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文化素养又惹争议了!错别信手拈来,采访结结巴巴

老刘说说娱乐 2024-03-24 18:08:20

赵丽颖文化素养又惹争议了!错别信手拈来,采访结结巴巴

3月24日,赵丽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参加活动的照片,并附文热情邀请:“欢迎来灵届,请你们吃火锅、冰棍冰莲子。”然而,文中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却引起了广泛关注。

被发现后,赵丽颖迅速进行了修正。然而,这已不是她第一次犯下此类错误。就在前一日,赵丽颖为新剧《与凤行》做宣传时,短短的一条博文竟有两个错别字。先是“师父”错写成了“师傅”,接着一张手写“感动”的图片中,“感”字也写得凌乱不堪,缺了一撇。

这样的错别字频发,让网友们不禁哑然。这些并非生僻字,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连普通人都不会频繁写错,更何况是一位当红明星,拥有众多粉丝。赵丽颖的“文盲”操作频频曝光,无疑对她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人嘲讽道,赵丽颖的表现完全像是没上过学的中年人,甚至让人怀疑她是否小学毕业。还有人建议她,既然水平有限,就别再亲自操刀社交软件了,雇个有文化的工作人员每天帮她检查错别字吧。

事实上,这样的建议赵丽颖真应该认真考虑。毕竟,频繁出现此类错误对她的形象确实不利。《与凤行》开播时,她的营业微博也是错别字连连。影版《花千骨》官宣时,她用的“睽首”一词也被质疑是乱造词,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短短两个月内,赵丽颖就贡献了这么多错别字,如果追溯她的过往,恐怕还能挖出更多“黑历史”。有分不清“受害者”和“遇难者”的尴尬发言,有把“重新出发”写成“从新出发”的平翘舌不分,还有在凹文艺人设时写错的“温文尔雅”和用错的“不骄不躁”。

就连粉丝都看不下去了,直呼:“别总是搞一些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了!”除了社交软件上的错别字频发,赵丽颖在各种场合也多次受到“没文化”的质疑。比如春节活动上写毛笔字送祝福时把“康”字写错,粉丝见面会上想表达“煽情”却说成了“催情”。

更令人尴尬的是,赵丽颖在接受采访时经常支支吾吾,内心感受说不出来,宣传作品也说不清楚,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比如在宣传《第二十条》时,主持人问她觉得这部电影在春节档有什么竞争力,她却面露难色,结结巴巴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靠主持人给她圆场。

或许赵丽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擅长表达,所以在出席活动时总是显得畏畏缩缩不自信,回答问题时视线飘忽不定。这样的表现无疑给她的整体形象和气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果。

虽然说艺人不需要具备多高的文化水平,但频繁闹笑话也确实让人尴尬。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也暴露了她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对剧本的理解、对事物的感悟和思考等,这些都是作为演员非常重要的修养。

希望赵丽颖和团队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吧!

0 阅读:32

老刘说说娱乐

简介:老刘说说娱乐,多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