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军人卷的证大都无用!

三剑客 2024-07-03 17:10:27

书下小王 三剑客

回答有没有用的问题,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有用。

所谓烧钱缓解职场焦虑有三大法宝:卷学历、卷证书、卷技能。

大部分圈内的疯狂,本质上不过是为某种情绪价值买单,生活还要回归本身。

文|书下小王

图|大唐

编辑|剑平

最近给司法局的朋友打电话,商量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证书领取的事宜。

由于前期出差、培训耽搁,原本3月份就该申领的证书,一直安卧在行政审批处的档案柜里,朋友也不时发来消息,催我赶紧回去让他的今年工作尽快“闭环”。

聊天期间,他半打趣地跟我说:你们部队的真能卷,今年本市通过法考的考生中,10%都是现役军人。

10%?

曾听说过学历贬值、证书贬值的说法,一直不以为然,总觉得那无非是一种悲观论调,这个世界应当是“强者恒强”,就譬如这被誉为“天下第二考”的法考,上岸也意味着未来体面生活的一份保障。

直到听到这个数字时,我才有种说不出的震惊和感慨。

曾经无数次幻想着,领证之后,第一时间以天空为背景,和香喷喷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来张合影,附上文案“喜提泡面盖子”上传朋友圈,然后故作轻松地回复点赞和评论。

现在一想到这恐怖的10%,顿时兴致全无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法考圈,每年上百万考生,为了这本所谓的“泡面盖子”悬梁刺股、发愿赌咒,培训机构也将之比作“骄奢淫逸”生活的不二法门,“今天背法条、明天收金条”等金句也是频频曝出。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横着一条银河般的巨大鸿沟。

前些年网上流传着这么一碗鸡汤:你要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现在,情况可能变成了,你偷偷努力,半夜猛然抬头看见,别人比你更努力。

我半开玩笑地问朋友,等我转业,凭这张证书,能“照顾”我进公检法吗?

“基本没用,近年来我们单位没安排过‘直通车’,而且你是有多大的勇气,想来忙成狗的公检法?求求你们这些‘转业卷王’们,别来破坏我们为数不多的‘生活安宁权’啦。”

嚯,我来翻译翻译,“没大用,且不欢迎”。

作为上岸退圈的一员,这会儿才明白,大部分圈内的疯狂,本质上不过是为某种情绪价值买单,生活还要回归本身。

在这个圈子里,法治之光得到了弘扬伸张,老师和机构分享经济红利,考生做了少则1年多则3-5年的美梦,此刻逻辑形成了闭环。

所谓烧钱缓解职场焦虑有三大法宝,卷学历、卷证书、卷技能,好像年轻人都会在迷茫时产生类似“速胜论”的幻觉:只要毕其功于一役,就能迅速改命,成功破圈。

比如,只要考上某名校,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只要考取某个证书,即使40岁转行也能风生水起;只要获取某种资源,所有职场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以我看到,身边考取法考、CPA等各种重磅证书的小伙伴,大抵经历了“拼搏百天-成功上岸-畅想未来-并无用处-闲置吃灰”的心理循环。

卷了一堆证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想到去年大火的律政综艺《心动的offer》,其中有一位名叫梁葳的实习生,他思维活跃、发言自信,标志性动作,便是突然拿起马克笔,一本正经走上白板,向委托人解释早已普及的法律常识,因此常遭到委托人对其专业能力的质疑,带教律师和所在团队也经常备受困扰。

苏大法学院毕业,颜值满分,最亮眼的莫过于“18天过法考”的个人经历,也算是令人期待的人设,可是在专业功底、职场情商、情绪把控上漏洞百出,最终高开低走、首先淘汰。

人人都笑梁葳,笑的是妄图靠“抱佛脚”“小聪明”和凹人设玩转职场、包打天下;人人都是梁葳,叹的是天生我才、竟然不能速通人生、一蹴而就。

当下,仍有灿若星斗的名校硕博工程师们,孜孜不倦地卷着和专业不太相关的证书,本以为上岸就是成功跨界,闷头一阵忙活后发现,上岸只是开启了新的“副本”,万里长征刚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比起无法上岸的焦虑,这些证书到手却发现无用武之地的痛感更加复杂真切。

说起我参加法考动机,是机缘巧合,在担任基层主官时主持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判罚”:

两位小同志因小矛盾发生摩擦,其中一位受轻微伤,且并未还手。

事发后,组织内部出现两种观点:

大部分认为,考虑到时至年终岁尾、动手者群众基础较好且面临期满转业,应当从“讲感情”出发,重点做好受伤者的安抚工作,既保护单位声誉、也保护当事人转业不受影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为了“集体利益”“照顾老同志”的缘由,牺牲受害者的利益,看似大义,实则偏颇。纵有万种情理,我与少数支委坚持“靠法治”,该处理的坚决处理,该赔偿的协商赔偿。

经与上级党委、驻地律师共同磋商,最后按照内部规定对二人进行处理,双方就赔偿金达成一致,并签订和解书;同时开展常用法律法规法条普及教育,事毕。

当然余波并未平息,此事依然在群众中引来了猜测和质疑——认为“战友之间讲感情、赔钱‘不合规矩’”的有之,认为“以前不这么办,打破了‘潜规则’”的有之,甚至出现了“人情判罚、冤枉好人”的论调。

战士是淳朴可爱的,出现顽固性的认知偏差,不仅源于对法律“不懂不会”,更深层次的是对主官法治水平的“不信任感”,“义大于天、情大于法”的处世哲学仍有不小市场。要根本扭转形势,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做那个可信的“执法者”,这便是我法考故事的楔子。

上岸后,我便成了“法律顾问”,在职期间接受咨询、提供法律指导20余次,内容涉及故意伤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危险品销售、企业经济纠纷、情感财务纠纷等诸多领域。即使调离单位许久,依然会收到个别的咨询。甚至那位赔钱的动手者,在转业后专门来电致谢,说他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了自家宅基地、土地流转问题。坦言按照其性格,倘若没有那一次警示,他可能直接找上村干部家中理论,“实在不行就找人打他一顿”,此时可能已经酿成了大错。

可以说,一次合理的“判罚”,挽救了个人的一生;一本专业证书,带动一群人实现观念转变,庆幸这一刻,“卷”的价值得到具象化。

写到这里,我斗胆回答刚才的问题:卷了一堆证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的答案是:有用,但证书≠能力,考试力≠有实力。

跟风卷起的一堆证书,仍须“下放”到实践的熔炉中才能成为“真经”,如果没有和个人职业和当下结合起来,那只是一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最近收到了参加内网律师值班的邀请,我陷入纠结:一没工资、二没奖励、三没名分,干不干?

考虑了十分钟,我应了下来,因为想到雷锋的一句话:

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为人民服务。

我赶紧摇摇头,自己不过一届俗人,并不觉得那样做有多高尚,只是期待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能够缓解手持证书却一无是处的焦虑吧。

按照通知要求,我写下了我的值班格言:做“热心市民”,与大伙同行。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4-07-03 19:29

    我刚拿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两高律师事务所挂证实习,还不错。考证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