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曾经看不上的那个农村兵,后来却成了最为成功那一个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6-17 11:44:42

讲述:杨敬华,编辑:拾点旧时光

有时候,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经历、认知都不足,往往会因为一些偏见,看人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

72年入伍时,在部队就有这样一个兵,他叫王大福,来自贵州一个偏僻的山村,为人老实、憨厚,不善言辞,是我们口中的“傻小子”,也因此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成为了我们这些城市兵打趣、调侃的对象。

可万万没想到是,他后来却成为了我们当中最为成功的那一个。

记得新训结束后,我和王大福分到了一个班,当天班务会上,我们新兵开始自我介绍,他的自我介绍便与众不同:“我叫王大福,因为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希望我长大后会是个有福气的人,故而取名为大福.......”

说话时,夹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还有那长得有些憨厚的外表,引得我们哈哈大笑。自那以后,他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憨厚,又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印象。

另外,或是因为自小生活条件的差异,我们几个城市兵在面对王大福这样的农村兵时,总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时常调侃他,给他取各种绰号。

可我发现在面对我们的调侃和嘲笑,他总是不以为意,依旧跟没事人一样乐呵呵的做着自己工作,更让人诧异的是,他不仅不在乎,甚至还会在战友需要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

那时,部队的生活不比现在,也比较艰苦,每天四毛五的伙食费,大多时候吃的是粗粮,为了改善伙食,连队都有搞生产的传统,我们连队也不例外。

可我们这些城市兵基本没做过农活,挑水挑粪是个巨大挑战,担子总是担不平,四处乱溅,怨声载道。每当这时,王大福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抢过你手中的担子。

还有站岗的时候,只要班里有谁不舒服,他第一个站出来,帮人去顶哨,哪怕当天他也有岗,只要时间段不重复,站两岗他也乐此不疲。

另外,有时候连队炊事班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有些战友嫌脏嫌累,不愿去,但王大福却是一个例外,只要手里没有其他事,他甚至会主动要求去帮忙。

基本上,班上有什么脏活、累活,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要知道,那时我们都是20岁不到的小年轻,说实话,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到这样,不仅对战友的一些奚落和嘲讽不计较,还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

可即便如此,有战友还是说他是缺心眼,也有人认为他就是个投机取巧,想借此“出风头”,表现自己。

可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他都一如既往的这样做着。

在部队的3年时间里,在我们的记忆中,在部队的工作、生活,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充满着精力,乐此不疲。这也是我对王大福最深,最为具体的印象。

1975年,王大福当了班长,当时有一个战友还是很不服气,他嘲讽说:他这个傻小子凭什么当了班长。

可对此质疑,王大福也不去解释,更不会去争辩。

其实在这些年在和他慢慢的接触中,对他有个改观,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当时心里多少有些为他感到不平。

有一次,和他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啥委屈都往心里装?不为自己辩解一下?”

他说:“我父亲从小教育我们人要学会吃亏,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来参军时,还特意叮嘱我,让我到了部队好好干,凡事不要怕吃亏。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能聚在一起,成为战友是一种缘分,战友就是兄弟,能理解就理解一下,没多大事,能帮就帮,谁还没个难的时候呢!”

听到他这一席话,我当时有些汗颜,没想到仅只读过初中的他,会有这样的悟性和认知,当时也决心向他看齐,可遗憾的是,那年我却出现了退伍名单上。

回到地方后,我和其他几个战友聚会时,也常会提及王大福,但却和他没有了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大福这个名字,就要渐渐地从我的记忆中抹去了。

可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记得那是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我因公到贵阳出差,无意从一个战友口中得知王大福此时就在贵阳工作,听说还混的不错。

听到王大福这个名字的时候,以往的记忆瞬间又清晰了起来,以往的点点滴滴又涌现在了脑海,我决定趁这个机会去看看他。

后经过多方联系,最终也是联系到了王大福。

此时的王大福已是市里某部门副局长,见到我们,却还是会同以往一样亲切,简单寒暄后,他说要尽地主之谊,提请我和另一个战友一起吃饭,好好聚聚。

盛情难却,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一家酒店的包间。席间,我们天南地北的聊着过往,期间,王大福说他的心中始终记挂着在部队的日子,也没忘我们12班的战友。这让我很感动,尽管当年我们给了他那么多的不公平,可留在他记忆深处的还都是真情和美好。

后来又从他口中得知他后来在部队的发展情况。

他当了班长后,还是一如既往发挥着“老黄牛”的精神,第二年年底获得一致同意,获评了一个三等功。

1977年的时候,原本他已经是超期服役,即将要面临退伍了。可在那年外出执行任务时,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一名战士。

后来一篇关于他舍己救人英勇事迹的文章,登上军区机关报,被一位机关首长看到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肯定,再度授予了他一个三等功,并将其破格提为了干部。

结果那年他非但没有退伍,还在军营又多干了好几年,84年的时候,他以一名连级干部转业到了地方。

到了地方,他从基层做起,依旧保持着在部队助人为乐、踏实肯干的作风,也因此深得领导和周围同志的信任,工作干得特别出色,所以发展也很顺利,不几年功夫就做到了领导岗位,现在已是副局长了。

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农村子弟来说,不可谓不传奇,说实话,听到这些,我当时也有些诧异,可当他说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全靠的事部队的培养,领导的提携时,我也就知道了,以他这样的人,取得一定的成就会是必然的结果。

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告别王大福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感慨万千,更为当年自己的傲慢和偏见,感到羞愧。

在旁人看来,王大福不善言谈,为人憨厚,甚至可以说看来有些傻,可实际这只是表象,这也是他善良而纯粹的外在体现。我想我们这些自认为有些小聪明的人才是真的傻,他其实是“大智如愚”,而他能遇到那么多机遇,我想那也是属于他的福报吧!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在整理时,为顺畅阅读,部分细节艺术处理,文章系原创,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1 阅读:184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