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破纪录!上海老洋房卖出3.1亿天价,其所在的百年马路才是宝藏

Shirley雪梨酱 2024-05-31 01:45:22

上海街头的浪漫莫过于在梧桐区下的漫步,这些街道往往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建筑经典、历史记忆、人文情怀、生活点滴。如果要提名值得一逛的马路,实在是很难避开“巨富长”商圈的这三条路。尤其是巨鹿路的常熟路至陕西南路这一段,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街道其中一条。这里绿荫如盖,西式住宅和海派新式里弄是这里最醒目的标签。

就在上个月,巨鹿路上有一栋面积307平方米的老洋房,卖出了3.1亿的天价,差不多是100万元/平。这一单价破了之前华山路老洋房创下75万/平的纪录,遂即上了新闻。魔幻的是,这栋老洋房的门口,成了游客们的新晋打卡点。大家都想亲眼看一下,有钱人的世界有多奇妙。

邬达克的巨籁达路22栋住宅

上海的文旅局一直在宣传“建筑可阅读”的理念,而刚卖出的这栋老洋房,也确实是值得阅读的一处老建筑。它的设计师正是大名鼎鼎的邬达克(就是设计武康大楼、国际饭店、绿房子的那位)。他来到上海后,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巨鹿路(当时叫巨籁达路)上,为万国储蓄会设计22栋花园住宅。现在门牌号是巨鹿路852弄1-8号、10号、868-892号(双号),外墙均挂上了“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卖出的这栋巨鹿路880号就是其中之一。

其中14栋朝向巨鹿路一字排开,其余8栋则分列在支弄两旁。美式风格立面风格多变,黄色糙面水泥砂浆墙面,部分山墙露木构架,设高烟囱;部分入口作拱券形雨棚。建成后在当时的法租界颇受欢迎。

除了邬达克的作品,在筑路于1907年的巨鹿路上,多的是值得停下脚步、仔细欣赏的老建筑。街道上桐树高耸,几乎云集了建造于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各种流派的建筑。它们或许是新式里弄,或许是有年代的公寓,亦或是独栋的老洋房,是人文citywalk的黄金地段。

巨鹿花园

巨鹿路889号

建于1929年,上海市重点保留保护建筑。原属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的产业,内有9栋英式建筑风格的双毗联的三层楼花园住宅。双坡三角形山墙上外露绿色的木构架,屋顶中间有棚屋的老虎窗,有青石台阶和红砖护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如今里面形成了幽静典雅、餐饮高级的别墅群落。

景华新村

巨鹿路820弄

建于1938年的新式里弄住宅,由伯兰特罗杰斯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正立面以出檐竖墙分割单元,造型独特;外墙立面有精致的线条装饰。因风景华美,故名“景华”。弄口上方“景华新村”4个大字由画坛一代宗师朱屺瞻手书,他曾居住于景华新村12号。另外书法名家潘伯鹰也曾居住于此。

华山艺术馆

巨鹿路700号

始建于1930年的老洋房,总体略带有欧洲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复折式的陡坡屋顶上错落有致的覆盖着琉璃红瓦,并开有老虎窗。这栋建筑原为中国银行的职工宿舍,现位于逸夫职业学校的校园之内。有展览或讲座时,周末会对公众开放。

爱美尔大楼

巨鹿路741号

建于1930年,静安区文物保护点。建筑原为红砖外立面,后刷橙色水泥浆外立面,颜色非常醒目。原为德国驻沪领事馆员工住所,也是著名电影演员韩非曾居住的旧居。建筑南立面呈凹凸状,有极具记忆点的螺旋楼梯。北面沿街是通道,底层有商铺入驻。

四明邨

巨鹿路626号

1932年建成,最先是作为四明银行的员工宿舍使用,上海新式石库门里弄的典型代表。弄里的16幢楼呈鱼骨状排列,一条总弄堂贯穿南北,格局简洁紧凑。名人住客众多,徐志摩、陆小曼、章太炎、周建人、访沪时的泰戈尔等都住过这里,被誉为文化名人村。

爱神花园

巨鹿路675号

同样由邬达克设计,是民国时期“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吉生夫妇的爱巢。现在是上海作家协会的办公地,大家熟知的《萌芽》杂志,就是这里出版的。《繁花》作者金宇澄也曾在这里三楼的《上海文学》办公、写作。建筑平时不开放,偶尔一些文旅官方活动才会开放预约名额。

(上图来自网络)

其实,巨鹿路向北500米就是繁华的静安寺商圈、往南700米左右就是时髦的淮海中路商圈,而巨鹿路日复一日,始终保持着优雅静谧。可谓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短短的一条马路上,浓缩了市井生活与人文底蕴,凝结了永不过时的海派风情。

0 阅读:966

Shirley雪梨酱

简介: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分享旅行、摄影、美食