,那么整体的音色就成为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柔和基地,加上具有爆发性的明亮芯体。这就具有了非常完美的辨识度和声乐听感的审美拓展,当下同为巅峰歌手的李建,和陈楚生可以视作齐秦音色逻辑的继承者。

从音域上讲,齐秦的音域能力同样惊艳,在1986年左右,齐秦的代表作《狂流》整首歌曲完成了五十次A4高音金属芯的质量强咬字,这对于流行音乐而言已经是非常完美,而且已知民谣属性混合歌曲的最高音质量表现。A4的强咬字表现和孙楠的常用音是一个档次。那么齐秦的常用音域在生涯巅峰时是:C3-A4的一个八度+六度,且具有流行音乐黄金音区的高音能力。

但是,四十年前没有当下如此科学系统和信息交流的快速,这就意味着齐秦的唱法其实完全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为了保证这种平衡柔和美感为主,金属芯为辅的音色气质,齐秦在音域的高音咬字上,是具有一定的伤嗓行为:喉位波动和咬字代偿。齐秦的咬字很轻很轻,这种轻是由于下颌肌肉的额外代偿来维持的。

换句话说就是:齐秦咬字时,下巴偏紧。下巴紧张,会导致声带闭合时喉位参与过度,更倾向于高喉位小嗓的清脆感。下意识会抬头,来放松一点点喉位。包括费玉清等人,都是属于咬字较紧获得音色的柔美感。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声带闭合的环境压力较大,加上A4的音区本身就是高音区,两者叠加,导致齐秦的音域萎缩了4个半音,从A4的强咬字下降为F4。

在腔体上,齐秦整体偏向于小嗓,小嗓的声压和咬字是存在一定劣势。尤其是当齐秦和并未倒嗓严重的王杰同台演唱时,一个大嗓一个小嗓的对比就比较明显。又因为齐秦的咬字问题并没有较大的一个腔体松弛度,这导致了一个问题:音域音高的处理优先级,远远高于腔体。所以实际上齐秦的腔体表现还是受到了一定高音和咬字的干扰。但是能在四十年前具有混声能力,这已经让齐秦非常强大。

综上,齐秦的唱功是非常优秀的。他的音色对于华语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听感审美拓展能力,当下的李建也好,陈楚生也罢,他们的音色思维都是可以视作当年齐秦的音乐文化在华语音乐结果的体现。同时齐秦也表达了一个基本思维:华语音乐的文化特性更接近于民谣或者平衡混、弱混为基地,而强混作为一种点缀。纯粹的强混大嗓反而不太符合文化选择。

以下就音色、音域对齐秦做具体的细节分析。

1:音色;

音色的美感主要集中在明亮度和颗粒度上,而齐秦那个时代的审美背景主要是以明亮度为主,不同的歌手在塑造明亮度上会呈现两条方向:大嗓和小嗓。大嗓的代表人物是张雨生,是的1986年张雨生也开始进入华语主要舞台,小嗓的代表人物就是齐秦。

大小嗓在明亮度上的音色思维差异具体如下:

1:小嗓明亮度音色,会更倾向于头声、假声的头腔腔体运用。2:大嗓明亮度音色,会更倾向于咽音、强混声的胸腔、咽壁运用。3:小嗓明亮度音色的声带模式偏向于薄模式,整体声带闭合形态更纤长,喉位的高度更高,压力会更倾向于高喉位。4:大嗓的明亮度,声带闭合的模式会偏向于厚厚实,整体的声带闭合形态更稳定、厚重,喉位的高度会有明显的咽喉壁干涉,来帮助喉位稳定获得胸声真声质感的芯体。

那么这两套逻辑的明亮度差异,在听感会有非常的腔体协同性不同。大嗓的明亮度更像是一种:声压洪流之中,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芯体钢线。而小嗓的明亮度更像是一种:宛如艺术品的明亮人声来串联起旋律气息。所以,基于声压优先级不同情况下,齐秦的音色实际上是时代的选择,在齐秦的时代之中,小嗓明亮度的美感更符合时代需求。

因为:在1986年的音乐制作和市场审美之中,采样、宿主软件无法做到过高的混声声部分离度,这导致了当时的电子化混响会自带很多的声压混音。当配器所有的混响无法细致调解的时候,人声的声压反而是一种无法表达民谣色彩的累赘。而为了配合民谣的色彩,其实小嗓在录制、音乐制作的时候更吃香。

如此一来,齐秦的这种小嗓美感,就成为了一种:精致化、文化选择的市场标准。当时的人民可以清晰的从齐秦的歌声之中感受到了忧郁、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这个张雨生的大嗓逻辑,其实生命力会更长久。原因是:

1:大嗓明亮度的逻辑会更注重声乐的竞技性。2:小嗓明亮度的逻辑会更注重音乐的情感和音乐风格的共鸣。

所以本质上,齐秦可以引发一场席卷华语十年的流行民谣潮流的原因,恰恰上因为齐秦的音色其实不仅是声乐上的考量,他对于当时音乐的思考、社会的个性化表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民谣+平衡混+小嗓+明亮度的搭配。而且这种道路,明显更适合华语文化。张雨生的黄金高音大嗓的的确确非常过瘾,但实际上,更倾向于服务为高音、声乐受众。

而齐秦的音乐可以毫无门槛的走入小街小巷,即使我们不知道这是齐秦的作品,但实际上传唱度会被我们想象的更大,而且曲目更多更广。而对于华语音乐而言,齐秦的音乐是非常特殊的,是具有一种贴切文化的情绪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片土壤,会培育许多种子,培养出更多的下一代歌手。这就是为什么说齐秦的音乐是非常特殊的原因。

因为齐秦是第一个成功凭借作品的优秀,在内地掀起一场音乐审美的迭代潮流。让流行音乐的本质从单纯的娱乐转变为一种深刻的思考。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齐秦的音色选择上更贴近于音乐作品本身,而不是单纯的声乐化。

声乐是一个双刃剑,并非声乐标准化越好,就可以产出更好的作品,实际上音乐作品和声乐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粘连。声乐影响作品的原因,更多的是——一个音乐制作人就是歌手的自信,恰恰齐秦就是这样音乐性高于声乐性的歌手。

综上,齐秦的唱功是非常优秀的,他的优秀不仅在于声乐本身,而更在于整体音乐的思考性和勇于开拓的独行思维。声乐是一个永远落后的艺术化标准,但是实际上推动艺术进步的恰恰是不安分的人。这种不安分的的确确会导致一些不科学的伤害性,但是也会更多的诞生开拓和创新。希望未来齐秦可以创造的更好的作品。

10 阅读:1888
评论列表
  • 2024-03-19 23:29

    第一偶像是齐秦,原因不光是音色漂亮,更在于他优秀的创作才能。李健也还可以,但是这两项关键指标与齐秦的对比至少差了三条街。至于陈楚生,只知道仅有一首作品能拿得出手,不提也罢。

  • 2024-03-15 19:53

    本人整五十岁了,记得上初一的时候第一次听《花祭》,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这才是流行音乐,不夸张的说,我们这一代几乎都是因为齐秦才接触到流行音乐,才知道原来歌是可以这样唱的!

    忆江南 回复:
    同感[点赞]
  • 2024-03-16 07:34

    小哥牛逼[点赞]不只是唱功,创作能力也是一流!

  • 2024-03-19 22:45

    李健的嗓音能和齐秦比?卡拉OK里比他唱的好的一大把。

  • 2024-03-15 01:55

    专业[点赞]

  • 2024-03-16 08:09

    镶金边的嗓子不是盖的,男学齐秦,女学苏芮。刘翻翻唱齐秦的,那又翻唱苏丙

  • 2024-03-19 22:49

    感觉分析到位。齐秦这十年,声音确实废了。

  • 2024-04-13 01:38

    齐秦的音色并没有小便说的这么完美,它其实是有缺陷的,他红只是因为歌适合他而已!

    摆渡愚人 回复:
    你比李宗盛还懂[笑着哭]
  • 2024-03-17 17:11

    齐秦创作能力很强

  • 2024-03-14 18:34

    最后一句属于废话。

  • 2024-04-19 08:59

    行个鸟

  • 2024-05-12 00:57

    勉强称得上歌星,但与上世纪欧美大咖比就上不了台面了。

  • 2024-05-15 23:52

    在B站看他和王杰互唱对方的成名曲,啧啧啧!

  • 2024-03-14 19:29

    张雨生的音色死难听,也不知道喜欢他的人什么审美

  • 2024-05-07 13:31

    还是不如童安格

  • 2024-05-12 13:30

    唱功一般,但绝对比刘欢唱的好听

  • 2024-05-20 15:22

    87年听齐秦的歌,让我爱上了流行音乐,从此一唱就是几十年。

  • 2024-06-10 22:05

    年轻个阵屎💩吊打孙南[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的存在。

  • 2024-03-26 19:49

    黑完黄家驹开始黑齐秦了

小辫子的小辫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