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女子心慌半年不看,突然偏瘫住进ICU,竟是心慌导致的脑梗!

希希的笔记 2024-05-31 00:47:2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给您分享专业的医学科普知识,帮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质,感谢您的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经历过心慌的感觉,尤其是压力大、情绪不稳的时候。可你知道吗?反复心慌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31岁的张女士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31岁的她,经历了离婚后的情绪低谷,心情一直不好,甚至对生活也提不起兴趣。

半年前,她开始出现反复的心慌,但因为离婚后情绪不佳,她一直没有重视这些症状。

突然有一天,她在吃饭时感到一阵心悸,随即右侧身体失去知觉,摔倒在地,失语、偏瘫的症状让家人惊慌失措。

紧急送医后,医生通过心电图和其他检查发现,她患有房颤,导致脑部大面积梗死。

张女士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心慌并不只是情绪的波动,它可能是房颤的前兆。

而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致命的脑梗死。

心慌与房颤的关系

心慌,医学上称为心悸,是心脏异常跳动的一种表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心慌并不总是危险的,但如果反复出现,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房颤,指的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的收缩,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房颤患者通常会感到心跳不规律、心悸、胸闷,有时甚至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被患者忽视,因为人体会慢慢适应这种异常的心跳。

然而,房颤的真正危险在于,它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当心房内的血液流动不畅时,就可能在心脏内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便会随血液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倍。

反复心慌绝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房颤。

房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当出现反复心慌、心悸等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心电图是一种简单且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识别房颤的存在。

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也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房颤,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多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心慌的其他潜在危险

心慌不仅可能是房颤的预兆,它还可能与其他潜在的心脏疾病有关。比如心肌缺血、心肌炎以及心脏瓣膜病等都可能导致心慌。

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从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心慌症状,出现反复心慌的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心脏和代谢系统检查,确保及时排查潜在的危险因素。

预防房颤引发的脑梗

预防房颤引发的脑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尤其是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保持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

若已确诊为房颤,应遵从医嘱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这些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房颤引发的脑梗风险。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感到心慌时,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记录心慌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并告知医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脏功能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家中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特别关注心脏健康,防患于未然。

您有什么想分享的经验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